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力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6
/ 2

故事的力量

伍仙女

浙江省临海市汛桥镇中心校 317000

一直以来,小马是个令我头疼的孩子。他没有欺负人,也不爱吵闹,最大的问题是写字拖。在我们班,谁不知道他的速度是可以和蜗牛相媲美的。说他作业不会做吧,坐在老师身边,他会很快写好;说他会写吧,一个简单的抄写,他会把时间无限地拉长。我尝试着放大优点,只要他及时完成作业,或稍有进步,就对他表扬鼓励,效果是“无”,这种机会百日一遇;我也曾批评打压,追着他的屁股喊着:“快!快!快!”他只是睁着大眼睛,看起来握笔写了,可半天写不出一个字来。只有老师盯着他了,他这才不得不写下作业。晚上的家庭作业更不用说了,曾经创下了夜晚十点钟才写好作业的记录。

上星期,我利用午休的时间,留下他在办公室补上午的课堂作业。我让他坐在对面,自己一边改作业一边偷眼看他。他看起来很认真地写字,时不时左手抓抓右手,右手挠挠耳朵,一个字就会停下好几次。等他发现我正看着他时,他又连忙埋头写,又偷偷瞧我是不是在看他。正对上我的目光,又慌忙低头接着写。就这样,他忙了十五分钟左右,终于把两行作业补好了。我什么也没说,收了他的作业放在一边。

正巧,学校里复印的周末练习送来了,我就让小马帮忙,把练习分开。小马很乐意地答应了。

我继续改作业,偷眼观察小马。他正干得有模有样,左手拿一张,右手拎另一张。这次,他没有抓手挠耳,也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相反,他很专注。很快,活儿干完了。我忍不住开心地称赞他:“呦,这么快就完事了,这表现让我对你刮目相看!告诉我,你是怎么做到的?”

“我就看了你一次,其他时间都在做。”

“哦,原来这样专注做事就会又快又好。”

“嗯。”

“那写字是不是做事?”

“写字不是做事。”小马小声地说。

“哦?”我故意。

“是做事。”小马立刻改口。我心里暗暗高兴。

“你能把事情做得又快又好,那写字也一定能又快又好。刚才做事,你很专注,干呀干呀,就干好了。那写字的时候呢,你就可以——”

“写呀写呀。”小马接口道。

“对呀,专注地写,不摸手,不抓痒痒,就写呀写呀,你肯定能写得又快又好。”我鼓励着,“去试试,好吗?”

“好。”

那天下午,我给孩子们讲了《杰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乌龟杰米,他想参加半个月后举行的狮子王十八世的婚礼。当他向老朋友告别时,大家都嘲笑他那缓慢的速度,劝他放弃这个可笑的想法。可杰米还是出发了。一路上他遇到了许多有趣好玩的地方,他也曾一度忘记了自己的最终目的地。在杰米每次决定要留下时,他的内心就有个声音在呼唤:“向前走,向前走,你要参加狮子王的婚礼呢。”杰米听从了心的呼唤,又继续上路。后来,他专注地赶路。最后,杰米赶上了狮子王十九世的婚礼。杰米和众多的动物一起送上了祝福,觉得很幸福。

我在讲故事时悄悄观察小马,他听得很专心。课后,我把故事给了小马的妈妈,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希望妈妈能和孩子每天共同分享这个故事。我期待着故事能在他身上酝酿出一个好的结果来——孩子需要找到内在的力量和信心。

之后的几天,小马的作业完成速度依然是班级中最后一个,当我的目光询问他是否写好时,他就内疚地低下了头继续写。总体来说,情况有了改善。而我,常常假装路过,没有大张旗鼓,而是悄悄地说句“加油”。

就在今天中午,吃过午饭遇见了小马,他开心地说希望再帮我做事。我也高兴地回答他干活这么出色,下星期准会请他帮忙。下午,小马像变个人似的,语文测试卷竟然写完了,而且有时间检查,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他能及时地完成考试任务,他该花了多少的心力呀。我的心里感到很高兴,我相信,有一颗种子在他心里发芽了!

