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再创造式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沟通能力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3
/ 4

浅析再创造式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沟通能力的影响

杨秋菊、杨文成

深圳市龙华区润泽学校 518110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 450000

摘要:本文通过再创造式音乐治疗法对两名自闭症儿童的沟通能力进行单一被试实验研究。本研究从要求、拒绝、引人注意、回答问题、要求说明、社交用语六个维度对个案的沟通能力进行了观察与测评,通过相关数据分析,论证了再创造式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沟通能力具有改善作用,在要求、回答问题、要求说明和社交用语方面有显著改善作用。并就本研究结论提出了促进自闭症儿童沟通能力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音乐治疗;自闭症;沟通能力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21818

1.问题的提出

  • 研究现状

自闭症(autism)又称为孤独症或全面发育障碍,儿童常表现为心智年龄低龄化,其中最核心的障碍表现在沟通、行为、社会交往三大方面。目前国内外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治疗和干预方法共可分为七类,游戏治疗、感觉统合训练、听觉统合训练、TEACCH 结构化教学、行为矫正、行为分析疗法、精神统合疗法以及音乐治疗法[]。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具有情绪、联想和沟通的特性,相关研究表明尽管自闭症儿童在与别人交往中,他们的人际反应严重受损,但他们对一定的音乐形式和音乐刺激的反应却显示出他们先天的音乐功能并没有受损[]。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将音乐应用在传统医学领域中的案例,但音乐治疗作为一门学科是近几年才慢慢发展起来的。1980 年刘邦瑞先生第一次将“音乐治疗学”这一概念引入中国。在此之后中国的音乐治疗与医学治疗便紧密联系起来,但运用在特殊教育中的案例却非常有限。从已有的研究文献可以看出,音乐治疗对于特殊儿童的认知、注意力、行为等方面的改善是具有统计意义的。

  • 概念界定

自闭症:根据《特殊教育辞典》中的定义,自闭症(autism),又称孤独症或孤独性障碍(autistic disorder)等,是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 developmental 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自闭症大多发生于儿童早期,直接影响着儿童在感知觉、情绪、语言、沟通、认知、动作、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再创造式音乐治疗:又称为“过程取向的治疗”。是音乐治疗的三种形式之一,主要通过主动参与音乐作品的唱、奏、跳, 或根据治疗的需要对作品进行改编后的各种唱、奏、创作等来达到治疗的目的[]。强调音乐治疗的过程。

沟通能力:沟通从广义上说可以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沟通的形式有多种,有言语、动作、手语、图片以及书写等。非语言沟通能力是在一定沟通环境中,沟通双方理解和表达非语言信息的能力,这些信息主要包括眼神、面部表情、体态、体触和不适当行为等[]。

2.研究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选取某学校特殊教育班的两名一年级自闭症儿童, 两名个案均为 8 岁,具有儿童医院出具的自闭症诊断书。

个案一,男,自闭症,伴有轻度智力障碍,能理解简单指令,

  1. 1 个月确诊自闭症,4 岁开始进行语言康复治疗,具有一定的言语沟通能力,无明显刻板行为,无既往病史。

个案二,男,自闭症,1 岁 6 个月确诊自闭症,未在机构进行过口语康复训练,发音器官无异常,沟通能力差,会用肢体动作表达个人需求,有甩手、吐口水等行为,无既往病史。

团体音乐活动小组由四名特殊儿童组成,除研究中的两名个案外,还有一名唐氏综合症女童和一名发育迟缓男童,小组中四名特殊儿童均为同班同学。

    1. 研究方法

  • 单一被试研究法

本研究研究样本小、被试异质性大,重点在于比较两名被试在音乐治疗实施前后的差异,因此采用单一被试研究法中的A-B-A 移除设计。

  • 观察法

前期准备中采用自然观察法,对两名被试在音乐活动中的风

格偏好、行为表现等方面进行初步观察,以制定治疗计划中的音乐活动方案;

