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中健脾汤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2
/ 2

调中健脾汤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探究

丁文君

常州市武进区雪堰镇中心卫生院 江苏常州 213179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究调中健脾汤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48例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均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分别给予多潘立酮片与调中健脾汤治疗,统计对比两组疗效。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各项症状评分均优于参照组,且总治愈率明显更高,P<0.05,差异显著。结论:调中健脾汤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更为显著。

【关键词】调中健脾汤;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于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胃肠疾病,当患有疾病后,患者常常会出现上腹部疼痛或者不适感,比如日常生活中的餐后饱胀以及灼烧感等,在排便后也难以得到缓解。根据相关资料调查,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率大约在18-45%之间,当前临床中大多采用抑酸药、促胃动力药以及幽门螺杆菌根治剂等进行治疗,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有的患者药物敏感性相对较差,长期服用十分容易出现不良反应,导致疗效受到很大影响[1]。近几年以来,经过相关研究发现,调中健脾汤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有着显著的功效。对此,本文选取我院患者给予调中健脾汤的效果展开探究。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自2019年1月起一直到2020年2月我院医护人员开展为期1年研究,将这段时间内就诊为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共48例患者当作此次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都排除药物过敏与肝肾功能障碍,患者均自愿签署此次研究同意书。利用抽签法将患者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各24例,参照组男女比重13:11,年龄普遍分布在21-57岁内,平均(42.39±2.58)岁;研究组男女比重14:10,年龄普遍分布在22-56岁内,平均(42.41±2.49)岁。统计对比两组资料,P>0.05,无明显差异。

1.2方法

参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治疗,通常在饭前30分钟给予患者多潘立酮片药物口服治疗,每次口服10毫克,一天服用3次;研究组给予调中健脾汤治疗,具体汤方由:白芍、陈皮、姜半夏、党参、白术、神曲、佛手与鸡内金等各15克,柴胡10克与炒枳壳30克,另加甘草6克,将药物统一用水进行煎煮,取400毫升药汁当作1剂,每天服用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持续治疗4周时间。

1.3观察指标

统计观察两组患者胃脘胀满、食欲不振与两肋胀满等症状积分,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判,若是患者症状基本消退,无其他反应,则可评判为治愈;若是患者症状取得明显好转,则可评判为有效;若是患者都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则为无效。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计算数据,行t、X2检验,以(5f6951b3857d9_html_d79f0c9fbd898de4.gif ±s)、(n/%)表示,若P<0.05,则代表数据有差异。

2 结果

2.1统计评估两组症状积分

经统计后可见,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没有明显差异,治疗后研究组改善情况明显更好,P<0.05。

1统计评估两组症状积分(5f6951b3857d9_html_d79f0c9fbd898de4.gif±s

组别

胃脘胀满

两肋胀满

食欲不振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参照组

3.75±1.12

1.89±0.71

3.45±1.15

1.73±0.71

3.62±1.53

1.85±0.72

研究组

3.84±1.23

1.51±0.41

3.63±1.24

1.61±0.54

3.65±1.47

1.48±0.41

t

0.2650

2.2005

0.5214

0.6590

0.0692

2.1876

P

0.7922

0.0328

0.6046

0.5132

0.9451

0.0338

2.2统计评估两组疗效

经表2统计,显然研究组总治愈率更高,P<0.05,组间差异显著。

2统计评估两组疗效(n/%

组别

n(例)

治愈

有效

无效

总治愈率

参照组

24

5

11

8

66.66

研究组

24

9

13

2

91.66

X2

4.5474

P

0.0329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作为临床中十分多见的胃肠道疾病,由于病情十分容易反复发作,所以会给患者日常生活与工作造成很大程度影响,同时据相关研究发现,该疾病还会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或者抑郁等不良精神情绪,因此必须要及时采取治疗[2]。当前临床中西药治疗主要以促进患者胃肠动力、保护胃粘膜以及根除幽门杆菌为首要目的,其中以促胃肠动力治疗最为常用,通过相关药物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腹胀与反酸等临床症状,但是在焦虑与抑郁上却难以得到改善。

从中医角度上来看,虽然没有具体明确的病名,但中医将功能性消化不良纳入到“痞满”“中满”范畴,通常因为饮食伤胃与情志不遂等原因而导致肝失疏泄与内生痞满,因此中医治疗主要以行气导滞、健脾理气为首要原则,同时中医上常见功能性消化不良属脾虚气滞型,因此常常应用调中健脾汤进行治疗,汤方中的白芍能够养血柔肝;陈皮与枳壳具有理气调中与行滞消胀的作用;党参可以促进患者肠蠕动,保护胃粘膜;白术与鸡内金能够充分发挥出益胃、补气健脾以及止呕消胀的功效;丹参则可以活血化瘀与养血安神,诸多药物共同应用则能够共同发挥出健脾益气与疏肝和胃的显著功效,可以有效治疗脾虚气滞型疾病诸多症状[3-5]。从此次结果可见,经治疗后,研究组各项症状积分明显优于参照组,且总治愈率比参照组高,P<0.05,组间存在显著差异。这也表示调中健脾汤治疗疾病所取得的效果更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调中健脾汤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更为显著,可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单化孜.调中健脾汤对伴精神障碍的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000(001):P.191-192.

[2]邝丽华.浮沉诊脉法针刺配合黄氏健中汤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C]//第七届全国解剖学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0.

[3]陈叶芳.分析针灸、六君子汤联合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效果[J].饮食保健,2018,5(046):84.

[4]王道刚,刘礼剑,陈广文,等.调中化湿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8,26(09):759-762.

[5]胡学军,何桂花,吴子安,等.健脾理气方治疗脾虚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餐后不适综合征45例及对胃肠激素的影响[J].中国药业,2018,027(005):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