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1
/ 3

手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文学斌

湖南益阳康雅医院 湖南益阳 413000

摘要:目的:评价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经手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6年8月至2020年4月,从我院选取86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3,行保守治疗)和观察组(n=43,行手术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恢复坐位时间、住院时间、简单负重时间、Matte骨盆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恢复坐位时间、住院时间、简单负重时间均长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Matte骨盆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9.07%,观察组Matte骨盆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5.35%,差异显著(P<0.0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经手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促进了Matte骨盆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术内固定;不稳定型骨盆骨折;保守治疗

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属于一种在临床中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具有病情发展快、致残率高以及死亡率高等特点,同时在多数患者中易并发产生多种病症,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健康安全,同时患者还易产生负面情绪,严重降低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诱发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原因主要是外力作用产生,可能诱发产生多种并发症,比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压疮等,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1]。本研究于2016年8月至2020年4月期间从我院选取86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则分析探讨了手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6年8月至2020年4月,从我院选取86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3,行保守治疗)和观察组(n=43,行手术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男性、女性患者分别有23/20例,年龄介于21~5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62±5.14)岁;观察组男性、女性患者分别有22/22例,年龄介于21~5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29±5.17)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以及性别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应用抗生素实施抗感染治疗,同时针对失血性休克患者及时给予补充血容量治疗。

对照组行保守治疗,具体主要指传统悬吊、牵引以及石膏固定。

观察组行手术内固定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首先,针对C型损伤患者实施股骨踝上牵引,纵向完全复位6到7小时后展开内固定操作。并于仰卧位状态下实施全麻或持续硬膜外麻醉。其次,针对B型与C1型骨折通过前路手术路径,于耻骨联合实施横切口操作,完全充分暴露耻骨与联合部,分离期间着重注意保护腹股沟管组织,同时固定耻骨时采用单钢的的或双钢,移位复位采用复位钳或螺钉,采用重建钢板或拉力螺钉的固定。采用后路手术入路治疗周围骨折C1型骨折和骶髂关节脱位,在平卧位状态下于髂骨上棘远端外侧2横指位置不断延伸直至前端做切口,完成复位后采用拉力螺钉实施固定,应用前后骨盆联合内固定治疗C2型骨折和脱位患者,复位后固定采用拉力螺钉[2]

1.3观察指标和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术后恢复坐位时间、住院时间、简单负重时间、Matte骨盆功能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压疮)发生情况。Matte骨盆功能恢复情况,优指患者经治疗后通过X线对骨盆骨折分离与位移进行测量,其小于4mm;良指患者经治疗后通过X线对骨盆骨折分离与位移进行测量,其为介于4~10mm之间;差指患者经治疗后通过X线对骨盆骨折分离与位移进行测量,其介于10~20mm之间[3]

1.4统计学分析

分析和处理数据使用的统计学软件是SPSS21.0,t和均数±标准差分别用于检验、表示计量指标,卡方和例数/百分率分别用于检验、表示计数指标,P<0.05,说明差异显著。

2结果

2.1两组术后恢复坐位时间、住院时间、简单负重时间比较

对照组术后恢复坐位时间、住院时间、简单负重时间均长于观察组(P<0.05)。见表1。

表1:对照比较术后恢复坐位时间、住院时间、简单负重时间组间差异(5f6805173e6c2_html_4b6de43e75c9e3db.gif ±s)

组别

病例数

术后恢复坐位时间(d)

住院时间(周)

简单负重时间(d)

对照组

43

9.25±1.26

5.98±2.73

9.27±3.58

观察组

43

4.15±1.26

3.03±1.54

6.53±1.93

x2

/

22.169

7.290

5.218

P

/

0.000

0.000

0.000

2.2两组Matte骨盆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对照组Matte骨盆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9.07%,观察组Matte骨盆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5.35%,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对照比较Matte骨盆功能恢复情况组间差异(n,%)

组别

病例数

优良率

对照组

43

9(20.93)

23(53.49)

11(25.58)

34(79.07)

观察组

43

2(4.65)

11(25.58)

30(69.77)

41(95.35)

x2

/

/

/

/

8.276

P

/

/

/

/

0.004

2.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对照比较对照比较并发症发生情况组间差异(n,%)

组别

病例数

下肢深静脉血栓

切口感染

肺部感染

压疮

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

43

4(9.30)

1(2.33)

2(4.65)

2(4.65)

9(20.93)

观察组

43

0(0.00)

0(0.00)

1(2.33)

0(0.00)

1(2.33)

x2

/

/

/

/

/

11.139

P

/

/

/

/

/

0.001

3 讨论

临床中,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严重创伤性疾病,在该病症发生后,以合并产生多种疾病,进而导致患者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且患者需要时间休息。具体而言,当患者长时间处于卧床状态时,极易并发产生肺部感染、压疮或泌尿系统疾病,给患者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痛苦。因此,积极实施有效的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研究结果提示,对照组术后恢复坐位时间、住院时间、简单负重时间均长于观察组;对照组Matte骨盆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9.07%,观察组Matte骨盆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5.35%;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手术内固定治疗更加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对患者的日常活动恢复,早日恢复负重以及行走均具有促进作用,提升了骨盆环的重建,降低了致残率。在实施手术内固定治疗期间,因为结合了骨折类型与程度,并通过不同的入路方式,显著促进了解剖复位,提升了骶髂关节稳定性和固定稳定性[4]

综上所述,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经手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促进了Matte骨盆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茶永芳. 稳心颗粒结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J]. 中国急救医学, 2017, 037(0z2):13-14.

[2]王鲲.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30例[J].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6, 025(011):P.923-925.

[3]冯治宽, 王恒亮, 杨宁.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 陕西中医, 2017, 38(007):857-858.

[4]周单生. 稳心颗粒治疗伴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J].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6, 028(004):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