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模式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12
/ 2

试论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模式探析

李光友

曹县王集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山东 曹县 274400

摘 要:每一个企业与单位的繁荣都离不开良好的管理体制,其中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因有着其公益性的特殊性,一直以来存在着诸多的管理体制问题。本文首先总结了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模式中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其次对水利工程体制发展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最后给出了本人对水利工程体制改革方向与重点的分析。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 体制制度 体制分析

一、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模式的现状与问题

1.1 管理体制的现状

在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系统中普遍存在重视建设水利工程,疏忽管理水利工程的现象,部分地方兴修水利工程只注重了修建速度及金钱投入,在水利工程的管理上并没有足够的关注以及没有足够重视水利工程随社会进步的变革。我国目前存在管理层管理重点在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上,相对的对工程运行的管理漠不关心。在水利工程投资预算中,存在着水利工程建设预算多,管理维护预算少的情况,导致管理维护出现资金不足,费用不够,造成管理难,维护难的现状。诸多因素的存在,使水利管理单位没有相应的人力、物力,也缺少维护所需要的资金,导致水利单位管理的环境差、条件坏、方法不得当、技术过时的问题出现。不少水利管理单位墨守成规,不愿意主动求发展、求改革,使水利管理模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速度。

1.2 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1.2.1职责与定位不明确

现在的水利管理单位存在定位不明确现象,由于水利管理单位的综合功能的性质,无法区分其盈利与公益的界限,导致水利管理单位的性质难以确立。很多的水利管理单管因定位不明确,从而不能享有国家的财政补贴等。有的水利管理单位职责分配存在很大的漏洞,经常会出现下级单位接管上级单位的水利工程项目,有的水利管理单位管理层只存有对水利工程相关事务的管理权利,对下级职工没有管理权利,形成只能管理工程项目,无法管理下级人员的局面,无法将管理权利行使在必要的人员的上,使水利工程难以管理,维护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1.2.2资金预算不足

水利管理单位收入与支出不均衡,预算投入严重不足,使水利管理单位运营经费不够,造成此类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国家各类财政补贴、支出一直无法持续性且稳定地保障公益性质的工程项目运行。这也导致了水利管理单位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水利工程设备的无法确保有效的维护,很有可能出现工程设备年久失修的情况,使水利工程无法高效服务于社会。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也会出现无法保证员工薪资的无法正常发放,使其人才储备短缺,人员动荡大,无法有效的管理水利工程。这也出现了有的单位保障了下级员工薪资的前提下,无法保障工程设备管理维护的情况。

二、 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模式的发展

2.1 管理体制发展中的重要性

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时,国家也加大了对公益性质的水利经济投入,并飞速建设与发展着水利工程设备,在使用国家提供的条件快速发展、建立各类水利工程时,不仅需要保证水利工程完成的质量,也需要在水利工程完后,能充分发挥作用,有一套完善的、科学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是保证水利工程稳定运行的重要条件与保障。有制度,有条款去运行以及维护水利工程设备,将使水利工程最大化地为社会经济、人民权益带来利益。同时,在经济飞速的当今社会,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也随着社会的进步进行变革,我国的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变革要改变传统的运作模式,把水利工程结合到其余的社会项目中去,如此才会提高水利工程的价值,扩大水利工程管理的权益。因此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模式进行变革是尤为重要的,模式的变革带来经济、文化及科技的提升,以更高效的姿态保障水利工程的质量。

2.2 管理体制发展方向当代水利工程体制建设要以代建制度的设立为目标方向,代建制度的设立会使组织内部结构更加简单、清晰,在快节奏的社会背景下,代建制度相对更加合适。代建制度的设立对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完善有着重要推动作用,但是代建制度在一部分专业业务中的管理有着缺陷,所以需要在代建工作的制度上进行变革,开拓更广的业务范围,才会促使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发展。改变管理体制模式,顺应社会的发展与竞争,运用改革在社会发展与市场经济的轨道中,如此才会避免资金的浪费,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的公益性最大化。

三、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改革

3.1 水利工程管理模式现代化

水利工程管理模式要实现现代的变革,其中需要管理层自发去学习新的现代化管理理念,跟上社会进步的步伐,扭转思想上的不足之处,提升认识,改变只重视建设水利工程的固有落后概念,水利工程管理模式的核心转移到管理维护之中,来促进水利工程管理的全面发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水利管理模式,以水资源的循环使用,可持续性推动社会经济。作为公益性工程,需要提高服务意识,从我国公民的利益出发,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在水利工程发展的同时,注重对神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保护,维护水利工程的模式应与时俱进,减少和弥补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补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从而达到水利工程达到应有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3.2 建立健全水利管理体系

我国的水利工程制度模式因审视自身存在的诸多弊端,实现权责分明的管理体制,按照实现水利管理现代化,要建立科学、高效的水利管理体制。现代化科学的水利管理模式,不仅需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也需要有自己的管理模式以及特点。应增强外部考核结合内部的工作运行,来实现现代化水利管理模式的完善、统一的制度以及管理水准。与此同时,水利工程管理层应设立有效及时的内部运行制度以及相应的管理部门,把水利工程管理的详细工作准确无误地分配到下级,实现有目的性的督促。以及有效的奖惩机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来管理员工以及有条例地去维护水利工程设备。

四、总结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体制制度一直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在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的背景下,水利工程需要从本身的体制上来进行改革,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也需要根据水利工程管理体制的特有的模式来更好的管理与运行水利工程,使水利工程能更好为社会、经济、环境提供益处。

参考文献

[1]高明云.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模式改革的探讨[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2]沈合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模式的改革路径探析[J].科技风,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