基线期、干预期和追踪期,两名观察者利用自编《沟通能力靶行为观测表》进行观察记录;

在基线期、干预期和追踪期三个时期末,两名观察者填写《自闭症儿童基本沟通行为评定量表》,对被试三个阶段的沟通能力进行总评分。

  • 访谈法

对被试家庭进行访谈,就被试的既往病史、日常行为、个人喜好进行初步了解;与其他科任老师就学校活动中被试的沟通能力深入交流;

研究结束后,利用自编的《再创造式音乐治疗家庭回访表》, 对被试家庭深入访谈,了解本研究方法的实施效果。

    1. 研究过程

  • 研究时长

基线期(A1)2 周,以传统的音乐活动来帮助被试熟悉研究环境,每周 5 次,每次 35 分钟,总次数 10 次;

处理期(B)1 个月,以创造式音乐治疗对被试的沟通能力进行干预,每周 5 次,每次 35 分钟,总次数 20 次;

追踪期(A2)2 周,撤销创造式音乐,以传统方式进行音乐活动,每周 5 次,每次 35 分钟,总次数 10 次;

  • 测评工具

《自闭症儿童基本沟通行为评定量表》(张正芬);

《沟通能力靶行为观测表》(自编);

《再创造式音乐治疗家庭回访表》(自编);

SPSS 数据分析软件 13.0。

    1. 活动方案

本次研究利用再创造式音乐治疗对两名个案的沟通能力进行 干预治疗,强调对作品改编后的各种唱、奏、创作。结合研究者 观察、家庭访谈对个案的音乐风格偏好初步了解后选取音乐素材, 参考 2016 年修订版培智唱游与律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的要求, 为两名被试制定了如下活动方案设计:

5f855dfac7b8b_html_96e82585502e1d2d.png

3.统计分析与研究结果

本研究是在团体音乐活动中持续观察两名个案情况,为了减少观察者对治疗活动的干预,采用录像记录,再由两位观察者对录像的中被试的沟通能力靶行为进行观察记录。

主要评分者根据观察情况,在基线期、干预期、追踪期每个时期末填写《自闭症儿童基本沟通行为评定量表》,最后就基线期、干预期、追踪期三个时期的数据进行统计比较和差异分析。

3.研究数据分析

    1. 视觉分析

将两名被试在不同时期的沟通能力靶行为绘制视觉分析表, 进行相关说明。由图 1 可知,被试 S1 在基线期的沟通能力靶行为出现频次较少,在干预期后开始缓慢上升,撤离干预后,被试 S1 的沟通能力靶行为开始下降。其中沟通能力靶行为出现频次干预期>追踪期>集线期。

5f855dfac7b8b_html_c8d9eba5255a4eb7.jpg

图 1 被试 S1 在不同时期沟通能力靶行为视觉分析图

由图 2 可知,被试 S2 在基线期的沟通能力靶行为出现频次较少,在干预期后开始急剧上升,撤离干预后,被试 S1 的沟通能力靶行为呈现断层式下降。其中沟通能力靶行为出现频次干预期> 追踪期>集线期。

5f855dfac7b8b_html_237d0c983480fbcc.jpg

将两名被在不同时期沟通能力靶行为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 被试 S2 在三个时期的沟通能力靶行为出现频次整体高于 S1,在基线期时被试 S2 的沟通能力靶行为出现频次全部高于被试 S2, 进入干预期后,被试 S2 的沟通能力靶行为出现频次显著增加并高于被试 S1,而撤出干预后进入追踪期时被试 S2 的沟通能力靶行为出现频次显著减少并低于被试 S1,之后沟通能力靶行为缓慢增加多于被试 S1。

5f855dfac7b8b_html_b13d65643188fad0.jpg

图 3 被试 S1、S2 在不同时期沟通能力靶行为视觉分析比较

    1. 差异分析

以 A1、B、A2 三个时期期为分组变量,对两名被试的沟通能力总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结果如表 1,两名被试的沟通能力在不同时期具有差异,其中被试 1 差异显著,被试 2 差异十分显著。

