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状体内囊梗死 30例患者临床和影像特征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1
/ 2

纹状体内囊梗死 30例患者临床和影像特征策略

杨异,赵文翼 傅华成

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中心, 418000 

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中心,418000 

湖南省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影像中心,418000

摘要:目的:研究纹状体内囊梗死30例患者临床和影像特征,重点探讨皮层型纹状体内囊梗死和非皮层型纹状体内囊梗死的差异。方法:收集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纹状体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30例患者中,皮层型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和非皮层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各有15例,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比较皮层纹状体内囊梗死和非皮层型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特征。结果:皮层型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与非皮层型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在神经功能缺损方面的对比有显著差异,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皮层型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在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中血管病变主要为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例数明显高于非皮层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的动脉狭窄和闭塞例数,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引发纹状体内囊脑梗死的主要原因则是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皮层型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在发病时,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更加显著,远高于非皮层型纹状体梗死患者发病时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且采用磁共振血管造影时,多见狭窄或闭塞。

关键词:纹状体;脑梗死;核磁共振血管造影;影像学特征;

对于纹状体内囊梗死而言,其属于一种与放射冠梗,死和腔隙性梗死,不同的脑梗死临床类型。该疾病的主要临床特征包括上肢严重瘫痪、大脑皮质症状发生率较高以及假皮层症,假皮层症指的是在影像学检查中出现病灶并未累及皮层,但在临床中却表现出皮质症状。纹状体内囊梗死疾病在临床中有多种皮质症状,而相关研究学者,从症状学的角度出发,将梗死分为皮层型纹状体内囊梗死和非皮层型纹状体内囊梗死两种,为了进一步提高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特收集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纹状体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30例患者中,皮层型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和非皮层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各有15例,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比较皮层纹状体内囊梗死和非皮层型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特征,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收集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纹状体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30例患者中,皮层型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和非皮层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各有15例。3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数量分别为18例和12例,年龄在40~85岁间,均值为(62.1±3.2)岁 ,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经过CT脑灌注成像和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其中核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标准:1)病灶同时类似内囊和纹状体;2)病灶不累及大脑皮层;3)病灶最大直径高于2.0cm。

1.2方法

在患者入院一周内患者进行CT脑灌注成像,显示患者脑灌注的具体状况,并为患者采用核磁共振血管造影进行检查,明确患者梗死病灶的范围和具体部位,并显示出血管狭窄和闭塞的具体部位。

1.3观察指标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署卒中量表评分标准,评价皮层型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和非皮层型纹状体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

1.4统计学意义

采用 SPSS 23. 0 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 x±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 计数资料用率( % ) 表 示,采 用 χ2检 验。检验水准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

皮层型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中患有高血压疾病的例数显著高于非皮层型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患者在发病年龄、住院时间、性别、高血脂以及既往糖尿病史的比较中,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体见表1。另外,皮层型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与非皮层型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在神经功能缺损方面的对比有显著差异,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表1 皮层型纹状体内囊梗死和非皮层型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的对比

组别

例数

年龄

高血压

性别(男/女)

高血脂

糖尿病史

住院时间

皮层型纹状体内囊梗死

15

62.4±2.5

10

10/5

8

4

25.4±1.5

非皮层型纹状体内囊梗死

15

61.5±2.8

3

8/7

7

5

22.1±2.7

P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分析患者的影像学特征

经核磁共振血管造影结果显示,患者病灶区域均位于放射冠区、基底节区主要累及内囊、尾状核和壳核,但不累及大脑皮质,病灶直径在2~5.5cm,其中最大病灶可达到4.2cm*1.9cm,均富和纹状体内囊梗死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标准。皮层型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在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中血管病变主要为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例数明显高于非皮层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的动脉狭窄和闭塞例数,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

表2 患者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分析

组别

例数

大脑中动脉闭塞或狭窄

ICA异常

皮层型纹状体内囊梗死

15

11

3

非皮层型纹状体内囊梗死

15

2

5

P

<0.05

<0.05

3.讨论

纹状体内囊梗死属于一种基底节梗塞[1],在如今的临床研究中,纹状体内囊梗死已被普遍认为是脑梗死的一个临床类型,梗死病灶范围至少包括内囊及尾状核头或内囊及壳核,且病灶直径高于2cm,在深知范围并向皮质方向扩散[2],但不累及大脑皮层。根据是否出现皮质症状,也可以将纹状体内囊梗死分为皮层型纹状体内囊梗死和非皮层型纹状体内能梗死两种,患有皮层型纹状体内南梗死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失语、视野缺损以及求是偏见和忽视等。相比之下,皮层型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中患有高血压疾病的例数显著高于非皮层型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3],皮层型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在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中血管病变主要为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例数明显高于非皮层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的动脉狭窄和闭塞例数,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引发纹状体内囊脑梗死的主要原因则是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皮层型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在发病时,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更加显著,远高于非皮层型纹状体梗死患者发病时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且采用磁共振血管造影时,多见狭窄或闭塞。

参考文献:

[1]王志军,马俊丽,段丽娜,张薇,范琦璇.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纹状体梗死后黑质继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8,40(08):899-902+906.

[2]王任翔,邱芬.川芎嗪对脑缺血大鼠梗死区周围纹状体增殖细胞分化的作用[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7,14(06):332-335.

[3]徐刚,张新江,周龙江,陈斌.纹状体内囊梗死患者不良预后危险因素研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7,12(01):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