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3
/ 2


《平均数》教学设计

朱莲凤

广州市白云区景泰小学 51040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考你们一个问题:怎样移动才能使每排小球个数同样多?

生:

师:你真聪明,每排都是5个,说明56,7,2这三个数的什么数?生:平均数

师:小结:对!

1.在我们数学里,像这种在总个数不变的情况下,把个数多的移给个数少的,使每组个数相同的方法,叫移多补少法。

2.移多补少后,得到一个相等的数,我们把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3.在日常生活中,你听过平均数吗?

生:听过。期末考试的平均分,节目比赛的平均得分

二)探究新知

1.引发质疑,探索新知。

:非常好!那平均数是一个怎样的数?怎样求平均数?平均数与平均分有关系吗?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探究平均数。

预设:(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2)怎样计算平均数?(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

2.理解含义,探求方法。

出示例1学校开展学雷锋实践活动,我班的一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收集矿泉水瓶,做环保小卫士。 仔细观察统计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预设: 1)小红比小兰多收集多少个瓶子? 2)小明再给小亮几瓶,他俩的瓶子就一样多? 3)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你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你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瓶子数量一样多呢?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小结:

小结1:求平均数实际就是把多的补给少的,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

小结2:求平均数也可以采用计算的方法,用他们一共收集的矿泉水瓶个数总和除以人数,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

小结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刚才我们通过移多补少和计算,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看这个平均数13,它是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 为什么有的同学收集的矿泉水比平均数多?有的比平均数少?

引导学生体会13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情况)

小结4:平均收集13个矿泉水瓶,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数量,是一个“虚拟”的数,反映了这组收集矿泉水瓶数的情况。

小结5

5f92a041eb7f3_html_a6ece9393f1533b3.png

(三)提出质疑,继续探究

师:移多补少法和列式计算法,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更有优势?为什么?

生:

师:对,这道题的数据比较小,我们用移多补少法很快求出平均数,如果一组数据比较大,又多,那么移多补少法显然不合适,所以一组数据如果看不出来可以用移多补少法时,还是用列式计算法更好。那你们归纳总结一下,用列式计算法如何求平均数?

生:

师:1.先求出总数,如何求总数?

2.再求出平均数,如何求?

3.通过刚才求平均数过程,你能发现平均数与平均分东西有什么关系吗?

5f92a041eb7f3_html_4f0de73fd186e581.png

师小结:平均数是实际上就是我们以前平均分东西后得到的1份数。

【设计意图】1.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解决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掌握“移多补少”以及“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数学方法。2.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知识应用

1.掌握用列式计算法求平均数

5f92a041eb7f3_html_edcaca8f079a1146.png

2.判断

1)某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5元。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5元。 (      

2)学校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会超过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厘米。 (      

3)小所在的1班学生平均身高1.4米,小所在的2班平均身高1.5米。小明一定比小强矮。 (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感受平均数的特点: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比数据中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平均用水量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根据所求问题找准与总数相对应的份数。

(五)教学例2,体会平均数的作用

1)承上启下,调动学生参与热情。

下面是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踢毽子比赛的成绩

男生队 女生队

5f92a041eb7f3_html_b0aea1cb89285360.png5f92a041eb7f3_html_692fe311f0db68cb.png

教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体育小组的活动---踢毽子比赛。对于比赛而言,你最想知道什么?

学生:哪个队能赢?

教师:今天老师就聘请你们来当裁判,希望你能公平地裁决。

教师:如果你是裁判,你认为哪个队赢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预设:(1)如果人数相同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求总数的方法比较输赢。(2)现在人数不一样,不能用求总数的方法,那用什么方法呢?(3)你是用什么方法求平均数呢?

[意图]引导学生用平均数的意义来说明道理,求几个数据的平均数,就相当于把这些数据的总和平均分成这么多份,每份都同样多,平均数可以代表这组数据的总体水平。

(六)拓展练习

1)一个游泳池平均水深1米,小明身高1.4米,小明游泳一定安全( )

2)小东所在小组的平均体重是36KG,小刚所在小组同学的平均身高的平均体重是33KG,小东一定比小刚重。( )

3)王悦5次跳远总成绩是10米,她每次的跳远成绩肯迪都是2米。( )

)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再看看开始想解决的问题:

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

2)怎样计算平均数?

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现在能解决了吗?

(七)实践作业,课后延伸

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小组的身高和体重,求出平均数,再用自己身高和体重与小组平均数进行比较,发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