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药品不良反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3
/ 2

关于药品不良反应

杨春蓉

阆中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四川南充 637400

5f8563610ae37_html_17d7dd741a9a515.jpg 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药品研发和制造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药品的疗效也不断的在升级中,疾病治愈率也在不断的提高,药品也成为了治疗疾病的刚需。但是很多东西都是有它的两面性的,药品也不例外。老话说是药三分毒,药品在治疗疾病时起到了一定的疗效,同时有些药品也会给身体带来不良的反应,这也就是常说的药品的不良反应。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可能因为药品自身的质量问题,或者在用药时使用不恰当,又或者在使用药物时虽然药物治疗了疾病,但是我们身体的其他地方对这种药物出现了排斥的情况,比如过敏反应,并且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对于药物做出的反应也会大不相同等。这些情况的出现都是会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而且现在随着药品种类的日益增加,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是在逐年增加中的。

因此在治疗疾病使用药物时一定要了解清楚药品的不良反应,尽可能的避免药品带来的不良反应。有些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可能是轻微的身体不适,但是严重的是可以致命的。所以对于药品用药时一定要谨慎,一定要多方面考量综合后再决定用药。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一下药品不良反应有哪些?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的性质把它分为以下几大类:

  1. 副作用(副反应)

副作用一般是指在治疗过程中正常的按照医生所开具医嘱的用法用量使用药品时,从而出现的是这个药品的作用,但是与此次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也就是这个药物可能有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作用,但是患有的疾病只需要这个药物的其中一种作用就好,而其他作用也会做出反应,但身体并没有需要这些作用治疗的疾病,那么身体就会进行排斥、反抗,这样就会出现一些副反应也就是副作用。比如在治疗妇科炎症时医生一般会给开一些治疗妇科炎症的药物,但是这些药物在服用治疗过程中,虽然可以治疗妇科炎症,但是有些时候也有可能出现月经紊乱、内分泌失调的现象。不过一般来说副作用都是比较轻微的症状,多为一些过性、可逆性的功能变化,大都是随着治疗的作用同时出现的。为了尽量避免这一点的发生,在选用药物时可以尽量选用中成药,或者选择针对性治疗的药物,就能够有效的减少副作用的发生了。

2.毒性作用

看到毒性作用,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应都是药物中毒了,确实,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个体的差异、在面对疾病时所显示出不同的病理状态,或者为了更加有效的治疗疾病与其他药物合用,使其药品的敏感性增加了,从而导致了身体的某种功能或者器质性的损害,也就是毒性作用。一般来说引起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是原有药品的药理作用增强了,或者药品在体内过度作用了。这种现象的出现严重时是会致命的,因此在使用药物时一定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开出合理的剂量,并且若是要与其他药物配合使用时也一定要考虑到配合使用后会不会使原有的药物疗效过度增强,从而使药物在人体内过度的作用。

3.后遗效应

所谓后遗效应就是到在治疗疾病使用药物时,药物已经对疾病完成了治疗作用,但是在停止用药之后,仍然残存的药理效应。比如一位长期使用皮质激素的患者在停止用药一段时间之后,即使患者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得到了治愈,可以恢复到正常的水平了,但是身体的应激反应因为药物的作用一般需要在停药半年以上的时间内才能够完全恢复,而身体用药后无法及时恢复的应激反应就是药品不良反应中后遗效应造成的。

4.首剂效应

这种现象一般是指患者在治疗疾病时初次服用某种药物,由于自身还没有完全适用该种药物,从而引起的不可耐受的强烈反应。对于这种不良反应的出现,可以在患者首次服用药物时,根据医生的建议先让患者从小的剂量开始服用,然后根据病人的自身情况再慢慢的加大剂量,这样的话相对来讲就能有效的减少首剂效应的发生,同时在初次用药时也比较安全。

5.继发反应

这种反应,又称为治疗矛盾,是药物治疗时引起的不良后果,但是这个后果并不是药物本身带有的,而是因为作用于人体之后,间接性的引起了人体的不适。比如我们在治疗时大量或者长期的使用广谱抗生素,虽然说它能达到治疗疾病、杀死病菌的作用,但是它同时也会误伤体内正常需要的寄生菌,从而就会打破体内菌群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平衡,从而导致新的感染出现,也被称为二重感染或者菌群失调症。

6.变态反应

变态反应就是常说的过敏反应,它是一种不正常的免疫反应。一般来说引起它的原因是因为患者的个人体质的问题。比如青霉素这种药物,对于这种药物并不是所有人都对它过敏,并且即使过敏,因为个人体质的不同,所呈现出的症状也是不同的。对于这一现象,最好就是在使用药物时先进行一次过敏试验,观察患者的状态,若是没有问题再进行用药。

7.特异质反应

这种不良反应的出现是因为先天性的遗传异常造成的,只有少数的病人会出现这种情况,他们在使用药物之后出现了与药物作用无关的有害反应。大都是因为患者自身存在的生理缺陷从而导致了这种不良反应的发生,药物的使用与这个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8.依赖性

当在治疗疾病时反复或者长期使用某种药物时,患者从生理上或者心理上都渐渐的对药品产生了依赖的状态,表现出一种强迫性的想要连续定期的使用这种药物,有些时候可能在医学上已经认定疾病已经痊愈,可以不用服用该种药物了,但是患者因为生理或者心理的需求仍然想要继续服用这种药物,其实这种现象也可以称为成瘾性。

9.停药综合征

这种情况一般是指在治疗疾病期间长期服用某种药物,导致身体已经适应了它的存在,当突然停止用药或者减少药量过快后,身体就可能出现机体调节功能的失调,从而导致功能的紊乱,甚至导致病情的加重,或者引发出其他的不适应症。为了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在停药时应当慢慢减少药物的用量,直至停止用药,这样可以让身体能够得到缓冲。

10.致癌、致畸、致突变

一般出现这些不良反应大都是因为所使用的药物与体内的遗传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

总之,在药物的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小心谨慎,考虑到所用药物的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合理用药。在出现不良反应的时候要立即就医,由医生判断是否停药或者减少药量,或者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其他药物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进而使药物的使用更加安全。患者自身也要注意遵医嘱用药,不能随便增减药物的使用剂量,或者联合其他药物,以免发生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