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视域下底层人物的挣扎——以电影《何以为家》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5
/ 2

现实主义视域下底层人物的挣扎——以电影《何以为家》为例

李伟

天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天津 300387

摘要:《何以为家》自上映之后,就获得了不同国家观众的高度认可,影片通过叙事性策略表现了人物与家庭及社会的矛盾冲突,反映了当下存在的社会现实问题。影片在深刻地揭示社会现实问题的同时,也传递出一种自我拯救、永不放弃的精神力量。

关键词:现实主义;叙事性;矛盾冲突

《何以为家》以真实的黎巴嫩社会现实为背景,讲述了赞恩一家人充满困境的现实生活,主人公赞恩的扮演者现实中也是一名难民,整部电影的主要人物全部是现实生活中真实的难民,采用非职业演员扮演的形式,奠定了现实主义基调。现实中真实的黎巴嫩由于受战争的影响,发展极度缓慢甚至滞后,物资和公共资源匮乏,贫富分化严重。影片以赞恩这个小孩的视角为切入点,反映了叙利亚难民因躲避战争而逃进贫民窟的艰难的生活。

一、叙事策略下的困境呈现

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一般有纪实性和叙事性,第一种追求纪实性地客观展现真实,摒弃虚构的叙事与专业演员、布景、化装等艺术加工,有着强烈的纪实性倾向。第二种是采用叙事性的手法,关注社会问题及矛盾。《何以为家》的现实主义创作最为贴近的是叙事性手法,这类现实主义的创作理念虽然采用叙事策略,但也往往并不采用好莱坞式严密紧凑的情节安排。《何以为家》的叙事策略主要从社会现实状况和主人公真实的生活状态出发,故事的大部分虚构和现实情况基本贴合,通过叙事策略力求展现主人公的真实的是生活困境。

《何以为家》采用法庭上的审判和赞恩一家的生活双重叙事穿插的方式,展现出家庭的矛盾冲突及社会的矛盾冲突对赞恩造成的压迫。在出现赞恩生活场景时,观众看到的是弱小的赞恩面对黑暗生活的痛苦和压抑。而当转向法庭审判的叙事时,观众看到的又是一个坚强、勇敢、努力进行自我拯救的赞恩。影片的双重叙事策略串联起黎巴嫩穷苦无望、毒品买卖、人口贩卖、未成年包办婚姻、儿童犯罪等社会状况,这种双重叙事方式不仅真实的展现出了赞恩面对的一系列困境,而且给予观众更加强烈的情感冲击,能更好的驾驭观众情绪。

二、利用矛盾折射现实

电影真正高级之处在于利用小切口,呈现出社会中更深且更长的“伤痕”。《何以为家》通过设定具有象征意义的人物形象,构建出人物与家庭及社会的矛盾冲突,以此来反映社会问题,这是《何以为家》利用矛盾折射现实问题的方式。电影中的矛盾冲突可分为人物矛盾、家庭矛盾和社会矛盾,通过这些矛盾的建立来反映现实社会,电影中矛盾冲突越强,带给观众的精神和情感冲击也就越大,能引发观众的同情、移情和共鸣等心理。人物矛盾主要体现在赞恩内心的矛盾,家庭矛盾主要表现在与父母之间的利益矛盾,以及赞恩一家和商店老板一家也存在着利益矛盾。社会矛盾则是所有矛盾的根源,紧缺的物质资源及恶劣的生活条件,使许许多多像赞恩这样的难民家庭都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而教育资源和公共资源有限,以及父母们错误的生育观念,使成千上万像赞恩一样的儿童只能在流浪和饥饿中成长,赞恩面对的矛盾也是整个黎巴嫩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矛盾。《何以为家》通过对种种矛盾的构建,反映了整个黎巴嫩社会正存在着的残酷现实问题,带给观众强烈的精神和情感冲击。

三、于现实疾苦中自我拯救

现实主义电影中的主人公作为一个有自觉欲望的人,一般至少有一次机会通过自觉或不自觉的采取行动达成自己的欲望。《何以为家》中的赞恩便是如此,通过反抗、控诉父母,来达到自我拯救的目的。赞恩通过自我拯救的行动,来对抗来自家庭和社会的黑暗残酷,实现了自我拯救和成长。赞恩的精神正是当代社会缺少的勇气与果敢,这种坚韧的精神将指引人们对抗社会的黑暗残酷。

现实主义要求电影真实、准确的反映当下现实或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态势要符合现实或历史逻辑,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意义和价值。《何以为家》的题材沉重深刻,客观真实的给观众呈现出了黎巴嫩底层人民的真实生活现状。影片以赞恩的形象作为黎巴嫩的具象表现,展现了黎巴嫩正在经历的现实困境。影片通过法庭和生活两个场景的双重叙事,呈现出赞恩的自我拯救过程,实现了自我成长及人格的升华,并带给观众情感的共鸣,充分发挥了现实主义电影的社会思想价值。电影的两个小时浓缩了无数难民的悲惨一生,几位主人公代表千千万万的难民发出了声音,博得了世界各国对底层难民的关注。难民代表难民向全世界发声,激发全世界难民于现实疾苦中站起来进行自我拯救的精神。

结语

《何以为家》通过叙事性的创作手法,以赞恩的视角为切入角展现了黎巴嫩的社会现实。赞恩与来自家庭和社会的矛盾冲突进行对抗,实现自我拯救的精神,激励了许许多多尚未勇敢发声的难民。这部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在深刻揭示社会现实问题的同时,传递出一种精神力量,即觉醒、自我拯救及永不放弃希望,勇于抗争才能获得平等和自由。

参考文献

[1]任殷.现实主义是电视电影精神品质的基石.当代电影.2007年(03):120-121

[2]沈义贞.“现实主义电影美学”再认识.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