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心肺复苏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变化与脉搏灌注指数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1
/ 3

心脏骤停心肺复苏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变化与脉搏灌注指数分析

卢增息

广西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 5304090

[摘要] 目的 探讨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CPR),观察过程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变化(PETCO2)与脉搏灌注指数(PPI),探讨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实施心肺复苏过程中检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变化与脉搏灌注指数变化,根据是否自主循环恢复分为自主循环恢复组(ROSC)25例和非自主循环恢复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值与脉搏灌注指数。结果 所有心脏骤停患者经过心肺复苏后,ROSC 组患者心脏骤停率低于非ROSC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SC 组患者在抢救开始 0 min、10 min、20 min PETCO2 /PPI及平均 PETCO2 /PPI值均高于非 ROSC 组(P<0.0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ROSC组患者肾上腺素及碳酸氢钠用量高于ROSC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肺复苏中检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变化与脉搏灌注指数可以有效评估心肺复苏的质量以及预后,对临床具有极高指导意义。

[关键词] 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呼气末二氧化碳;脉搏灌注指数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on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in patients with cardiac arrest, observe the changes of end-expiratory carbon dioxide pressure (PETCO2) and pulse perfusion index (PPI) during cardiac arrest, and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PR in patients with cardiac arrest. Selection methods in January 2016 - June 2018, our hospital cardiac arrest of 50 patients with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as the research object, exhale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test at the end of the co2 partial pressure and the pulse perfusion index changes, according to whether the independent loop back into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ecovery groups (ROSC) 25 cases and 25 cases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 recovery group,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imes out at the end of the co2 partial pressure value and pulse perfusion index. Results Afte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the rate of cardiac arrest in ROSC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non-ROSC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t the beginning of rescue, PETCO2 /PPI and average PETCO2 /PPI values in ROSC group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in non-ROSC group (P<0.05),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amount of epinephrine and sodium bicarbonate in the non-ROSC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ROSC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Detection of end-expiratory CARBON dioxide pressure and pulse perfusion index i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an effectively evaluate the quality and prognosis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which is of great clin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 cardiac arrest;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arbon dioxide at the end of the breath; Pulse perfusion index

猝死是目前全世界面临最为严重的疾病,导致猝死的疾病根据病因可分为心源性疾病和非心源性疾病,其中心源性猝死约占80%左右,数据显示,我国心脏猝死人数占世界首位[1]。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冠心病和慢性心血管疾病的发发病率不断递增,导致心脏猝死人数进一步上升。心脏骤停是危及生命的严重病症,心脏猝死通常由此引起,其发病机制为各种心脏和非心脏疾病引起的恶性心律失常,引起后续生理改变,若4-6min内供养得不到有效改善,会对患者大脑和身体重要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对此类患者最有效的措施是心肺复苏(CPR)。尽管 CPR 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其抢救成功率依然很低,且存活患者常常合并严重并发症,预后质量差[2]。因此,实施高质量的CPR 以及对 CPR 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对于指导有效复苏具有重要意义。有研究表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end tidal carbon dioxide,PETCO2)和脉搏灌注指数(index of pulse perfusion,PPI)可以反映CPR复苏质量,作为预测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的相关指标。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PETCO2和PPI应用于CPR过程中的质量检测和预后,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自主循环恢复分为自主循环恢复组(ROSC)25例和非自主循环恢复组25例,ROSC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63.21±8.35)岁,其中冠心病11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心肌病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例。非ROSC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44-75岁,平均年龄(63.17±8.33)岁,其中冠心病10例,风湿性心脏病4例,心肌病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例。纳入标准:符合心脏骤停(CA)的临床和心电图表现;病历资料完整;患者呼吸消失或正常的呼吸无法进行;心脏停搏时间<30min。排除标准:患者年龄<18岁,创伤所致心搏、呼吸骤停者;复苏过程中患者家属要求终止复苏者。

1.2方法

严格按照美国心脏协会(AHA)制定的CPR 指南和抢救流程开展抢救[3],立即识别CA并启动急救应急反应系统;(2)按照流程“C-A-B”程序实施 CPR,快速除颤;徒手施救者2min交换1次按压,双手按压患者胸骨下半部分,按压频率100-120 次 /min,使得胸骨移动幅度大于5 cm ;实施辅助通气,辅助呼吸频率为8-10次/min;高级建立后,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按照呼吸比设置为1:2,吸气流速30L/min,关闭触发,设置容量控制通气模式;通气频率10次/min,潮气量500-600mL,连接除颤仪及心电监护设备,对于存在可除颤心律的患者尽早实施除颤,最大限度缩短除颤前后胸外按压的中断时间;复苏时,抢救药物的选择按照指南推荐使用;CPR 实施过程中每2 min 评估一次抢救效果。

