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地质灾害成因及治理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2
/ 2

山体地质灾害成因及治理措施研究

钟勇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成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中心, 四川 成都 610081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建筑工程涉及到了很多山区,在这些山区所进行的开发建设非常容易引发山体滑坡地质灾害问题,尤其是在我国西北和西南山区一旦出现山体滑坡问题,就会造成非常大的地质灾害,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非常大的影响。造成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的因素较多,例如自然灾害、地质地貌、人为的开采以及建设活动等等都会造成坡体的严重不稳定,从而引发山体滑坡问题,对于周边人们造成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及到生命安全。所以需要对山体滑坡灾害的成因进行细致分析,采取综合性措施进行治理,确保山体的稳定性。

关键词: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成因;治理措施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延伸,人类频繁的进行开采和建设,使自然坡体在一段时间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对坡体的稳定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继而产生了严重的山体滑坡,使周围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因此,相关人员需要对山体滑坡问题更加重视,深入分析山体滑坡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加强防治。

1概述

山体滑坡是最为严重的地质灾害之一,我国的地域非常广阔,地理条件较为复杂,这就会造成我国山体滑坡分布相对广泛,尤其是我国的西北以及西南地区更是山体滑坡的高发区。这些地区若是发生山体滑坡可能会造成整个村庄的吞没,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以及财产损失。另外,大规模的山体滑坡也会造成河流的断流,造成较大规模农田以及森林的破坏,对于人们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2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成因

2.1地质地貌原因

受到地质构造原因影响。当切割后的山体斜坡土无法保持连贯时,就会使大量的山体出现滑落,威胁周围人民的安全。受到降雨因素的影响,如果土体长时间处于干旱的状态,就会使土体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当裂缝中进入雨水,会直接增加山体滑坡的发生几率。当山体的地形和地貌达到固定条件时,就会引发山体滑坡。例如,山体坡度较大,或者受到雨水的长期作用。另外,如果在山体附近建设工程,并进行了长时间的土体开挖,就会对山体稳定性产生影响,使山体出现失去稳定性,出现滑坡的问题,而平原地质结构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发生山体滑坡的几率相对比较小。

2.2降水原因

针对于山体滑坡来说降水原因也是发生山体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降雨比较多,又无法及时排出,就使大量的水分进入坡体,使土体需要承担较大的重量。此外,如果雨水长时间浸泡潜在滑坡地带,就会使土壤被雨水软化,土体内部颗粒出现位置的变化,从根本上降低土壤的抗剪强度。

3山体滑坡地质灾害成因的治理措施

3.1进行有效的地质灾害勘察

为了能够降低滑坡地质灾害的影响,要实施有效的地质灾害勘察工作。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方法加强地质灾害的勘察。第一,浅层地震映像法。此种方法主要就是利用人工激发地震波在岩层中进行传播,对该传播规律实施分析研究而获取浅层地质问题。在具体应用时要采取同样的偏移距对浅层地震映像法中的每个测点波形实施激发以及接收,通过记录上时间的变化能够体现出地下地质异常的问题。第二,高密度电阻率法。高密度电阻率法和一般性电阻率法是一样的,其具有数据密度大、工作效率高、测量点距小等优势,此种方法能够准确体现出地下电性异常体的形态。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此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岩土体导电性差异实施勘察,利用一次完成的电极布设降低因为电极设置造成的故障,能够提升勘察的准确性。第三,GPS物探法。此种方法是现阶段地质灾害勘察中非常普遍的方法之一,其具有定位准确性高、操作便利、不受气候条件影响等优势,能够进行实时的监测。但是若对监测精度要求较高,采取此种方法会造成较大的人力物力浪费,所以在具体应用时要充分考虑到滑坡监测精度、位移速度、复测周期间的关系,在确保勘察质量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上优化流程,从而降低总体成本。

3.2水的治理

针对于降水原因产生的影响,相关人员需要更加重视水的治理。为了避免地表水大量沉积进入滑坡,需要及时排除滑坡周围的水,使滑坡体周围保持安全,减少水对山体稳定性的影响。如果岩石中进入大量的水,会软化岩石结构,使岩石强度逐渐下降,导致滑坡出现形状变化,或被彻底破坏。其次,需要及时疏干地下水,使“滑带”水可以及时被排除,这是防治深层滑坡最为有效的措施。

3.3挡土墙支挡措施

对于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的治理来说,通过挡土墙支挡是非常常见、非常有效的治理措施之一。一般情况下,挡土墙的建设常常采用块石、片石、条石等等材料进行,可以建设成为不同类型的挡土墙,包括混凝土抗滑挡土墙、浆砌抗滑挡土墙、钢筋石笼抗滑挡土墙等等。特别是块石挡土墙更是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此种挡土墙常常会建设在坡体边缘区域,能够有效避免山体滑坡问题。在挡土墙设计过程中常常将滑坡推力大小当作参考以及根据,通过有效、科学合理的设计能够最大程度上避免山体滑坡问题的出现。

3.4泥石流防治

第一,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保护和治理流域环境,抑制泥石流发生;第二,采用拦挡坝、停淤场、排导沟等工程措施调整和疏导泥石流,减少灾害破坏;第三,修建渡槽、涵洞、隧道、护坡、挡墙、顺坝等工程重点保护高危地段,形成泥石流防护体系;第四,在泥石流流通段采用排导渠使泥石流顺利下排;第五,及时疏散、保护遭泥石流危害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将灾害损失将至随地;第六,加强泥石流宣传。定期开展矿产企业内部员工大会,就安全作业、泥石流防护等具体情况进行宣传教育。另可加强梅雨季节安全防护,增派夜间监管人手,保证第一时间发现并向上级反映泥石流情况。第七,开采后提倡封山育林、退耕还林,增加植被覆盖率。

3.5地面沉降、坍塌防治

第一,调整开采层次,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减少地下水开采量;第二,若地面沉降剧烈时应停止开采;第三,人工补给地下水时应注意回灌水源的水质,防治地下水被污染;第四,应加强企业内部对地面沉降、坍塌的重视度,有效制定地面沉降、坍塌应急措施,保证防治工作的经费支持;第五,建立地面沉降、坍塌检测网络,充分利用企业资源监管区域地面异常,如出现遗产应停止开采,行相应幕布;第六,要重视地面沉降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的开发利用,落实国际交流,在防治过程中如遇重点、难点问题可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申请立项支援;第七,加强综合管理,地面沉降多因超采地下水所致,故企业内部应加强对地下水的管理,积极向上政府汇报情况,在政府同意领导支持下采取有效措施治理地面沉降。

结语

山体滑坡灾害对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都具有非常严重的影响,所以要通过综合治理措施来加强防护和治理。从现阶段来看,挡土墙以及减压脚是防治山体滑坡相对有效的措施,能够有效限制坡体下滑,确保山体的稳定性。同时,也要对山体实施较为严密的监控,能够准确判定出山体岩石的稳定性,对坡体进行实时监控。另外,处于山体滑坡区域的人们也要充分认识到其危害性,相关工作人员也要充分认识到山体滑坡的成因,采取综合性治理对策有效控制山体滑坡的形成,降低山体滑坡的概率,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余加加,李强.山体滑坡地质灾害分析及工程治理案例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9(04):15-17.

[2]陈顺龙.山体滑坡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及综合治理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9(02):18-19.

[3]项文江.滑坡地质灾害勘查和防治治理探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2):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