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 ,助力初中生道德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5
/ 2

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 ,助力初中生道德发展

孙汝章

山东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学

摘要:初中生正处于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的引导和规范非常关键。我国在初中教学阶段设置了《道德与法治》教育学科,以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为重点,积极推进依法治国。作为道德建设与法治教育中的核心对象,初中生的全面成长及发展尤为关键,教师需要关注学生法治意识和道德素养的培养,积极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初中生道德发展

  1. 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学功利化明显

有一部分学科教师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的应试成绩作用不大,无法与语文、数学、外语这些主要课程相比,同时在中考中所占有的比重较低。因此在教学改革时,教师在课程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少,教学积极性不高,教学功利化。尽管我国明确强调了与教师编制相关的问题,但是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研究比较片面,课程教师的价值感较低,缺乏一定的存在感,教学懈怠,教学质量不容乐观。

  1. 重书本知识轻情感态度教育

法律知识是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有的教师对法律方面知识的理解较为浅显,过于注重对教材分析,依赖性较高。根据教材内容根据教材内容照本宣科,所讲解的法律知识非常枯燥和乏味。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个人的实际收获非常有限。另外,学科评价机制机械单一,过于关注知识点综合记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无法联系生活实际实现举一反三。

  1. 没有及时更新课程理念

在日常教学改革时,教师仍然以单一的讲授法为重点,忽略了对新课改后课程性质和本质的分析,无法实现高效教学和针对性能教学,仍然按照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1. 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策略

  1.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只有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才能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活动,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主动学习。在人类文明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学科知识的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非常关键。新课改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实践活动,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时,教师需要丰富教学方法,尽量避免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多元化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和改进最为关键,教师应该引入生动有趣以及和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贴近的案例,穿插学生感兴趣的实时资讯,拉近师生距离,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让学生产生更多的熟悉感,只有这样才能够自然而然地开展教学活动。

比如在教授《成长的节拍——中学序曲》时,为了让学生意识到初中阶段学习的意义和独特价值,教师可以以提升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为原则,开展角色扮演和小组交流教学活动,鼓励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深入思考不同的身份和角色特征,体会体会不同的生活方式,主动敞开个人心扉与教师交流。在开展小组活动时,教师可以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围绕某一个话题来进行交流,学会主动表达个人的情感并倾听他人的内心想法。在完成小组交流活动后,教师需要注重总结,让学生意识到不管自己想不想长大,时间都不会停止流动,我们已经开启了全新的人生,因此需要积极进取,奋发向上,提高个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能力。

  1. 改进学科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改进对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教师需要避免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加强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产生更多学习兴趣。新课改之后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十分关注教学方法的改进,教师应该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真正实现做中学、玩中学。其中师生互动实效性的提升非常关键,首先,教师可以设置特定的教学情境,营造自由的课堂氛围,比如在传授《友谊的天空》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播放与友谊相关的经典影视片,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学生的真实想法,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其次,教师可以按照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其中《友谊的天空》中比较注重交友原则的分析。很多学生在青春期中非常疑惑,渴望获得他人的认可,能够与他人构建亲密的关系。但是个人的社会经验不足,极有可能会出现误读友谊和交友不慎的问题,教师就需要给予学生这方面的指导和教育,让学生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对真正的朋友有一个深刻的理解。

  1.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当学生完成《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理论学习任务后,就需要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检验个人的理论知识。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走进社会、走出课堂,耐心细致的发现生活中的美。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走上街头,深入了解城市清洁工作这一社会角色,鼓励学生养成爱劳动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在家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主动与父母交流和互动。学生在参与的社会活动之后,会意识到每一个职业的伟大和艰辛,学会规范个人的言行举止,做到不让乱扔垃圾,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1. 结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提升对教师要求较高,教师需要关注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以及行为举止的规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相应的贡献,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社会主力军,促进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刘春莲.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助力初中生道德发展[J].教育(文摘版):00202-00202.

  2. 何金兰.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效果[J].成功:教育,2018,000(011):P.1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