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管理机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3
/ 2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管理机制研究

胡茂美

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安徽省 合肥市 230601

摘要:随着国家对高职院校大力发展脚步的加快,高职院校所在中国社会的关注度和重要性越来越高。学前教育作为幼儿至关重要的教育,也在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中稳步发展,社会对于高素质幼儿教师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要做好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管理,创新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管理方法,培养学生细心负责的职业品质。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实习;管理机制

引言:高职院校学生实习是高职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素质预培养的重要手段。但是这一重要部分,往往会被高校不重视。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一个好的实习内容对其职业生涯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学前专业的实习,创新实习管理体制,制定良好的实习管理模式,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下面就系统的研究一下高职院校怎样管理实习机制。

  1. 实习管理机制的方向

(一)针对性方向

学前教育的学生将来面对的是不具备独立思考的幼儿,其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具备较好的思想品质和较高的道德素质[1]。学前教育的实习一定要具备针对性,也就是一定要让学生真正贴近工作岗位实习,早日建立职业所需的个人品质。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管理中,要加强对学生思想高度的提升,要加强学生实习过程中知识理论和教学内容的教育。除此之外,在实习过程中还要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例如唱歌、跳舞、手工制作、语言能力等,真正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锻炼个人能力,完成实习目标。

(二)职业性方向

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职业性较强的专业,因此在实习管理上应当突出学前教育的职业特性,教师要根据职业需求确定实习的工作项目,加强学前教育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结合,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使学生养成耐心细致、认真负责的职业素养;锻炼学生的教学能力,加速学生从在校生到职业幼儿教师的转变,让学生在实习中完成课堂学习内容。

(三)多样性方向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因此学前教育的实习应该综合化、多样化[2]。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管理下,学校应该增加实习岗位和实习工作类型,加大不同学生类型的不同方式培养,引领学生朝向全面型发展,学校要同时重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前教育实习朝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

  1. 完善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管理机制的方法

(一)确定培养目标,加强定向培养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目标是为幼儿教育培养专业人才,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实习应该朝着这一目标迈进[3]。例如,学校在实习过程中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读写能力、语言和书写。在这一点,学校可以借鉴国外的优秀案例。在欧洲的某些国家,学前教育的学生需要至少具备一种乐器的演奏能力,在实习过程中要取得相应的乐器演奏等级证书;在实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每日的实习日记,以此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需要教会幼儿一段舞蹈,并录制视频传回本校,作品作为学生实习考核的内容;有些地方,还采取幼儿为实习学生打分的方式,由幼儿评判学生的专业能力。高校可以借鉴这些有效的措施,加强学生的定向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自我能动性,完成学前教育的职业目标。

(二)改善实习内容,提高课程质量

在以往的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的过程中,教师的课堂讲解占主要部分,往往忽视了学生的自我体验,在实习幼儿园,也是以职业幼儿教师为主,学生只起到辅助作用。因此,高校要改变课程实习中的任务地位,改善实习内容,真正做到以培养学生为主,增加学生的主动权,建立学生的职业信心。学校要与正规划的幼儿园建立长久合作关系,确保学生能够在幼儿园实习过程中得到应有的职业对待;学校教师,要及时在实习学生群体中得到实习反馈,及时调整实习内容;教师要创新实习内容,加入符合幼儿兴趣的教学,帮助学生与幼儿快速建立信赖关系;教师要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布置实习作业,例如学习心得、实习日记、幼儿心理评估等形式,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心理健康测评能力。只有积极提高实习课程内容。提高课程质量才能高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完成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能力从而为幼儿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

(三)加强合作联系,共同培养人才

对于学前教育来说,学校单一的培养模式是不足以培养优质人才的。因此,学校要加强与各个教育机构的合作联系,利用各方面有效资源,共同培养幼儿教师人才。例如,学校可以与有相关资质的幼儿园建立合作关系,用于学生的实习和专业技能考试;学校可以与乐器、声乐培训机构合作,加强学生此方面的专业培养;学校可以与教学研究部门展开合作,向研究部门反馈教学过程信息,研究部门向学校提供改善教学的建议和方法;学校还要争取政府部门的有力支持,有效利用社会以及国家教育资源,在改善实习课程条件之外,还要注重教学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社会以及政府举办的专业竞赛,让学生进一步实践自身所得,发挥学前教育实习的积极作用。

(四)建立健全考核标准

要想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管理机制有效运行,就需要严格的考评标准以及健全的考评体系。学校要制定合理的考评标准以此加强对学生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个人道德素养的培养,除此之外学校还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习过程的结合,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习的稳步发展。例如,学校可以制定实习期间的评分系统,评分对象面向在校教师、幼儿园带班教师、幼儿及幼儿家长,将评分量化后计入总分数;学校可以在实习期间展看专业技能以及理论知识考试,所得分数由学校自行计入最后成绩;学校还可以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具体表现进行摸查,对于有良好表现并且成功地处理好突发紧急事件的学生尽心表扬;对于在实习过程中出现擅离职守、工作敷衍不认真的学生,学校要依据规定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处罚,以达到维护管理制度的作用。

总结: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管理要顺应社会的需求以及教育行业的发展,力求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高的创新。学校在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时,要明确职业性、多样性。针对性的发展方向;要在实习课程培养中明确培养学生的目标,采取措施顺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在健全实习管理体制的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晚上教学内容,适应学生在实习当中的需要;学校要加强与社会各界教育资源和教育机构的合作与联系,共同为幼儿教育培养人才;学校要自身建立健全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考核标准,让学生的优秀表现得到鼓励和表扬,让学生的不良行为得到惩治和处罚。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管理需要协调各个方面进行合理的开展工作,只要方法合理、目标明确,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实习一定能更加满足社会需要,从而得到学校和社会的认可。

参考文献:

[1]牛艳.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管理机制的构建[J]. 智库时代, 2019, 000(002):P.274-275.

[2]宗秀秀. 专业认证背景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改革策略研究[J].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 036(001):39-42,63.

[3]郑艳菊.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现状的调查研究——以Q市某高职院校为例[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