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安全分析与安全保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2
/ 2

新能源汽车安全分析与安全保障

付小磊 凌泉 褚云

奇瑞商用车(安徽)有限公司,安徽 芜湖 241000

摘要:本文基于近几年国内外新能源车安全事故数据,分别从事故发生的类型、原因和主要的安全监控系统进行分析,并从技术、政策和消费层面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保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事故分析;安全保障

1 引言

据公安部统计,至2020年6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417万辆,持续多年居全球第一[1]。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意味着它面临着更严峻的安全考验。据《中国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研究报告(2018)》显示[2],新能源车在用期间发生质量问题的比率远超传统燃油车,日故障率达到18.39%。安全问题是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关键所在。

本文综述分析了近年新能源车安全事故发生的类型、原因和主要的安全监控系统,并针对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安全保障提出建议。

2 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分析

本文统计公开资料中2014年2月至2019年8月发生在国内外的180起新能源汽车安全事故,并分析了事故类型、起因,如图1-3所示。


5f911cbb2f63a_html_3425ec4fa6c3e34c.gif5f911cbb2f63a_html_e067b3a6f28ad89a.gif

图1安全事故车辆类型 图2 安全事故故障类型

5f911cbb2f63a_html_ef5f9829f75a7d7.gif

图3 安全事故数量

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增加,发生事故的车辆数也在增加,由2014年6 起增加至2019年92起,事故车辆以乘用车为最,达63%,事故类型中自燃占44.15%,是最主要的事故致因。新能源车还有浸水、零部件/电路老化、电池信号短路等其他故障。据统计,燃烧事故车辆使用三元锂电池占60.05% 、磷酸铁锂电池占32% 、电池类型不确定的占7.95% ,这与新能源车自身动力系统有关。

新能源车事故发生的原因既有技术因素、人为因素,也有政策因素,总的来说包括:(1)技术层面上,因科技水平限制,目前用的锂离子电池都含有易燃溶剂,在电池使用中内阻发热、枝晶、BMS失灵等均是着火的致因;(2)使用层面上看,车辆使用过程中的不规范、意外事故等也易造成事故;(3)发展层面上看,市场需求和企业目前均以不断提升续航里程作为主要点,且家新能源补贴力度多与纯电行驶里程、电池组比能量挂钩,企业靠堆砌电池组来满足条件,提升了燃烧风险。

结合新能源汽车整车寿命特征可知,其安全性能虽在不断提升,但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技术、材料、管理、使用和政策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监控预警、故障排除以及警情处置是需要多方用力来解决的。

3 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监控系统

国家行业主管部门非常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管理。2011年,四部委联合发出工作函,强调做好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监控,建立事故预警信息系统及事故紧急处置机制,提高售后服务能力,做好产品的质量检查工作[3];2016年,工信部也发出通知要求各企业建立监测平台,并与国家平台完成对接[4]。在监控方面,目前已经建立了车载终端、企业、地方和国家平台四级体系,如图4所示。

目前国内典型的新能源汽车监控平台有北京九州迅达科技有限公司的分布式监控系统、南通鸿鹄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安全监控预警系统、武汉电动汽车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安全监控预警系统、英泰斯特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的新能源车辆数据记录及远程监控系统、英飞凌科技有限公司的系新能源汽车远程监控与数据服务系统等[5],这一类的监控系统均由中控系统、协同监控系统、预警系统、数据中心系统等组成。车载终端要求能实现车辆信息感知并汇报行车数据、电池数据等;执行监管指令;数据回访;安全预警及故障排除等功能。

5f911cbb2f63a_html_4658d5b6fd3b651c.gif

图4 四级监测体系平台

这类系统可实现车辆运行的实时监控、故障诊断、二次开发和维护,在对接分享后能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持。

4 新能源汽车安全保障的建议

4.1 技术层面

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安全保障是今后该行业的发展重点之一。消费者对车辆安全性、舒适性的要求会促使企业在电池技术、车辆性能等方面投入研究,同时也会注重零部件的模块化、智能化设计,提高售后和监控平台的智能化水平,以提升质量,抢占市场。

4.2 行业监管

车辆安全是行业的共性问题。做好行业监管,加强合作交流,共享安全技术的经验和进展,编制形成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并共同遵守。国家政策方面也要做好引导工作,对技术创新、企业监管、法规执行等进行鼓励与支持。

4.3 消费层面

安全保障,归根结底还是人民生命财产的保障。在做好上述方面的同时还需对消费者做出规范,诸如故障预警、故障自主排除、安全应急及安全用车等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5 结论

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影响较大的新能源车安全事故,剖析了事故类型、致因和主要的安全监控系统平台,并针对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安全保障提出建议。纵然事故难以避免,但仍可管可控,政府、行业、新能源汽车企业以及消费者共同努力,能做到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公安部.2020年上半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6亿辆[EB/OL].http://www.gov.cn/shuju/2020-07/18/content_5528056.htm

[2] 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研究报告(2018 )[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3] 黎明,4部委发《函》:要求对示范运行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进行安全监控[J].商用汽车·专用汽车与配件,2011.10:69

[4] GB/T 2960.1-2016 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

[5] 何平,国内新能源汽车监控平台概况[J].河南科技,2017(12):80-82

作者简介:

付小磊(1992.8-),男,硕士,安徽芜湖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制造和安全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