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局限性骨化性肌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3
/ 2

略论局限性骨化性肌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李思思

江苏省,苏州大学

目的:为了更好的指导临床对局限性骨化性肌炎的诊断和治疗,探讨和研究采用彩色超声检查的价值和意义。

方法:通过抽签的方法从局限性骨化性肌炎患者中方便选取 120 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局限性骨化性肌炎的诊断价值。结果:研究数据显示,入组的经过组织病理活检以及手术等证实的骨化性肌炎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共确诊 115 例,漏诊率为 42%(5/120)。结论:局限性骨化性肌炎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直接观察病灶组织改变,有利于指导临床的诊疗和动态观察病情改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肌炎,骨化性;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诊断

中图分类号:G2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498820

一、引言

局限性骨化性肌炎临床又叫做损伤性骨化,发病率较低,属于异位骨化的慢性疾病之一,在肌肉挫伤伴肌肉内形成血肿的基础上出现间质细胞的增生性反应、钙质沉着是其病理生理基础,好发于外伤后,局变较为局限,以疼痛作为主要的临床表现, 手术是现阶段主要的治疗措施。目前诊断局限性骨化性肌炎的方法很多,如彩色多普勒及病理组织活检等,为临床诊疗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资料与方法

  • 一般资料

通过抽签的方法从在该院就诊的局限性骨化性肌炎患者中方便选取 120 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

声检查和手术病理检查。入组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 78 例和女性患者 42 例;患者年龄 20~60 岁,平均(28.3±6.5)岁;患病时间0.5~6 年,平均(2.1±0.6)年;病变位置:肘部和腰背部各位 28

例,臀部和小腿各位 20 例,大腿 12 例,胫骨骨膜 12 例。所有患者局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肿块,质地较硬,按压有疼痛感,肿胀且推之不动,部分患者关节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

  • 检查方法

120 例患者检查时采用同一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并由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医务人员进行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型号为飞利浦IU22 型,将其探头频率调整为5~10MHz 之间, 检查过程中严格按照仪器使用说明实施检查。通过二维超声对病变周围的肌肉、肌腱、韧带以及和骨相连的部位进行扫描, 了解局部是否存在肿块、肿块的体积、形态以及回声等,然后在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病灶及其周边是否存在血供。

  • 统计方法

研究数据通过 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x±s) 表示, 进行 t 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s)表示,进行χ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1. 入组患者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和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比较研究数据显示,入组的经过组织病理活检以及手术等证实的120 例局限性骨化性肌炎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共确诊115 ,漏诊率为 4.20%

    2. 局限性骨化性肌炎彩色多普勒中的图像显示研究表明, 局限性骨化性肌炎的病变好发于骨组织周围处受损软组织内, 依据发病时间和肿块骨化钙化程度临床上将其分为 3 ,其中早期多见于外伤后 1~3 ,彩色超声检查提示病灶呈均匀或不均匀低回声,边界较为清晰但不光滑;中期多见于外伤后 4~8 , 彩色超声可见病灶中心位置存在散在点状高回声,周围部位出现特征性意义的凹凸不平的薄层骨化强回声带或环;完全骨化期彩色超声可见病灶形态不规则,出现多层密集强回声,同时可出现显著的声影,周边回声不清。行超声血流显像可发现局限性骨化性肌炎前两期病灶中心及周边部位存在丰富血流供应,力指数相对较低,成熟期肿块四周血供减少,阻力指数增加。

四、讨论

局限性骨化性肌炎好发于 20~30 岁之间的成年人,男性发

病率远高于女性,外伤是其常见的病因,主要于肘部、膝盖、大腿和臀部等部位的肌肉、肌腱或韧带和骨连接处多见。局限性骨化性肌炎多发生于外伤后 21~28d 左右,此时肌肉内未发生分化的间叶细胞会出现增生并形成不同程度的软组织肿块,从彩色超声图像上则表现为不均匀的低回声肿块,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在 6~8 周后软组织肿块的四周会形成各种骨样组织以及钙化,在超声图像上则主要表现为病灶内部形成一个或者多个强回声团,后部可伴有显著的声影局限性骨化性肌炎之所以在临床上会被误诊,不了解病史和声像图特异性是主要的诱因,因此在诊疗的过程中必须掌握患者多有外伤病史。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则提示低回声区内存在少量斑点状动脉血流信号,外围则无血流信息。行化验检查可完全正常。局限性骨化性肌炎的诊断方法很多,以往多通过 X 线片进行诊断,虽然其能够清楚显示骨性结构异常,但不能很好展示软骨和软组织病变,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核磁共振是临床诊断骨性结构异常和软骨病变的常用手段,其准确度相对较高,但是花费高, 并不能被所有患者所接受,因此不能作为局限性骨化性肌炎患者的常规检查手段。而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仅无创、无痛,而且能够直观准确的展示病变内部影像,花费低且无辐射,更容易被患者所受。在该次研究中入组的经过组织病理活检以及手术等证实的 120 例局限性骨化性肌炎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共确诊 115 例,漏诊率为 4.34.20%(5/120),这说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局限性骨化性肌炎的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张硕在其报道中指出 23 例局限性骨化性肌炎超声定性诊断符合率及误诊率分别 82.6%(19/23)和 17.4%(4/23),可以作为早期发现及动态观察局限性骨化性肌炎的首选检查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评估局限性骨化性肌炎患者病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发病初期,病灶内结构比较紊乱,超声检查可发现不均匀的软组织肿块回声,因此在此时期很容易和软组织肿瘤相混淆。发病

3~4 周后初始的钙化会逐步形成,而且超声显像要明显早于传统的 X 线片,钙化会随着肌肉的走形分布在病灶的四周,这是骨化性肌炎的特征性表现,随着进一步骨化,在病变后方会逐步出现声影。在检查的过程中如果超声显示不是很清晰,可以借助于

CT 进一步诊断。

五、总结语

综上所述,局限性骨化性肌炎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优点很多,其不仅能够和周围软组织进行对比,还可以进行多方位的平扫,清晰显示病灶所累及的范围以及内部特征,展示病变和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同时还能够协助临床医师正确评估患者病情,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参考信息,值得应用,可以将其作为局限性骨化性肌炎影像检查的首选措施。

参考文献:

[1]沈传梅,廖伟增,郭奇龙,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局限性骨化性肌炎的诊断价值探析[J].

[2]盛丽,郑烈,张宝洲.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局限性骨化性肌炎的诊断价值[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