中小学心理健康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4
/ 2

中小学心理健康研究

苏侃兰

哈尔滨市群力经纬中学校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摘要:伴随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当今竞争力的不断加大,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中小学心理健康问题尤为突出。中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关系着祖国的未来与希望,因此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应该得到全世界的关注与重视。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的标准

中小学心理健康的标准大体包括:智力发育正常;自我评估恰当;调整情绪和控制能力强;有良好的适应社会力;人格健全完整;人际交往关系和谐。我们应以一个不断变化的眼光来看待心理健康的标准,目前的中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向较高水平发展还是向较低水平发展是一个重要问题。有充足的安全感首先一定要足够的了解自己,并且能够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当地评估;具有从周围环境中学习的能力;具有为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能力;适当的控制情绪。

  1. 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当今在校中小学生中大多数是独生子或独生女,在中小学的学习进程中,不但要面对怎样与人交往和自主学习等许多问题,而且也面对很大的学习竞争压力和升学压力等问题。尤其是新入学的中小学生,他们心理承受的能力和应对周围环境适应的能力相对比较薄弱,所以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若学校、家庭和社会等不能有效应对采取纠正措施和心理疏导,就可能很容易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健康问题,甚至导致过激行为的发生,这不仅仅使中小学校的学生学习受到一定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是还会导致心理精神方面的异常,甚至可能会出现自杀的想法或犯罪行为。由此可见,中小学校必须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快速构建科学有效的预警措施与干预机制,以确保中小学校园的安全以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中小学心理健康干预的前提是服务心理健康人员专业能力的提高和素质的提升,当前中国中小学校已有的服务心理健康人员队伍数量十分匮乏。从事心理健康服务的人员,专业素质水平各不相同并缺少科学系统的培训与监督,因为缺少心理精神医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很难早期去识别和干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以致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疾患难以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因为心理健康方面的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理十分复杂,而且现在还缺少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使多数心理疾病呈慢性病程迁延的态势,需长期医学观察、医学随诊和社会心理康复等干预治疗。渐渐地随着健康概念的转变与疾病模式的更新,当今医学精神卫生服务的变化趋势,从传统意义上的针对心理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逐渐转为对精神卫生方面的维护和改进,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疾患的预防和早期发现和治疗尤为重要。

  1.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主要包括个体咨询、心理健康指导、团体咨询、体育运动等。

  1. 个体咨询

个体咨询是这几种干预方式中最为主要的应对方式之一,是干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最有效的手段,能减少因此而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行为如学习竞争压力大而退学或辍学等行为。个体咨询能够一对一的解决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能够帮助每一位中小学生走出心理阴影,更佳有效的学习,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所以在我看来个体咨询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去解决和应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1. 心理健康指导

心理健康指导作为干预的有效手段正慢慢的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重视,心理健康指导是现在应对中小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带来的心理问题的有效手段,国家应该重视心理健康的指导而不仅仅是注重身体健康问题,应大量培训有专业心理健康知识背景的心理健康指导人员,更好的服务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的提升,同时要强调的是学生所处的家庭也要参与进来,和学校与社会一同帮助中小学生建设强大的心理素质,家庭、社会、学校三个要素缺一不可,才能够有效的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

  1. 团体咨询

团体咨询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干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中小学校团体心理咨询需要进一步的加强。通过采取中小学生的团体咨询活动,学生的悲哀、焦虑以及心理压力的水平得到大幅度的降低。团体咨询可以成为一种有效预防和干预的措施,能明显的改善中小学生焦虑、抑郁的水平,并能够提升其自信心。能有效地应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升中小学生心里健康的水平。团体咨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使中小学生的人际交往障碍问题得以解决。团体咨询还可以改善中小学生学习压力导致的人际交往障碍。团体咨询使课堂表现过程中焦虑显著下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显著的提高。

  1. 体育运动

体育运动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也很大,例如跑步的中小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而且跑步的时间越长,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水平就越高。中小学生运动员在中学和小学期间的运动经历,能显著降低中小学毕业后的心理健康问题,说明了体育运动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长期影响。

四、结语

全国中小学校都非常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研究。中小学生是社会中最活跃最受关注的一个整体,过高的成绩要求、学习的心理压力、升学的压力以及自我心理调节和控制能力的缺乏,都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校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整个社会的关注,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全国教育界和专家学者广泛讨论的热点话题,还是摆在中小学校面前需要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由于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性格、家庭背景等的不同, 导致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不同,尤其是现代中小学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中小学生常常具有以自我中心的意识,缺少社会磨炼,心理素质水平较低,抗压能力较弱,非常容易导致心理健康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竞争压力的日益增大,中小学生思想的独立性、差异性和多变性的逐渐增加,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杨德森. 学生心理问题干预的几点意见[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2):98-99.

[2] 赵俊强,徐红彦,李键。心理健康状况的对比研究 中国科技信息,2006(24):290-191.

[3] 马建青等.辅导人生—心理咨询学.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2,P.300-304、317.

[4] 柯尊平.面向 21 世纪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J].社会科学研究,1999.3.

[5] 蔡太生,肖琳琳,向延娥,等.医科大学生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3,12 (1): 91-92.

[6] 黄万琪,吴汉荣,贺尊,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干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 2004, 20(9): 1139-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