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新理念带动新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6
/ 2

教育新理念带动新发展

夏萍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 景洪市第四中学 666100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改革,一成不变的教育只能培养出毫无个性的人才,一直以来我们所采用的就是这样的教育模式,我们的学生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周而复始地重复着被制造的无奈,老师又何尝不是如此,他们也同样承受着制造的种种压力和艰辛。在这两个矛盾体的碰撞下,最终激起了很多教育者的思考,从而掀起了一场最大波澜的教育变革。杜郎口中学——一个乡镇的普通中学,成为了这场变革中的佼佼者,其中的缘由很值得我们去思考。带着这份疑惑,我们来到了杜郎口。

一、学校如我家

进入学校之后,忘记了旅途所带来的疲惫,一切都感到非常地亲切,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到处都一片整洁,地板上没有任何污秽和纸屑,一片清新涌入每个人的心田。所有学生的衣着都很整齐,女生统一的齐耳短发,男生一律精干的平头短发,一个个都充满着青春的气息。这一切的一切所营造出来的就是一种纯粹的教育大环境,试问一下,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怎么可能不用心读书呢?

二、简单的生活,不简单的力量

来到这里,一切都是那么的简单,没有五花八门的装饰,也没有成出不穷的宣传标语。甚至是学生的食堂也同样如此,占地面积并不大,在一个不是很大的房子里,整齐地排放这一排排餐桌,而当学生进入之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仍然是整齐划一,这是怎么样的一种场面呢?再看看他们的饮食,更让我们惊讶,两菜一粥一馒头,如此简单的三餐,学生们却吃得津津有味。这是一股怎样的力量呢?思来想去应该是一种求知的欲望和老师的正常引导。

三、让学生自由、自主、自信的发展

在这里,无论何时何地,处在前台的角色永远都是学生。升旗仪式由学生主持、教师颁奖仪式由学生运作、课间操由学生组织、课堂讲解由学生进行……,一切的一切都是由学生亲自进行。其中课堂可谓是最为精髓的再现。进入课堂的第一感觉就是一种不一样:不一样的布局、不一样的气氛、不一样的老师、不一样的学生,一切都与我们常规的不一样,也正是因为这些不一样塑造了他们不一样的课堂。进入课堂之后,看似街上杂乱无章,但仔细看来并不是如此,而是乱中有序,前一秒还吵闹无比,随着几声清脆的拍手声,吵闹声戛然而止;前一秒还很混乱的场面,也一下子变得整齐有序。回答问题的争相恐后让我感到了学生的活力和自信,但同时也不免有一丝担忧,他们这样会不会造成各说各话、各做各事的局面呢?后面的发展,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学生的倾听习惯养成得非常好,展现的同学认真地发挥,而没有上台的也豪不沮丧,而是更加认真地听取别人的想法,这样的场景正是我们平时所追求但却未能实现的。本以为这只是一个想象中的场景,但在这里却真实地呈现在了我的面前,更让我震惊的是,学生的拓展能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再来看老师,一节课下来,所讲的话加起来不到十分钟,而效果却很好,这又证明了什么呢?这不恰恰证明了学生的潜能有多大,老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应该转变了吗?虽然对这个问题大家褒贬不一,但就我而言,我是钦佩的。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上的轻松靠的是老师在课后的付出,而这些付出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发表自己的观点,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样的老师难道不值得大家钦佩吗?这种影响不单是对学生,对于听课老师也同样如此。

直至今日,课堂上的精彩画面仍久久地在我脑海中浮现,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调动,课堂上随处可见的黑板、自由的活动,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学习空间,让我们看到了学生的潜能和他们的快乐,这也说明,还学生一片快乐的学习天地是进行教学改革最根本的环节。在这里学生的自主能力、合作能力、板书能力、展示能力得到了最大的体现;重学、重读、重记、重写是课堂中贯穿始终的原则;课堂中的随意性、老师的指导性时刻牵动着我的心;学生的倾听能力、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都让我记忆犹新。

四、严谨的管理体系,建构出坚不可摧的教育城墙

在这里,每个人都会有这样一个共识:做杜郎口的老师和学生真不容易。无论什么地方,只要能看到学生,必然就能看到老师,而只要在晚上9:00之前,除上课时间外,也随时能够看到老师和学生的身影,难道他们不休息吗,他们不累吗?更疑惑的是,既然在他们眼中看不到一丝反感和抵触。有心人不难发现,这样的教育环境与他们的管理体系是密不可分的。

在与老师的交流中得知,他们管理的根源在于人性化,而在人性化的基础上又有着多重的措施作为辅助。其中评价是其不可或缺的保障之一,无论是老师、学生都设置着不同层面的评价体系,可以说评价无处不在,同时评价不是单方面的,它包含着很多细则,蕴含着在教学和学习中的个个细节,让大家随时都得注意自己的言行和举止。评价的方式也是多方面的,改变了以往单一评判、固定评价人的形式,让人人都有机会参与到评价中,让每个人都能站在评价者的高度评判自己和别人。从而使老师和学生都能在第一时间内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及时地进行不同形式的反思,从而更好地巩固评价的实效。

以身作则也是学校管理的原则。从校长到最普通的老师都能够严格地要求自己,客观地对自己进行分析,积极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在学校里建构起了一种良好地批判环境。形成了“以问题为工作切入点”的管理模式,正是这一平凡而又简单的工作作风,使他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发现并解决问题,只有自己发现的问题才是最本质的,象他们这样“轻眼前成绩,重内在问题”的管理态度,何愁学校不发展。事实也确实如此,伴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造就了他们今天所取得的辉煌。

在这样的氛围中,必然造就出一批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这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一个学校的管理体系是学校发展的原动力。因此,找准管理的切入点、找对适合本校特色的管理体系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总之,杜郎口中学之行,改变了以往我对教育的理解。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小心呵护和滋养,只有用心地走进它,才能与之达成默契。以此同时,教育不是一个人的教育,而改革也同样如此,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上下齐心、思路明确,更主要的是重在落实。当然,改革的道路是漫长的,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坚持,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改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