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城镇化进程及其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4
/ 2

资源型城市城镇化进程及其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研究

邓勇

潍坊中地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261000

摘要:资源型城市是人类在以自然资源为物质基础的工业化进程中进化而形成的,是以资源开发为主导的区域增长中心和空间集合。当前我国已确定的资源型城市达262个,约占中国城市总量的三分之一。资源型城市不仅加快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而且在实现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伴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的不断扩张,人类对资源的开发强度、消耗强度持续加大,从而导致资源紧张、土地污染、耕地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等现象日益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区域土地生态安全,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资源型城市城镇化进程及其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研究展开论述。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城镇化进程;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研究

引言

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出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处在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资源型城市作为中国城市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和难点。由于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密切相关,因此普遍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植入式城镇化模式,并长期主导区域的城镇化进程,使资源型城市城镇化进程中普遍存在资源枯竭、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恶化及生态系统不稳定等问题。

1新形势下土地资源管理出现的主要问题

1.1土地资源管理的规划和管控力度不足

目前,我国尚缺少体系化、完备化的土地资源管理计划和控制措施,并且大部分管理人员对土地资源的规划和管理不够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具体的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并不能紧跟时代进步的潮流而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管理者在对土地资源开展管理和控制工作时,只看重眼前的短期利益、局部成效,而不具备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眼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在规划阶段没有达成对土地技术进行科学安排和计划的目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类型繁多的土地类型被混为一谈,没法对土地资源开展合理的安排和利用。长此以往,很有可能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生态环境的污染以及工作成本的增加,这对城市化进程的长远发展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

1.2对土地的规划与管理有待完善

我国现阶段土地资源中,土地的规划以及管理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地方。为此,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与土地规划与管理有关的法律制度条文,希望能够对土地的日常规划与管理起到一定的限制与监督作用。但这些法律条文在土地规划与管理中的落实不足,仍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与上升空间,并且一些制度和规则在实际的土地资源管理与规划中,实际效益的转化率不够理想。这样一来,国家对土地的规划与管理实效未能够达到预期目标。除此之外,有关部门在日常的土地规划与管理建立科学完善的员工工作管理的规章流程与奖励激励制度问题上也有所缺失。相关制度的落实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对我国的土地规划与管理事业未起到积极作用。

2土地资源科学管理、合理利用的具体措施

2.1总体调控、合理布局

作为土地管理部门,要做好年度土地利用计划,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类型的土地资源,分类发展,有效利用。在城乡规划建设中,应基于人民生活所需、工业及农业发展所需,合理规划农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区建设用地、公共设施建设用地等,确保城乡规划在空间上得到合理布局,土地资源能得到高效利用。同时,应该加大执法力度,动态监测辖区内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整顿违规占地项目工程。加强与各部门的联动与信息互通,督促农林部门做好植树造林工作,确保绿化面积。强化对建设用地的审批,严格审核标准,禁止占用耕地面积,从源头上确保用地结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实现土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将用地总量合理控制起来,确保每一个项目都能最大化地利用现有土地,合理规划布局,不浪费每一寸土地,提倡集约用地。

2.2提高土地质量

良好的土地质量,是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高效运用的重要前提之一。只有土地质量获得提升,人们才能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发展出更多不同的产业效能,提高物质生活水平,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但由于土地本身的有限性,相关部门应当因地制宜地发展与土地资源有关的产业,按照各地区土地资源的特性加以利用,使得土地资源获得更加高效的利用。我们要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提高土地质量,最大程度地提高土地的资源利用率。提高土地质量的方式有很多,譬如在适宜发展种植的耕地上合理地进行耕地改造,通过耕地改造来提高土壤的肥沃程度,使得土壤更加适宜发展种植经济作物,为人民带来更加丰厚的资源与经济效益。

2.3采用先进科技手段,提升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水平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各行各业都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要想提升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水平,就应该引进信息化技术系统,打造“互联网+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模式。在实际工作中,土地管理部门可引进卫星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低空无人机遥感技术等现代化测绘技术,动态监测各地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同时,利用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打造信息共享平台,让各部门都能掌握第一手土地资源利用信息,利用科学、准确的大数据库进行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实现相关资源的共享以及高效合理利用。

3结论与讨论

1)通过对126个地级市资源型城市的城镇化水平测算得知,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迅速,1978年以来东北地区城镇化水平始终保持领先水平,东部地区增长幅度最大,地区间城镇化水平发展不平衡。2)通过对126个地级市资源型城市1980年、2000年和2015年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测算得知,87.3%的地级市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呈下降趋势,12.7%则呈上升趋势。3)总体来看,资源型城市城镇化系统与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在时序上二者相互作用增强。空间上,东北地区二者相互作用关系变化不明显,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资源型城市城镇化系统与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系统的相互作用关系明显增强,资源型城市发展可持续性减弱。本文以非农业人口比重和遥感数据为基础,研究了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和土地利用生态风险间的关系。尽管非农业人口比重在发展趋势上能够反映其城镇化发展过程,但由于资源型城市每年有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使得非农业人口比重与常住人口比重间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下一步研究中需要重视这部分人口的统计,以使得研究结果更科学合理。

结束语

结合我国土地管理要求及测绘状况,重视其管理现状的深入探讨,加强新测绘技术应用,可实现对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及管理,实现其利用价值最大化,高效地完成测绘作业。因此,在对土地管理及测绘方面进行研究时,应给予这方面管理现状及新测绘技术应用更多关注,实施切实有效的管理工作计划,并在技术层面上为测绘结果准确性的提高提供科学保障,实现测绘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基础上,可使土地管理更具科学性,逐渐加快测绘事业发展速度。

参考文献

[1]丁一,郭青霞,杜轶,王海斌,陈水英.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资源型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及驱动因素分析——以山西省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9,40(04):583-590.

[2]马春笑.资源枯竭型城市不透水层时空变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9.

[3]周宏浩.资源型城市精明发展与生态效率的耦合关系及响应机理[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4]饶昕,喻瑶.基于AHP-DEMATEL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工矿用地退出影响因子重要性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9,19(05):76-82.

[5]魏志明.功能湿地视角下煤炭资源型城市中心城区生态规划研究[D].华侨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