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1
/ 2

精神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胡佳月

第三人民医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摘要:目的:分析精神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80名精神科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进行评估,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称、护龄、社会支持程度、职业倦怠感、主观幸福感及情绪状态者的评估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精神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结果:80名精神科护理人员中重度工作压力者15名,占18.75%,不同性别护理人员的重度工作压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称、护龄、社会支持程度、职业倦怠感、主观幸福感及情绪状态护理人员的重度工作压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职称、护龄、社会支持程度、职业倦怠感、主观幸福感及情绪状态均是精神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精神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较重,且影响因素较多,应重视对影响因素的干预与调控。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现状;影响因素研究分析

引言

精神类疾病的分支有很多,比如抑郁症、躁狂症、分裂症、恐惧症或者情感障碍等,症状表现主要有幻听、消极、自言自语或者嗜睡、行为怪异等,严重的还会出现攻击他人或者自杀等情况。由于精神科患者情绪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且不稳定,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因此与患者沟通的难度大,护理工作面临较大的困难与风险,护理人员心理压力、工作压力较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80名精神科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性别:男10名,女70名;年龄:<30岁31名,30~35岁30名,>35岁19名;文化程度:中专25名,大专37名,本科18名;职称:护士21名,护师39名,主管护师及以上20名;护龄:<5年16名,5~10年32名,>10年32名;社会支持程度(SSRS量表):较低18名,一般22名,较高40名;职业倦怠感(MBI-GS量表):无倦怠感30名,存在倦怠感50名;主观幸福感(GWB量表):较低15名,一般30名,较高35名;情绪状态(HAD量表):无焦虑抑郁62名,焦虑抑郁18名。所有护理人员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及积极配合。

1.2方法

将80名精神科护理人员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进行评估,同时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称、护龄、社会支持程度、职业倦怠感、主观幸福感及情绪状态者的评估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精神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①加强专业培训。学习为提升工作质量以及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充实自身的有效途径,因此,医院可提供护理人员进修机会,尤其是针对从业不久的护理人员,鼓励其学习多方面知识,充实自身,消除孤独感,使其实现自我价值;②针对性心理干预。由于护理人员面对的患者较为特殊,其心理易出现抑郁负面情绪,为改善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医院可定期组织娱乐活动,鼓励护理人员参与,如歌唱比赛,舞蹈比赛等,丰富护理人员的业余生活,鼓励护理人员勇于提出工作中的意见与建议。除此之外,针对即将入岗的护理人员,医院可先对其进行心理培训,使其掌握一定的自我缓解压力能力,最大程度减少应激反应,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工作;③优化医疗环境。医院可通过优化精神科相关硬件设备,如给予护理人员舒适的休息环境。扩充护理人员队伍,合理排班,增加夜班执勤人员,最大程度减轻护理人员的身心消耗,使其有充足的精神应对工作;④加强社会支持。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以及提高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关键是纠正社会对护理人员的偏见。因此,医院可定期面向大众举办宣传精神科护理工作的座谈会,使大众熟知精神科护理人员工作的不易与重要性,让大众能从内心承认与尊重护理人员的工作,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缓解护理人员因不被理解的压力。

1.3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工作压力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进行评估,本量表包括35个评估条目,涉及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问题、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工作环境及资源方面问题、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上述方面的评分范围为0~105分,分值越高表示工作压力越重,其中71分及以上为出现重度工作压力。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精神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研究因素护理人员的重度工作压力发生率比较

80名精神科护理人员中重度工作压力者15名,占18.75%;不同性别护理人员的重度工作压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称、护龄、社会支持程度、职业倦怠感、主观幸福感及情绪状态护理人员的重度工作压力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精神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职称、护龄、社会支持程度、职业倦怠感、主观幸福感及情绪状态均是精神科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P<0.05)。

3讨论

精神科护理人员为临床较为特殊的群体,因其服务对象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导致精神科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承担着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压力,其心理极易出现心理问题,长此以往,不仅影响工作效率,对护理人员自身身心健康也造成不良影响。此次研究中,本院对精神科护理人员进行了相应的干预措施,对观察组予以针对性干预措施,首先通过加强专业培训,充实护理人员,针对从业不久护理人员,鼓励其学习,消除孤独感,实现自我价值。其次进行针对性心理干预,鼓励护理人员参加医院举办的活动,使其放松身心,针对即将入岗的护理人员,进行心理培训,使其掌握自我缓解压力能力,积极面对工作。通过优化医疗环境,给予护理人员舒适环境,扩充护理人员队伍,最大程度减轻护理人员的身心消耗,使其有充足的精神应对工作。最后通过加强社会支持,举办座谈会,让大众知道精神科护理人员工作不易,获取大众支持,缓解护理人员因不被理解的压力。

结语

加强和患者交流,实施心理辅导,让患者放下戒备,赢得患者信任,及时了解其心理变化和患病原因,稳定其情绪。提高护理水平:精神科护理人数及个人工作量需要根据患者情况合理分配,可以适当增加人数,减少个人工作量,给予护理人员自我调节及学习的机会,不断提高护理技能,同时组织护理人员积极开展培训,并设立人才选拔制度激发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为其职业规划明确方向的同时,提升其综合素养,减少护理差错。完善规章制度:首先要有清晰、流畅、全面的护理流程,为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方向性的指导;其次要有合理的奖惩制度及审核方案,对护理人员工作进行科学的评价、审核,督促护理人员按照要求及标准完成工作,减少错误的反复出现。综上所述,精神科患者的情绪和认知都不同于常人,与其沟通要采取恰当的技巧,以稳定患者情绪,减少外界刺激;同时,护理人员需要了解精神科护理工作的特点及注意事项等,不断提高护理技能,增强其责任心,工作中保持良好的态度和热情;医院方面需要健全管理制度及体系,为护理工作提供明确的方向,为患者创建优良的诊疗环境;多管齐下,减少不安全因素,提高精神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林洋苏,林榕.神经内科护士工作压力来源及对策分析[J].医药前沿,2019,9(22):250-251.

[2]柯丽,孙莉,贾佳,等.三级甲等医院护士工作压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9,36(2):218-221.

[3]陆兰菲,岑桂珍,韦丽琴,等.某二级综合医院轮转护士工作压力源的调查分析[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23):157-159.

[4]韦艳飞,蒙婉妮.新护士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变化情况的调查分析[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5):104-107.

[5]钟秀卿,陈翠瑜,邓冬梅,等.基层医院不同科室护士工作压力与主观幸福感调查[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20):3668-3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