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煤炭企业生态保护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7
/ 2

浅谈煤炭企业生态保护对策

薛晓燕

中煤大同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省大同市 037000

摘要:所谓环境保护对策,是立足于地方环境保护政策、排污现状和企业的特点,使之具体化,着力于可操作性和合适性的污染防治措施、生态保护措施,从而减少对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从煤矿建设项目的行业特征来看,煤炭井下开采、储煤、供热及煤炭运输、煤矸石处置等各类生产环节,可以是直接的或者是间接产生的多种污染物的排放,是区域性自然生态破坏,环境影响的主要来源。

关键词:煤炭企业;生态保护;对策

一、引言

作为一个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的大同市,如何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从原则、目标、措施等方面进行。从这一角度出发,积极认识和分析各种生态环境因素之间的制约关系,进行系统的、持续的环境保护和治理,以改善生态环境。大同市原煤开采由来已久,大多数煤矿开采经验相对丰富,这对煤矿的运行管理及开采中有关技术问题的处理将是有利的一面。但因此而极可能引起的问题是,企业建设缺乏推陈出新,建设者思想麻痹,具体运营中旧的经验方法仍在技术、管理中占主导地位,经营中仍套用习惯模式,这将是导致项目环境保护措施得不到严格实施及区域环境恶化性影响的主要因素。

二、大同地区环境分析

(一)气候、气象

大同市位于华北地区,有独特的区域气候特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交替明显,早晚温差大。四季中,春季持续时间较短,总是乍暖还寒,据统计平均气温在6.5~9.1℃,多大风;夏季气候温和,平均气温在18~22.8℃之间,降雨集中且降雨量较少,平均降雨量364.3mm;秋季短暂,风沙大,过渡期短;冬季持续时间较长,且降雪量大。根据历年气象气候统计结果分析,大同市平均气温为7.6℃,最高气温为39℃,最低气温可达-29.1℃,相对湿度平均52,最大年降水量564.1mm,年最小降水量244.1mm,平均风速2.8m/s,最大风速19.7m/s,年日照数2677.6h。

(二)河流水系

大同市位于山西东北部,境内河流属黄河流域和桑干河流域,属于夏雨的典型特征。在众多河流中除了河流有少量的基流外,其余大部分为季节性河流,枯水期河道水量减少,可实现流量均匀、洪水泛滥、风暴潮水流、水不稳定。域内河流通常在阳历11月中旬开始封冻,冰层厚度可达到0.6~0.9m,次年阳历4月中旬河流逐渐开始消融。

(三)自然生态

1、土壤

大同地处黄土高原,属于典型的黄土质山地砂泥土。土质疏松、土壤质地粗,多为结构疏松的沙质泥土,土层薄。由于地势高,风力大,降水少、土壤结构松散,土壤存量少,植被成活率低,多处可见沙丘和沙地。

2、植被

大同市带属干草原植被型。植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较差。在高海拔地区,物种易于生存,海拔低,物种稀少,生存率低。适合种植抗寒植物,喜温植物不易生长,多见的植被类型以旱生、中生植物为主,原始植被覆盖率低。

3、动物

大同具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国家及省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黑鹳、青羊、狐狸等20余种,生物多样性保持完好。

4、 矿产资源

大同市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城市。大同市是全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之一。拥有优质动力煤,总探明储量376亿吨。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建筑原材料石墨、石灰岩、大理石、花岗岩等,有色金属金、铜、银、铝、铁、镁、磷等储量也相当可观。

三、大同市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一)土壤侵蚀严重,土地资源质量下降

大同市地区水资源缺乏,气候干旱,降水量少,水土流失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目前主要的侵蚀因素一是风蚀,二是煤矿开采。据记载,风蚀是土壤侵蚀的主要原因,每年3-5个月是风蚀的高发期,而另一个重要的侵蚀源是采煤。据全市水土流失普查统计,工矿企业生产、扩建的大量弃土和垃圾的排放,使该流域每年的泥沙量大幅度增加,严重的水土流失。

