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效应”在中职德育工作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4
/ 2

“期望效应”在中职德育工作的应用

黄成能

重庆市大足职业教育中心 402360

摘要:中职生公约第八条“树信心,勇担当”很重要,如何树立中职学生的信心,德育工作中“期望效应”是重要的手段,俗话说“乖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不能一味地说孩子的不是,以“期望”的态度对待他们,他们会变得越来越好。

关键词:期望效应 中职德育 教育 应用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教师要做“四有”好老师,要求教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对中职教师而言“仁爱之心”显得特别重要,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经历了“应试教育”的失败,希望获得新生,需要老师的关怀鼓励,在中职德育工作应用“期望效应”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责任感,我们的工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皮格马利翁效应又叫罗森塔尔效应,就是“期望效应”,指当你给一个人以良好的期望则会使这个人产生得到一个良好的效果。古希腊神话的塞浦路斯国王,他爱上了自己雕塑的一个少女像,并且真诚希望自己的爱能够被接受,他向爱神祈求,他的真诚的态度和真切的“期望”感动了爱神阿弗洛蒂忒,爱神给雕像赋予了生命,皮格马利翁的雕像成了他的美丽优雅的妻子。这个美丽的神话说明:“期望和赞美能产生奇迹”,“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要想一个人发展得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

一、中职学生的特点决定了“期望效应”在中职德育工作中的必要性

1.中职学生过去的特点: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初中阶段在学习上受到过挫折的学生,他们适应不了应试教育,他们的考试分数比别人少一半以上,成绩差的学生在初中学校得到什么待遇呢?研究发现,差生在初中学校课堂中被教师有意无意地多次剥夺学习机会,表现在提问偏难、难被提问、好不容易被提问,回答不出问题,被老师批评甚至冷嘲热讽,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在学习上消极了,最后造成学生厌学。很大部分差生是因为得不到老师的关爱和赞扬造成的,就是现在有的人对职业教育还有偏见,认为读中职没有出息,被人瞧不起。

2.中职学生现在的特点:考不上普高才读中职是不争的事实,读中职的学生一般都是初中学校的家庭经济较差、家庭教育较差、在校表现较差的学生,他们有的学习成绩差、有的纪律行为差、有的身体健康或心理存在问题。近几年各类学校在利益的驱使下盲目扩招,中职生源的压力越来越大,“中职办学规模论”使得学校尽力招生,只要“生源”不管“生原”,“有奶便是娘”,不管学生的素质如何,能招一个算一个。只要进了这张门管他张三李四都一个模子培养,职业学校的管理模式要么过于严格,要么太过松散,没有找出一套适合中职生这个特殊学层的管理办法,目前对此方面的研究也不完善。这些学生有的因为考不上普高产生失落感,伤失学习动力,是来混日子的;有的学生却是因为文化成绩不佳读普高跟不上来学技术的;有的情绪不稳定,波动大,有冲动行为,有逆反心理;有的在意志上表现薄弱,没有努力的目标,知难而退,缺少战胜困难的决心;有的坚持性差,三分钟热情,不能善始善终;有的学习效率差;有的学习习惯差…

3.“.期望效应”在中职德业工作中的必要性:首先国家没有因为职业教育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而否定职业教育,而且更加重视职业教育;其次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观念正在悄然变化,从歧视到逐步接受;第三学校的管理正在逐步改变,改革普通教育那一套管理模式,探寻一套适合职教特点的发展模式;第四教师应该用“期望”的态度对待中职学生,相信他们,用发展发的眼观光看待他们,用“仁爱之心”温暖他们;第五中职学生的家长对孩子要有信心,哪怕这孩子犯了无数次的错,哪怕这孩子“一无是处”,哪怕你的付出没有一点回报…相信总有一天你也会感动“爱神”的。

二、中职教育的特点确定了“期望效应”在中职德育工作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1.中职课程体系不同让学生有一个新的起点。例如,中职德育课程内容与初中政治课内容有很大的不同,让学生有一个新的起点, 为应用“期望效应”提供了一个好的机会。中职德育教学的内容主要有《哲学与认识》、《职业道德与法律》、《职业生涯规划》三部分内容组成,这与原来的初中政治课内容截然不同,没有任何连续性,不像语数外等理论学科要依赖初中基础,对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新的起点,在同一起跑线上,教师的“期望”对学生的希望至关重要,“期望效应”可以激发学生对德育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2.中职课程的评价标准的不同让中职学生有了新的机会。普通教育“一考定终生”,即使平时学得再好,考试失误也算失败,中职课程的评价标准与初中课程的评价标准不同,例如,中职德育课程的评价标准一改以考试结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中职德育课程联系学生实际,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相联系进行考核,即使学生的考试成绩差一点也可以通过积极争取好的表现来弥补。很多学生学习方法有问题,不善归纳和记忆,“期望效应”为他们提供了表现空间,中职课程成绩与学生平时表现挂钩,只要这些学生平时积极去争取,就会取得“期望”的结果。