表 2 不同时期被试的沟通能力总分差异分析

5f855dfac7b8b_html_1cdae1415989d691.png

(注:*P<0.05,差异显著,**P<0.01,差异十分显著;A1 代表基线期,B 代表干预期,A2 代表追踪期)

为了进一步研究影响沟通能力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差异,在此之后进行 LSD 多重比较。由表 3 可知,被试 1 在 A1 和 B 时期之间差异十分显著,A1 和 A2 时期差异显著。被试 2 在 A1 和 B 时期之间差异十分显著,A1 和 A2 时期差异显著。

表 3 不同干预期差异 LSD 多重比较

5f855dfac7b8b_html_97742dc918171944.png

(注:*均值差的显著性水平为 0.05,**均值差的显著性水平为 0.01;A1 代表基线期,B 代表干预期,A2 代表追踪期)

以 A1、B、A2 三个时期为分组变量,对两名被试的要求、拒绝、引人注意、回答问题、要求说明、社交用语六个维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其中如表 4 所示,被试 S1 在要求、回答问题两个维度上差异十分显著,在要求说明和社交用语两个维度上差异显著,在拒绝、引人注意两个维度上无显著差异。被试

S2 在要求、回答问题要求说明三个维度上差异十分显著,在社交用语维度上差异显著,在拒绝、引人注意两个维度上无显著差异。

表 4 不同时期沟通能力六个维度得分差异分析

5f855dfac7b8b_html_7d81c50b2ce2f703.png

(注:*P<0.05,差异显著,**P<0.01;A1 代表基线期,B 代表干预期,A2 代表追踪期)

4.结果与建议

    1. 结果分析

  • 再创造式音乐治疗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沟通能力的改善有显著效果

从视觉分析图以及差异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进行为期 2 个

月 40 次的再创造式音乐治疗干预之后,参与活动的两名个案均表现出沟通能力的改善。其中个案二的改善效果十分显著。

在治疗开展前期,两名被试对于音乐治疗参与度极低,对于同伴之间少有沟通行为发生,在团体互动中无法形成集体互动, 对音乐治疗的参与度仅停留在接受阶段。随着治疗活动的逐步开展,研究者发现,两名个案对于再创造后的多元音乐素材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从开始的“漠不关心”到“下座位研究乐器”“反复聆听音乐”“跟随音乐律动”,可以感受到个案对于再创造式音乐治疗产生兴趣,同时也能在音乐互动中,与集体同伴进行沟通。

根据后期的家庭访谈反馈也可得知,家长对于个案沟通能力的改善是值得肯定的,在治疗期间个案的情绪更为稳定,个案沟通能力变化非常显著。

  • 再创造式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沟通能力中的要求、回答问题、要求说明和社交用语改善作用显著

从研究数据结果分析可知,两名被试在接受再创造式音乐治疗后,在要求、回答问题、要求说明以及社交用语的四个方面改善显著。

在干预期前期,个案以及其他两名团体音乐活动小组成员均 对于音乐游戏表现出较高兴趣,参与度显著高于其他环节,而在 这一环节中,团体音乐活动小组中的四名特殊儿童互动行为增加, 从对音乐素材本身感兴趣发展到对于集体音乐创作、集体互动感 兴趣。这一过程中两名被试的沟通能力靶行为出现频次也持续增 加。在干预继续进行后期阶段,个案开始对于律动、感受与欣赏 环节表现出参与欲望,个案一会跟随音乐节奏的变化进行拍手、踏步等声势表达。不同音乐风格的歌曲,对于两名个案的情绪也 存在引导作用,当抒情的音乐开始时,个案开始理解“不说话”

“静坐”等课堂常规的含义,并保持课堂安静。

同时,在教学设计中,笔者增加了更多的互动式提问,让学生在每节课的律动环节进行 2-3 首律动曲目自主选择,让学生自我表达需求从而产生对于语言性沟通意义的进一步理解。在每节课开头进行《你好歌》问候,末尾进行《再见歌》结尾,增加同伴间沟通互动,形成完整的社会用语互动形式。