(二)森林植被覆盖率低

大同地属黄土高原,原始森林植被覆盖面积稀少。16.3%的森林覆盖率、4.1%的草地覆盖率,野生动物失去了基本的生存条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遭到破坏,造成恶性循环,加剧了自然灾害。

四、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如何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原则、目标和措施上都要进行。从这一角度出发,积极认识和分析各种生态环境因素之间的制约关系,进行系统的、持续的环境保护和治理,以改善生态环境。加快单一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变以资源型经济为核心的经济循环模式,停止粗放型增长方式,消除落后的产业管理关系。淘汰落后的产业结构,正处在加速发展的工业时代决不能作以牺牲环境换取地方经济,决不可重蹈覆辙。

(一)治理措施的制定原则

1、有明确的治理目标:在明确建设者应该履行的环境保护责任的同时,还应做到所提出的措施具体详细、科学有效,同时能为各级实施单位提供切实有效的科学依据和标准性的文件。

2、具有一定程度的超前性:应制定与区域或流域生态环境规划协调的措施,不针对其,更好地保护和恢复生态功能损失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

3、体现“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在项目施工建设前期,充分分析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对于存在破坏性的方案,可实施破坏性相对较小的替代方案或采取一定的减缓破坏速度的措施,从而起对生态环境影响的预防或减少。

(二)建设期环境保护与恢复措施

1、土壤与植被保护与恢复措施

(1)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增加现场管理,确定施工边界,不跨越边界,避免和减少临时覆盖面积,最大限度地发挥原有地表植被和土壤的作用。

(2)保护熟化土壤措施:施工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对熟化土壤的破坏,将剥离的熟化土壤集中堆存,及时回填到需要进行植被修复和建设的土壤,改良土壤的同时也提高植被成活率和植物生长环境。

(3)选择合理施工季节,减少农作物损失。竟可能的避开农耕、农作物生产时期,减少农作物损失,同时减少风季施工,避免水土流失。

2、土壤侵蚀的防治对策措施

(1)在基础土方施工过程中,应选择合理的回填面积,覆盖和堵塞,避免扬尘和侵蚀。将桩堆在地上,在工程前后采取措施,及时恢复植被。

(2)加强现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采取环保措施。

3、土地复垦及生态恢复方案

(1)沉陷区土地整治原则

①土地复垦应与矿山规划和当地农业规划相结合,使矿区的开采、复垦和利用相互协调。

②结合塌陷区的破坏程度和对原生态环境的影响,选择合理有效的生态修复措施。

③保障土地复垦和生态综合治理标准。

(2)沉陷裂缝的整治

① 破坏特征

开采沉陷变形主要是由沉陷裂缝引起的,在不同时期发生沉降裂缝和不同阶段的沉降,是由水土资源造成的,减少土地利用的主要损失率,应及早观察和处理。

② 沉陷裂缝充填处理

根据裂缝呈现的形态,主要分为两个类型,以下根据各类型分别提出对应的土地治理措施。

人工治理措施及工艺

适于Ⅰ类裂缝区。这种裂缝面积小,影响范围小,可采用人工治理,就近取材,填上坍塌裂缝,以后可将凹凸不平的地方人工平整。

机械治理措施及工艺

适于Ⅱ类裂缝区。严重破坏了土地、土壤和植被,正常农业生产活动受影响,该地块原有耕作条件相对破坏,一般采取机械化处理的工艺,这种方法一般采用推土机和铲车,工艺复杂,土方大,有机械剥离式和熟、生土混堆法工艺。

沉陷区治理工作,不管什么样的治理模式选择,必须确保分区、分阶段管理,保有原有土地生产能力,施工过程中要加强监督管理及应急防护措施,避免再次造成再次的水土流失。

参考文献:

1.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潘惠正。世纪之交煤炭科学技术几个问题的思考,煤炭学报。 3.杨永仁。开拓进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煤炭工业。

3.王显政。关于高硫煤开采和洗选加工的政策建议。

4.顾和和,胡振琪。采煤塌陷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煤矿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