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全面分析血常规检验报告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3
/ 2

如何全面分析血常规检验报告单

佟金

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检验科 621000

血常规是临床中常见的血液检验方式,血常规主要是检验人体血液中各细胞分布状态、数量变化等,进而判断检验者是否患有某种疾病。人体血液中主要有三种细胞,分别为白细胞,也成为白血球(WBC,全称为White Blood Cell)、红细胞,也成为红血球(RBC,全称为Red Blood Cell)、血小板(PLT,全称为blood platelet)。因此,当看到血常规检验报告单(如下图1中所示),首先应重点看白细胞(WBC)、红细胞(RBC)及血小板(PLT)的数值是否正常。

5f8563862be9f_html_f51d832fa01bb5fb.png

图1 血常规检验报告单

  1. 白细胞计数(WBC

白细胞(WBC)具有包围并吞噬细菌、预防疾病的作用,但白细胞(WBC)的存在也是具有一定数量要求的。白细胞(WBC)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1.1白细胞计数(WBC

成人白细胞(WBC)标准范围为(4-10)×10^9个/L,6月-2岁婴幼儿白细胞(WBC)标准范围为(11-12)×10^9个/L,新生儿白细胞(WBC)标准范围为(15-20)×10^9个/L。

当白细胞数量不断减少时,预示患者可能出现以下5种状况:(1)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产生恶病质;(2)患者产生病毒性疾病,常见的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及风疹等。亦或者患者容易遭受原虫感染,如黑热病、疟疾等,甚至患者还会出现结核病、伤寒以及败血症等;(3)患者产生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免疫性疾病;(4)患者患有如非白血病性白血病、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及粒细胞缺乏症等各种血液疾病;(5)患者长期接受放疗、长期使用抗癌药物、长期接触带有放射性物质,或者患者长期使用磺胺药、甲磺丁脲及氯霉素等药物促使身体产生病理反应。

当白细胞(WBC)数量不断增多时,预示患者可能出现4种症状,(1)患者可能产生回归热、钩端螺旋体等病症;(2)患者产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等病毒性疾病;(3)患者产生急性、慢性白血病;(4)患者产生由感染引起的类白血病或者急性细菌性感染,常见的急性细菌性感染主要包括脓胸、百日咳、输卵管炎、中耳炎、肾盂肾炎、疖肿、急性风湿热、感染性心内膜炎、白喉、败血症、扁桃体炎、阑尾炎、肝脓肿等。

1.2白细胞分类计数

通常情况下,嗜酸性粒细胞在白细胞(WBC)总数中的占比为0.5%-5%。当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多时,(1)患者可能产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及多发性骨髓瘤;(2)患者出现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及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3)患者产生银屑病、湿疹及天疱疮等皮肤性疾病;(4)患者产生各种寄生虫病,常见的有蛔虫病、肺吸虫病及钩虫病等。当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减少时,表明患者正处于疾病治疗期,当患者身体恢复健康时,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也会随之恢复正常。

正常情况下,单核细胞在白细胞(WBC)总数中的占比为3%-8%。当单核细胞数量增多时,表明患者可患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活动性结核病、黑热病、单核细胞白血病或疟疾等,或表明患者正处于急性传染病恢复阶段。当单核细胞数量减少时,在临床上无任何意义。

中性粒细胞在白细胞(WBC)总数中的占比应在30%-70%间。当中性粒细胞数量增多时,表明患者出现溶血、急性出血、化脓性感染、中毒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病症;当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时,表明患者出现药物中毒、放射线损伤、病毒性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及化脓性感染等病症。表明患者可提高自身抵抗力。

淋巴细胞在白细胞(WBC)总数中的占比应是20%-40%。当淋巴细胞数量增多时,表明患者出现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等,或者说明患者正处于中毒恢复阶段。方淋巴细胞数量减少时,表明患者正处于传染病初期阶段,患者细胞免疫、淋巴系统及接触放射线出现缺陷。

嗜碱性粒细胞在白细胞(WBC)总数中的占比应为0-1%。当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增多时,表明患者正处于脾切手术后,或表明患者患有慢性溶血性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等病症。当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减少时,在临床上无任何意义。

  1. 红细胞计数

正常情况下,成年男性红细胞(RBC)数值为(4.0-5.5)×10^12个/L,成年女性红细胞(RBC)数值为(3.5-5.0)×10^12个/L,新生儿红细胞(RBC)数值为(6.0-7.0)×10^12个/L。但通常情况下,新生儿红细胞(RBC)数会在2岁后逐渐减少。

当红细胞数量增多时,表明患者可身患以下4种病症中的一种:(1)患者患有肺气肿、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等慢性的心肺疾病;(2)患者皮肤被严重烧伤,身体处于大量失水状态;(3)患者遭遇慢性一氧化碳中毒;(4)患者患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当红细胞数量减少时,患者会产生各种贫血症状。常见的贫血症状有:失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或者患者由于胃切除、白血病、感染、出血性疾病、肝病等导致出现贫血症状。有时还会导致老年患者骨髓造血功能下降。

  1. 血小板计数(PLT

正常情况下,血小板(PLT)范围值为(100-300)×10^9个/L。当血小板数值超过400×10^9个/L时,则表明血小板增多。血小板增多分为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和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骨髓增生性疾病都会导致患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反应性血小板增多,患者血小板(PLT)范围值通常在400×10^9个/L—500×10^9个/L之间,当出现反应性血小板增多表明患者患有癌症、缺铁性贫血及急性慢性炎症等,当病症消除后,患者血小板数量会恢复正常。当血小板数量小于100×10^9个/L时,表明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表明有3种状况出现,(1)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放射病等血小板生成障碍症;(2)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脾功能亢进、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血小板破坏增多症;(3)巨大血小板综合症等家族性血小板减少。

血常规检查是体现人身体健康的重要指标。因此,在进行日常身体检查的过程中,人们需加大对血常规检验重视度,加深对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了解,从而促进检查者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