  • 再创造式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沟通能力中的拒绝、引人注意方面不具有改善作用

本次研究也期待发现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的沟通能力的六大维度均具有显著效果。就数据结果分析而言,两名被试对于拒绝、引人注意这两个沟通能力的维度改善作用有限。

拒绝性行为产生的实质是为了引人注意[],在治疗开展前期的观察阶段和家庭访谈阶段,研究者发现两名被试均存在较多的

“拒绝”行为,尤其是个案二。当个案二喜欢或厌恶某样东西时, 往往采用哭闹、大喊等方式进行沟通,而据家长访谈的结果可知, 从小对个案的教养方式较为溺爱,当个案需要某样东西或者不需要某样东西时,均会满足其要求,未明确向个案界定过哭闹等拒绝性行为的行为功能,因此个案无法理解这些拒绝性行为所对等的沟通含义。在音乐治疗过程中,被试不愿意听某一首曲目时, 就会出现较多的情绪问题,开始大哭大闹甚至关闭播放器。由于本次研究的重点在于提高两名个案的沟通能力,而“拒绝”仍然属于沟通能力范围之内,因此笔者并未对个案的该行为进行制止或引导,所以本研究沟通能力中的“拒绝”和“引人注意”两个维度没有显著改善。

4.2 教学建议

有研究表明再创造式音乐治疗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共同注意具有显著效果,而共同注意是引起课堂互动的关键因素[],为了能够提高自闭症儿童在音乐治疗小组中的课堂互动,进而提高其沟通能力,必须注重音乐活动的多元化、互动性。在研究中发现, 两名被试对于多元化的教学素材如奥尔夫乐器、再编音乐曲目、音乐律动等环节拥有较高的参与度,并在这一过程中增加了与小组同伴的沟通,提高了沟通能力。尽管自闭症儿童的沟通能力较差,但是在教师的互动性引导下,仍然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5.结语

音乐是传递人与人情感的重要媒介,可以由内而外将自闭症儿童的内部情感,引导与外界接触,达到互相沟通的目的[]。本研究客观记录两名自闭症儿童在音乐治疗中沟通能力的变化,研究结果也达到了预期效果,在自闭症儿童沟通能力的要求、回答问题、要求说明和社交用语改善作用显著。当然本研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由于笔者的研究时间较短,在进行单一被试设计时仅仅采用了 ABA 的实验设计,未对两名被试跨情景实验,无法论证在治疗情景之外的其他情景下被试的沟通能力是否能达到干预效果。在今后的研究者,笔者期望继续利用再创造式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家庭情景、社会情景中的沟通能力进行干预,同时将再创造式音乐治疗成果进一步精进,创编为音乐治疗课程受益于更多的特殊儿童。

参考文献

[1]曹凌云.即兴演奏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成效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16-17.

[2]苏玲.儿童自闭症音乐治疗[C].第五届学士年会论文集. 北京:中国音乐治疗学会,1999:125.

[3]张皓月.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共同注意的影响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16:6-7.

[4] 胡 世 红 . 特 殊 儿 童 的 音 乐 治 疗 [M]. 北 京 大 学 出 版社,2011:24.

[5]郭涛.自闭症幼儿沟通能力的干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5:11.

[6]胡晓毅,范文静.运用图片交换沟通系统改善自闭症儿童需求表达及攻击行为的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 2014(10)

  1. 张皓月.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共同注意的影响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2016:40.

  2. 王淑荣.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策略探析[J].国特殊教育.2015(07)

  3. 李欢,郭晓倩,彭燕.录像示范法与现场示范法对学前自闭症儿童社交沟通能力干预效果的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2018(11)

[10]胡月萍.音乐与游戏对自闭症倾向儿童注意力的影响[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16.

[11]田金来,张向葵.同伴介入法在自闭症儿童社交能力中的应用[J].中国特殊教育.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