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污染生物农药生产工艺和使用方法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1
/ 2

无污染生物农药生产工艺和使用方法浅析

薛磊

江苏富比亚化学品有限公司 224555

摘要:生物农药具有高效、无毒、无污染的特点,其在病虫害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在阐述无污染生物农药类型及特征的基础上,就其生产工艺和使用方法展开分析,期望能实现生物农药特性的有效把控,进而发挥生物农药优势的同时,创造更大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

关键词:无污染;生物农药;生产工艺;使用方法

在实际生产中,喷洒农药是人们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方式;然而以往的农药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其不论是对人体还是周围环境均有较大危害。新时期,利用活性生物体或是代谢产物进行农业生产、应用已经成为农业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手段。该技术是一种无污染的生物农药技术,其不仅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效果突出,而且有效地减少了农药对人体及环境的影响,其已成为农业病虫害防治的一种重要趋势。基于此,有必要进行无污染生物农药生产工艺和使用方法的深入探析。

一、无污染生物农药的类型及特点

1、无污染生物农药的类型

动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微生物源农药是无污染生物农药的三种基本形态[1]。就动物源农药而言,其包含了动物本身及动物代谢产物两种形式。在农药生产中,赤眼蜂、食虫瓢虫、草蛉以及虫类的代谢产物和毒素等均是较为典型的动物源农药。而就植物源农药而言,其在植物本身应用的同时,还是用了苦参碱、烟碱、大蒜素和基因激活素等植物代谢产物。此外,微生物活体、微生物代谢产物也在生物农药中具有深刻应用,常见的微生物活体及代谢产物有线虫、白僵菌及核型多角体病毒等。

2、无污染生物农药的特点

近年来,无污染生物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逐渐广泛,其在病虫害高效处理的同时,为农民参与多种种植活动提供了药物保证。从使用过程来看,无污染生物农药的应用具有以下特种:

其一,高效性,相比于传统的高毒副农药,生物农药对于病虫害的针对性较强,其能有效控制病虫害蔓延,提升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其二,传统的农药使用会给人体、植物及周围环境造成一定危害,尤其是人体接触含毒性残留农作物后,往往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然而在生物农药使用中,农药的作用对象主要是各种病虫害,其对于人体健康、周围环境基本无危害,有效地保证了农药使用的安全性。其三,从本质上讲,生物农药是利用生物质循环的方式,对特殊物质进行加工处理后来消灭有害物质的一种方式,这种病虫害防治方式未使用化学原料和试剂,环保性突出。其四,从生物农药作用过程来看,其不仅能实现既有病虫害的有效扑灭,而且对于有害物质的繁殖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这表明生物农药具有药效长期性、持续性的特点。其五,可塑性是生物农药应用的重要特征,现阶段,生物农药还处于持续研发阶段,其能结合农作物的实际生产情况做相应的调整,这保证了生物农药的药物效果,为农作物种植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无污染生物农药的生产工艺

基于动物源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微生物源农药的差异性,其在实际生产中存在一定区别。就目前而言,生物农药的研究生产包含了多种途径,其中人工繁育及引种是较为常用的两种生产方式,其主要针对动物、植物、微生物活体进行培养繁殖,然后将天敌昆虫引入到病虫害防治区域,实现病虫害的针对性防治处理。此外,为保证生物农药的有效性,人们还会通过生物工程和基因转化的方式来进行生物农药生产,此种方式研发的农药,其药效性更强,病虫害防治效果更加突出[2]

生物农药的使用大大降低了农产品病虫害防治中农药的研发成本,有研究表明,生产一种化学农药,其从研究到进入市场的成本高达8000万元,而就生物农药而言,其成本仅为200万元,经济效益极为明显。另外,生物农药对于种植区环境的污染较小,生态效益显著。

三、无污染生物农药的使用方法

1、优化农药品质选择

生物农药品种的选择直接关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现阶段,生物农药的种类已经非常繁多,常用的生物农药不仅有杀菌剂、杀虫剂,而且包含微生物代谢产物、抗生素杀虫剂等。在病虫害实际防治中,生物农药并非简单的用来杀虫,也并非所有的病虫害都能得到有效防治,当生物农药选择不当时,会直接影响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因此应结合防治对象系统性的选择生物农药品种,这样不仅能避免用药不当所带来的经济损失,而且能有效提升病虫害防治效果。

2、注重用药时间管理

生物农药用药时间对于药物药效的发挥具有较大影响。基于用药时间的管理,应根据病虫害发育期和生长进度来选择生物农药品种,这是因为在不同的时间段,病虫害的发病程度不同,同时其对于生物药剂的敏感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异。譬如,幼虫的抗药能率明显不如成年病害虫,因此可在幼虫阶段喷洒生物农药,这样能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此外,在不同的时间段,温度、湿度、阳光、雨水条件也有较大差异。而生物农药的使用需严格控制这些外在环境参数。如,在喷洒生物农药时,最佳喷洒温度应保持在20~30℃,低于或者高于这一温度区间,则药物的作用效果会受到影响。而在湿度管理中,应在早晚露水未干的时候喷洒生物农药,因为这两个时间段湿度相对较大,有助于药物的杀菌功效的发挥。需注意的是,在湿度管理中还应避免湿度过大问题。生物农药喷洒要避免强光照射,建议选择阴天或者傍晚喷洒。最后,喷洒生物农药要避开雨水天气,防止雨水冲刷影响药物效果

[3]

3、注重用药方法控制

在生物农药用药方法管理中,应注重以下要点:其一,在药物用量管理中,应结合病虫害的危害程度,合理控制药物的实际用量,避免药物用量过多或者过少问题。其二,在生物农药使用前,应先就种植作物的种类进行系统分析,然后结合防治对象的特性、气候条件和农作物长势选择生物农药剂型,灵活使用药物,其三,生物农药本身属于触杀剂,其传导作用并不突出,这使得在施药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均匀给药的要求进行用药,通常,生物农药常采用喷雾方式,这样能确保农作物的叶片两面均能接触到农药。如果该选择粉剂药物时,应选择早晚时分在田间喷洒,这样粉剂药物会因为湿度粘附在农作物上,提升生物农药使用成效。其四,为进一步提升生物农药的使用效果,可采用联合用药的方式进行病虫害管理,即将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混合或搭配使用,以此来提升药物见效速度,提升病虫害防治效益。

4、加强用药安全管理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基于自身特性,生物农药本身并不会对人畜身体产生毒副影响,然而由于部分农业养殖户对于农药缺乏认知,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用量、用法不当的问题,这引起了一定的生物农药安全问题,给人畜身体健康产生影响,甚至引起中毒问题。因此,在使用生物农药过程中,应注重农药知识的学习,然后严格遵循生物农药施用标准和要求,合理性地对生物农药的用法用量进行管理,确保生物农药使用的安全性。

结论

无污染生物农药的生产使用对于农作物种植具有较大影响。新时期,人们只有充分认识到无污染生物农药的特征优势,然后加强其生产、使用过程管理,才能有效地提升无污染生物农药的应用质量,实现病虫害的有效防治。

参考文献

[1]王秋萍,吴小毛,龙友华,等.4种生物农药对甘蓝菜青虫的防治效果[J].中国植保导刊,2019,39(8):65-66,72.

[2]刘刚.第三届全国生物农药与农药精准轻简施用技术学术研讨会召开[J].农药市场信息,2019(2):14.

[3]陈燕琼,武展,蔡凤英,等.微生物农药枯草芽孢杆菌R31可湿性粉剂优化与制备[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5):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