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在住宅建设设计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6
/ 2

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在住宅建设设计中的应用

李怀玉

640321198402****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住房建设开始向商业化方向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此外,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住房规划师的专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从生态保护的角度来看,在可持续发展的指导下,有效的住宅建筑规划与建设已成为整个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所以,本文将重点进行规划和施工技术研究,以期对我国生态住宅区的建设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住宅建设设计;应用


住宅是城市的主要功能之一,住宅作为住宅的基本功能,也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硬要素。因此,住宅建筑是我国建筑业的主体,近年来,由于住宅需求的增加,住宅建筑的能耗也逐年增加;据初步计算,中国30% 的城市建设用地用于住宅建设,住宅建设用钢量占钢材总消耗量的20% ,水泥用钢量占钢材总消耗量的17.6% ,住宅用水量占城市水资源消耗量的32% ,住宅用能量占全国总能源消耗量的20% 左右,如果加上建筑材料生产和建设用钢量,住宅建筑总能源消耗量将达到全国能源消耗量的37% 左右。这说明目前住宅建设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从生态保护的角度出发,对居住区规划建设技术进行研究,以形成城市的有机生态单元,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满足居民的生态、文化、经济、生理和心理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以海南省澄迈县为例,从生态保护的角度进行居住区规划建设的技术实践,探索技术方法的可行性。

1、住宅生态规划建设的意义

生态保护最基本的要求是“绿色”和“水”。对于前者,它已经从狭义的传统色彩观念转变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绿色不仅是一种颜色,更是一种回归自然,提倡自然的基本设计理念。后者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它不仅能给人以一定的愉悦感和放松感,还具有净化空气等生态保护功能。在住宅生态规划和建设中将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不仅可以获得相应的环境效果,而且可以达到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

将对目前我国目前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实施生态规划进行有效的改善[1]。完善、实施住宅建筑节能、节水管理,为住宅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实施生态规划和住房建设,进一步实现生态环保目标,确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亦可为市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住宅生态规划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标,在实现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因此,生态住宅不仅是对环境美的追求,更是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共同发展。

2、规划建设的原则和内容

目前,在生态保护的影响下,居住小区开始向现代化发展,规划建设的重点需要环保、绿色、节能。相应的原则和生态保护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可以实现人居环境的良性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高人居环境的质量,使整个生态系统不断朝着平衡协调的方向发展[2]

在实施生态规划的过程中,还要深入了解相应的节能和废物排放目标,确保它们与相应的国家生态规划标准相一致。通常,在其规划和建设中要满足相应的绿化指标,即其居住区的绿化率必须在60%以上。而整个住宅建筑必须使用节能效果好的建筑材料,加强节水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此外,应扩大风能、太阳能等资源的利用,并在供暖、空调系统等方面采用节能技术,达到一定的节能标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应该作为房屋建设的主要目标。钢结构应全面应用,取代原有的砂石、砖等耗能材料。室内装饰也要注重体现一定的绿色环保理念。在整个居民区推广绿色汽车,减少污染。

3、住宅生态规划与施工技术研究

3.1 加强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有效思考

环境一直是重要的人类的生存,不管是人类的存在,还是生命的延续是自然环境的支持,所以在住宅的生态规划和建设需要人与生活之间,只有应用程序环境的人的生活,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关键元素。建筑作为人类改造和征服自然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劳动产品,无疑具有巨大的效用。因此,在具体的建设活动中,我们还需要严格遵守相应的生态法律,保护环境。

3.2 加强可持续发展在住宅生态保护中的作用

住宅的规划和建设,整体布局、单体空间设计、资源利用率、建设、节能措施建设和绿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结束时,每一个目标,在具体的规划,加强绿色建筑风格、水平和整体布局之间的相互呼应,和实现不同的植物之间的融合和互补,使绿化本身能有效地发挥其防风、防尘、防噪音的功能。

3.3 实现空间结构的多层次性以及环境再造

从内部到外部以及复合行为空间的进一步拓展,与城市环境的融合体现了空间的系统化。无论是回廊、广场、花园还是绿地、功能场所,都营造出一种轻松自由的居家模式,为居民的娱乐活动提供了良好的设施。实施环境重建可以实现人类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相互融合,但需要指出的是,仅仅利用人的因素来创造一个暂时的自然环境,并不能有效地反映生态共同体的基本理念。

3.4 加强生态技术应用

在规划和施工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风压和热压条件,尽可能实现住宅的自然通风。小规模的风能转换技术,如风力发电,可以用于风能的应用。此外,太阳能也是未来发展住宅能源的主要途径之一[3]。它主要包括太阳能热能系统,可以加热水,实现加热。它还包括光伏发电系统,可以直接将太阳辐射转化为电能,为住宅照明、供暖和空调提供电力。加强地热能的应用,地热能运行成本低,只需初步投资回收评估;最重要的是要实现节水和水循环。可以使用低水量的设备或部件,如马桶或水龙头,增加居住区透水路面的使用,确保雨水渗入地面,实现城市水循环。

3.5 实现住宅户型的合理设计

一般来说,住房要求因职业、收入和年龄而异。因此,在具体的生态规划设计中,可以根据这些因素,形成良好的社区生活,进一步促进社区结构的稳定发展。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未来住宅的功能可能会发生变化,甚至在居民区的公共建筑在未来可能会改变,因为功能需求的影响,因此,规划和建设时,首先需要考虑所有这些特性变化和其他因素,从而减少未来的拆迁建设现象,节约自然资源,使整个建筑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规划的总体布局住宅时,最优屋宇的朝向应尽量配合通风及采光的需要,以便营造良好的室内物理环境,减少使用空气调节,从而减少能源消耗,最终达到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此外,更多低污染、可生物降解和可再生的材料也应用于控制室内空气化学品的含量。

4、结束语

在住宅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建设将是未来住宅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因此,相关规划建设人员需要掌握有效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注重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应用,实现资源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动态平衡,形成稳定的生态循环机制。为了充分体现人、自然和建筑之间的有效关系,设计师不仅要尊重人的意志,还要尊重自然,确保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规划设计出环境友好的宜居住宅。

参考文献

[1]窦宗浩,罗甲.基于生态保护视角的住宅规划建设技术研究[J].中国住宅设施,2019(07):86-87.

[2]梁影君.基于生态保护视角的住宅规划建设技术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7):74+72.

[3] 张雨.生态理念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J].住宅与房地产, 2018, No.501(1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