PETCO2和PPI检测:患者成功插管后,将气路转接器和空气适配器与气管插管连接,实施检测呼吸通路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获得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开启监护仪实时显示PETCO2的值,使用一次性血氧饱和度指套,选择右侧中指为测量部位,监护仪开启后操作监护仪进行检测。CPR结束后导出监护仪数据。

1.3观察指标

  1. 记录每一项抢救措施,包括 CPR 开始时间(为从医务人员发现患者至开始实施 CPR 时间)、持续时间、胸外心脏按压(external cardiac compression,ECC)方式、除颤次数、肾上腺素使用次数及剂量、5% 碳酸氢钠使用次数及剂量[4]

  2. 计算抢救过程中平均 PETCO2/PPI数值;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用%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x±s) 表示,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脏骤停率比较

经 CPR 抢救后,ROSC组出现2例心源性和5例非心源性心脏骤停,心脏骤停率为28%,非ROSC组出现8例心源性和10例非心源性心脏骤停,心脏骤停率为72%,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心脏骤停率比较(%)

组别

例数

心源性

非心源性

心脏骤停率

ROSC组

25

2(8)

5(20)

7(28)

非ROSC组

25

8(32)

10(40)

18(72)

2

9.68

P

0.002

2.2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PETCO2 /PPI及平均 PETCO2 /PPI值比较

ROSC 组患者在抢救开始 0 min、10 min、20 min PETCO2 /PPI及平均 PETCO2 /PPI值均高于非 ROSC 组(P<0.0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表2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PETCO2 及平均 PETCO2 值比较

组别

例数

0 min

10 min

20 min

平均值

ROSC组

25

9.82±1.87

20.56±8.54

38.97±11.66

25.66±8.26

非ROSC组

25

8.05±1.21

13.67±8.13

18.96±10.54

18.58±7.08

t

3.97

2.92

6.37

3.25

P

0

0.005

0

0.002

表3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PPI及平均PPI值比较

组别

例数

0 min

10 min

20 min

平均值

ROSC组

25

1.18±1.15

1.87±0.99

1.98±1.01

1.66±1.04

非ROSC组

25

0.63±0.52

0.79±0.66

0.81±0.78

0.67±0.85

t

2.18

4.54

4.58

3.69

P

0.037

0

0

0.001

2.3两组患者肾上腺素及碳酸氢钠用量比较

非ROSC组患者肾上腺素用量分别为5.5mg、8mg、5mg,碳酸氢钠用量分别为150mL、100mL、150mL,高于ROSC组4mg、5mg、3mg和100mL、50mL、100mL,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跳骤停具有突发性、致命性、难以预测性的特点,是临床上最危重的疾病之一。CPR是治疗心脏骤停的重要手段,快速、准确和高质量的CPR可以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实施CPR的过程中,准确、及时检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实现高质量的CPR一直以来是复苏领域的关键问题[5]。基本的心电监护指标不能很好的反映患者复苏情况,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变化(PETCO2)与脉搏灌注指数(PPI)作为无创、迅速和简便的技术在其监测下进行心肺功能复苏,可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所有心脏骤停患者经过心肺复苏后,ROSC 组患者心脏骤停率低于非ROSC组;ROSC 组患者在抢救开始 0 min、10 min、20 min PETCO2 /PPI及平均 PETCO2 /PPI值均高于非 ROSC 组(P<0.05);非ROSC组患者肾上腺素及碳酸氢钠用量高于ROSC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变化(PETCO2)与脉搏灌注指数(PPI)联合对心脏复苏的预后和质量判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孙峰, 李晨, 付阳阳, 等. 连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对院内复苏结果的预测价值:针对一项多中心观察研究数据的二次分析[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8,30(1):29-33.

  2. 刘斌,寿松涛,李晨平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评估院内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质 量和预后的临床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7,11(2):222-225.

  3. 冯宇, 叶镱. 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过程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的临床意义[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18):4-6.

  4. 吕月, 章慧斌. 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过程中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比较[J]. 解放军医学杂志,2017,42(6):571-572.

  5. 王伟. 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对两种心肺复苏方式的评价[J]. 山西医药杂志,2016,45(11):1313-1315. 课题基金:2016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与计划委员会自筹经费科研课题《呼出气二氧化碳检测对心肺复苏疗效的评估》编号Z2016130

  6. 作者简介:卢增息 本科 副主任医师 南宁市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