看到小马的改变,我寻思着,这些天一直在研究故事能否给孩子带来令人惊喜的改变,那么小马可算是一个不错的例子。

起源于德国的一套有近百年历史的华德福教育,注重孩子意志、情感和思维的全面发展,并关注每个儿童的个体差异,以一种极富艺术性的方式帮助孩子与这个世界建立深刻的联系。其中,澳大利亚的“故事医生”苏珊–佩罗《故事知道怎么办:如何让孩子有令人惊喜的改变》一书,以丰富的事例,讲述了如何在家庭和学校生活中,针对孩子的各种挑战性行为创造出具有疗愈作用的故事。她们将“富含养分”的故事比作一个装满健康食物的锅,你可以列出一些必需的原料,放入这个“锅”中,为孩子们“烹饪”(写)出富含养分的故事。台湾“叙事王子”周志建更是认为:“故事是活的,故事可以‘生生不息’。”

爱听故事是每一个人的天性。

当初,我第一次从自己身上,体验到故事对“治愈”挑战性行为具有奇效之时,我感到仿佛有一道光照进了黑暗。鼓舞人心的故事即便只有一分钟长,也蕴含着无尽的资源。听故事时所形成的想象力,可以让每一种问题都变得像画面一样清晰,让那些被忽略或压抑,却能带来改变的智慧从黑暗中显现。记得自己在失望、失落、不满、怨恨甚至在人生低谷、极度绝望中,是故事照亮了我的心灵,是故事给了我安慰和力量。之后,我开始收集故事,并尝试自己写故事,将那些充满智慧的故事糅合其中,给自己的生活添加了无穷无尽的幸福源泉。

故事改变了我,那么故事能否改变我的学生呢?这一代孩子的童年,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受到家长无微不至的关爱。电脑、电视和手机成了主要保姆,孩子可以一连几个钟头一动不动地盯着屏幕里愈来愈“重口味”的动画片、乐此不疲地玩“植物大战僵尸”的游戏……他们可以津津有味地谈论变形金刚几个小时,却不愿捧起书念上十分钟;他们玩游戏专注而有毅力,上课却注意力分散;他们会连续看几小时的动画片不觉得累,写字却坚持不了十分钟……当然也有例外,当我讲故事的时候,一个个小眼睛亮亮的,闪闪的,充满了希翼。或许,这是个好的开始。

记得张秋生《听故事》写道: 为了让暴躁的龙 安静,不再捣蛋 我给他把故事念念 双手托着下巴,龙说: “念一段,请再念一段 ……最后一段     最后再加一段 再加最后一段……” 一直到一本     厚厚的故事书 全部念完 这就是故事的力量。故事给人的不应该仅仅是故事,她应该具备更深层的性情的陶冶与人文的熏染。

爱因斯坦曾说过:“如果想让他聪明,就给他讲故事;如果想让他更有智慧,就讲更多的故事。”每一个人都有故事,而且各不相同。于是就有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教学也如故事,故事的主角就是老师和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师生演绎着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在真实的故事中共同走向成长,共趋于完善。我想,我应该讲更多的故事给孩子们听。我坚信:故事可以滋养我们,帮助我们化蛹成蝶。故事的智慧、想象力和慷慨,会让我们体悟到讲故事所带来的欢乐和疗愈力量。因为“故事就像水,能够找到直抵灵魂深处的道路,能够透过裂缝渗入坚不可摧的墙壁,能使万物重新焕发青春的光彩。”

参考文献:

【1】苏珊-佩罗(Susan Perrow),《故事知道怎么办:如何让孩子有令人惊喜的改变》,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

【2】周志建,《故事的疗愈力量》,华夏出版社,2012.

【3】南希-梅隆,《你也可以成为故事高手》,天津教育出版社,201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