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中建构科学概念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9
/ 2

小学科学课堂中建构科学概念的策略

蓝云坤

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行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发生了巨大的改革。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科学探究中应关注科学概念,科学学习应围绕学生科学概念建立的过程来组织,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小学科学课堂中构建科学概念的策略,其中主要从四个角度来入手:关注学生的前科学概念、鼓励学生通过探究收集概念信息、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以及加强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只有紧紧围绕这四个要素开展工作,才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建科学概念。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科学概念;建构策略

引言

科学观念是在人们脑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以及本质特征,是组成科学知识的根本单元,同时也是形成科学学科结构的基础组成。以建构科学概念作为主要任务来开展相关工作,是目前新课标改革背景下小学科学课堂中实现教学立体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科学素养培养原则的重要体现。构建科学概念能够帮助小学生培养出更好的思维能力,为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研究小学科学课堂中建构科学概念的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关注小学生的前科学概念

科学概念的建构是在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前科学概念主要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在脑中形成的概念主要是以前概念为主。由于没有转换为科学概念,因此就使得学生在系统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很难放弃自己原有已经形成的错误认识,更有甚者会对正确的概念加以排斥,无法得到有效地改正,对于新知识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表层,这种情况就对小学生建构科学概念产生较大的阻碍。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关注学生已经形成的前概念,全面认识到学生前概念的水平,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更好的利用学生的前概念来为科学概念的形成服务。教师传授科学概念时,对学生前概念加以利用能够产生良好的效果,进而不断提升教学的针对性。

例如在教师讲授《食物链与食物网》一课中,教师可以分别出示:植物、蝴蝶以及其幼虫、麻雀、蛇以及老鹰等动物的实物图片,通过利用学生的前概念让学生做出判断到底是谁能够吃掉谁,在整个过程中,当小学生开始产生到底是谁吃谁的认知冲突时,就已经是食物链科学概念的建构过程,进而为“生产者”与“消费者”科学概念的构建打下基础,便于小学生日后的理解。

二、鼓励小学生科学探究与收集概念信息

科学探究主要是指科学家在从事科学研究时寻找事物的规律及本子的过程,同时也是对未知领域探索的过程。在科学课堂中的科学探究主要是指小学生通过与科学家相似的探究活动来探索未知领域的知识、提高自身能力、历经困惑最终增强自信心的过程。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科学探究能够帮助小学生实现上述目标。科学概念与科学探究主要是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科学概念的形成需要借助科学探究的方式来实现,而科学探究是帮助小学生构建科学概念的重要途径。教师要鼓励小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感受科学概念的特点,进而不断完善已有的概念进而形成新的概念,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要将传统的单一讲授方式转变为引导学生探索的讲授方式,成为学生科学概念建构的引导者。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植物的一生》这一课中,教师通过访谈能够发现学生对于植物的前概念是种子由发芽到生根,为了能够利用学生前概念到科学概念的转变,教师要给学生留够充足的时间来亲自种植一株植物,最终建构科学概念。具体实施的做法是可以结合自身环境的特征,教师选择容易养活的植物,在学校开辟相应的地方或者选择让学生在自己的家中用花盆进行栽种,让学生每天能够观察一次并做好记录,同时将资料进行收集,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完成亲自种植——观察——记录,进而形成植物成长的科学概念。

三、重视小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由于学生的生长环境差异,小学生对于不同问题的理解也就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本身就是一分钟宝贵的资源,通过学生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倾听彼此观点的过程中能够对自身思维进行审视。在这过程中小学生之间的互相质疑以及对立能够帮助学生进而自己反思,进而优化自身的思想认识,并且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性,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教师要选择适合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当学生产生冲突时也可以让学生合作。

例如当教师在讲授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经过不断的收集资料,学生已经拥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向大家展示汇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讨。其余的同学们应该集中注意力倾听然后进行补充。在汇报时同学们逐渐会形成一定的科学概念,即认识到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流强弱等相关。

四、加强小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科学概念是由学生的前概念转化而来,其实质上都是来源于实际生活,因此也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检验,进而加强学生对科学概念的认识与理解。

例如在六年级上册中《形状与结构》课程,在学生们学完之前的课程后就已经明白改变材料的形状就能够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在学习了《电磁铁的磁力》后,让学生制作一个磁铁来进行验证;在学习《摆的秘密后》,让学生亲手制作一个每分钟能够摆动六十次的摆,同时将其应用到学生的家中,进而帮助家里的闹钟调试时间等。通过以上的制作能够帮助检验学生已经建构的科学概念,让已经形成的科学概念进行巩固与强化,在实践过程中,科学概念的具体化不仅仅是由抽象到具体,同时还要参考学生的年龄以及性格特征,让学生不仅能够检验科学概念,同时还能够体会在实践中的乐趣与成就。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建构科学概念能够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全面素养,因此在实践中要不断探索更多的方式来加强小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教师应该不断关注学生的前概念,努力将其转化为科学概念,同时鼓励小学生科学探索并收集概念信息,同时重视小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并加强小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最终帮助教师收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鹏. 对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13(13):109.

[2]蓝晓芹. 科学课堂中促进学生科学概念形成的方法[J]. 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6(08):69-71.

[3]李玉嫦. 浅谈小学科学课堂中建构科学概念的策略[J]. 课程教育研究,2019(01):162+165.

[4]石国强. 浅谈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09(11):55.

[5]邢晓. 浅谈基于科学概念形成五要素构建小学科学概念教学[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0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