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4
/ 2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刘娟灵

江西省南昌市社会福利院 江西 南昌 330025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学段教育教学事业持续发展,有关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情况也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与高度重视。但是,与现实预期不相契合的是,由于大部分学前特殊儿童在身体、心理、智力、健康等层面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使得诸多教育措施的落实困难重重,阻碍居多。为了切实保障每一个学前特殊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让这些特殊孩子在接触社会、学习知识、实现康复、寻求发展中快乐成长。教师应该以不同学前特殊儿童具体情况为抓手,就具体教育实践职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开展深度剖析与有效研究,并加强对教育措施的优化,教育方式的变革,教育路径的拓展,在教师、学校、家庭、社会、国家各方通力协作,有机联动中为实现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效能提升,确保每一个学前特殊儿童健康成长提供助力,铺设道路。

关键词:学前特殊儿童;教育;问题;对策

学前特殊儿童特指身心存在缺陷,需要予以特殊对待的3--6岁幼儿。这些孩子与普通正常儿童相比,由于身体方面存在一定残缺、心智方面不够健全,而且性格比较孤僻、内向,思想比较极端,内心比较自卑,使得其接受教育的难度较大。对于这些学前特殊儿童,教师在教育、引导、帮教时,也应该采用异于正常儿童的教育方式,给予其更多关爱、呵护、帮助,这使得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显得更难开展,所存在的阻碍、束缚、影响更多。基于此,教师在开展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时,应该从所存在的具体问题出发,根据不同孩子所存在的差异开展针对性教育,落实有效性对策,为学前特殊儿童创设更为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成长环境,帮助其树立成长自信,塑造良好意识,获得更好发展。

一、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类特殊的受教育群体,很多学前特殊儿童在身心、思想、意识、性格等方面都具有异于普通正常孩子的差异与不同。这使得学前特殊儿童教育活动的开展,教育措施落实难度较大,问题居多,也严重影响了每一个学前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与更好发展。

1.社会关注不够充分,教育保障严重匮乏

为了促使每一个学前特殊儿童可以更好适应社会,社会各界理应给予其更多关注、呵护。但是,目前的社会上,大多数人对于学前特殊儿童都存在一定的认识偏差,而且在活动、教育、指导等层面或多或少都有着一些抵触、歧视、排斥,这使得很多学前特殊儿童在接受教育层面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公平待遇,严重制约了其身心健康,使得这些孩子无形之间会产生自卑心理。而且,由于社会关注不够充分,对应的教育保障也难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有效供给。诸如法律法规不够健全,法制效率难以落实,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师资配备不够充分等问题也在日渐凸显。

2.思想认识不够到位,教育指导落实不力

很多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特殊儿童,在思想、心理、意识等层面都有着诸多难以规避的诱因。这使得对于其在心灵上给予呵护,思想上科学引导,成长上融入关爱,有着很强的必要性、现实性。但是,受到诸多不当思想观念的影响,使得家长面对孩子心理比较复杂,充满了焦虑、无助、恐慌。既期望获得改观,又帮扶乏力。加之很多承担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教师,在专业技能、教育素养上比较欠缺,面对不同的教育个体,难以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甚至依然沿用理论层面的诸多教育套路、经验,具体教育效果甚微。这些不良的意识,也会于无形之间传递给孩子,以致大多数学前特殊儿童的内心自卑、性格孤僻、认知匮乏等弊病继续加重。

3.机制体制不够完善,教育驱动比较欠缺

科学的教育指导评价机制体制,是确保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得以有效落实的关键所在。但是,目前的很多学前特殊儿童学校大都存在机制不健全,体制不完备等问题。一方面,由于机制不科学,使得有关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系统性、完备性、科学性、针对性资源、素材等比较欠缺,对应的全面性、个别化、差异性教育措施无法获得充分落实与有效践行。另一方面,由于体制的不完善,导致很多教师在教育评价上往往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混乱性,很多评价措施严重背离不同学前特殊儿童的发展需要,教育效果自然微乎其微。

二、解决学前特殊儿童教育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的有效对策

为了切实改观目前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层面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在教育与指导上应该加强研究与分析,寻求突破与变革,并在教育措施、方式、手段、导向上竭力实现创新,进而让每一个学前特殊儿童在更为科学、有效、丰富的教育保障中逐步实现自己,更好发展自己。

1.变革思想观念,关注学前特殊儿童发展特性

不论国家、社会,还是家长、教师,都应该带着包容、肯定、呵护的意识面对身边的每一个学前特殊儿童,进而积极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在必要的情况下给予其更多帮助、呵护、关爱,让这些孩子找寻到成长的幸福感、存在感。一是尊重其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进而在教育环境、教育保障、教育引导上加大投入,使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学校的硬件资源更加多元、丰富,为每一个孩子成长需要提供坚实保证。二是维护其人格尊严。尽量减少对于学前特殊儿童的抵触、歧视、排斥等,让每一个学前特殊儿童在公平、平等成长环境内感受到自己人生的价值与意义。三是关注其发展需要。承载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每一个教育者,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对于学前特殊儿童成长的重要性与使命感,进而在教育指导中多研究、多分析,了解学前特殊儿童的发展特性与成长需要,进而在教育实践中做到因材施教,照顾全体,促进个体。

2.设计多元活动,促进学前特殊儿童健康成长

每一个学前特殊儿童,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思想、意识、个性。尽管有些学前特殊儿童性格孤僻、内心自卑、行为怪异,但是其内心深处郁然渴望获得更多的呵护、尊重、理解、关爱。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多元教育活动的设计,为切实满足每一个学前特殊儿童成长需要提供助力。一是加强对教育游戏的融入。针对不同学前特殊儿童特性,多设计、开展一些与学前特殊儿童身心健康有关趣味性、互动性教育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交际,获取知识,感受快乐,达到深度陶冶其情感,锤炼其意志,激活其夙愿的目的。二是加强对教育实践的组织。多组织一些带有参与性、发展性的实践活动,让学前特殊儿童在最为接近自己最近发现区的实践参与中获得成功感,慢慢获得健康成长。

三、结论

总之,有关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现阶段社会各界必须关注的重点议题,其对于教师专业素养、教育措施、指导手段、帮扶路径等有着更多要求。因此,教师在落实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开展学前特殊儿童指导时,应该针对不同孩子之间的差异与特性,积极转变自身教育观念,深度了解学前特殊儿童身心特性、客观实际,设计出更多多元、丰富、有效、科学的教育活动,让每一个孩子在被尊重、被关爱、被呵护中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逐步树立成长自信,为促进每一个学前特殊儿童更好成长发展、实现自我、提升自我给予坚实保证。

参考文献:

[1]张果萍.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3(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