三、“期望效应”在中职德育工作中的应用

1.“期望效应”让学生树立自信心。

一切从“期望”开始。每个人都“期望”自己能引人注目,成为别人心目中重要的人物,几乎每个人都在追求第一、追求最强、追求最优秀、最漂亮等,能真正取得成功并且得到这些的人毕竟是少数。一个班级能成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学习成绩优异的毕竟是少数,这些占多数比例的群体怎样来满足他们的虚荣心呢?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期望”。“期望”可以给学生制造一种清晰或朦胧的优越感,一旦有了优越感,便会在内心中产生一种快乐的情绪,快乐情绪就会让学生树立自信。老师给学生提出“期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有利于沟通,改善了师生关系,让学生看到了老师的“期望”,自信心也就有了。

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发现学生有一点点优点,给以表扬,哪怕这个学生一无是处,我们总能发现他们与别人不同之处,如“今天的的发型挺漂亮”、“这节课回答问题你挺积极”、“黑板今天你擦得真干净”“这学期你做得很好,你没有什么什么”“这学期你表现不错,什么什么你都完成了”“什么什么这么难做,你都完成了”“这个星期表现很好,没有什么什么了”、“这个学期进步很大,什么什么没有了”、“有的同学做了什么什么事,你比他好”、“你在什么什么方面,比其他同学都做得好”。学生的优点得到了老师的肯定,他们从内心感受到老师对他的重视和“期望”,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会更加自信。

善于肯定学生的做法。有的事情学生做对了,我们当然要表扬,有的事情即使学生做错了,把事情办扎了,我们也要从积极的方面给予肯定,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存在一些闪失,在所难免,老师用致歉的口气对学生说“在什么什么方面由于老师工作疏忽大意或考虑不周到才造成什么什么情况”,如果学生能自觉补救,老师对学生的行为给予赞美肯定。这样学生才能放开手脚去尝试,如果一味地把责任往学生身上推,学生害怕失败,以后自信心就没有了。

  1. 因材施教让学生规划“期望”。

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找准定位。进入中职的学生虽然成绩差,但在其他方面还是有特长的,兴趣和爱好也是多方面的,有的人嗓子好喜欢喜欢唱歌;有的人身材好喜欢跳舞;有的人身体素质好喜欢体育运动;有的人美感强喜欢画画;有的人动手能力强喜欢手工制作;有的人喜欢写作;有的人喜欢表演…中职德育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中职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在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专业、特长、能力的基础上,调整好就业“期望”值,找准坐标,使自己的职业意向与社会的需求相吻合,抓住机会,找准定位,就能顺利实现“期望”。让学好德育课程规划人生,《职业生涯规划》渗透了职业理念教育,引导学生为了未来珍惜现在,充分认识自我,培养职业能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实现职业理想。

3.循序渐进让学生实现“期望”

利用“适度原则”达到教师和学生“期望”的交叉点。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与学生自己的期望往往会出现差距,一般是教师的期望过高而学生的期望过低,这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是不利的,既会影响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自信,也会影响学生对老师的态度,更影响学生的自我定位,中职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让教师和学生的“期望”有一个交叉点,让师生的“期望”能够很好的成为现实。教师要利用“适度原则”,对学生的“期望”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如果“期望”过高,学生认为不现实,他们也就不买帐,就丧失了“期望效应”。对一些较复杂的“期望”要循序渐进,分步骤进行。如:升高职的班级,第一学期“期望”是什么,第二学期“期望”是什么…;对一些较长远的“期望”要分阶段进行,例如,职业生涯规划:近期、中期、长期的“期望”分别是什么。

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无论你是德育教师还是班主任,无论你是分管领导还是德育专干,对待他们要多一份“仁爱之心”,给他们殷切的“期望”,引领他们步入人生的康庄大道,向着美好的未来迈进。

参考文献:

1.中职德育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

2.《教育学基础》人民教育出版社

3.《一切从赞美开始》民主与建设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