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时期家长与孩子的陪伴——重复的力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9
/ 2

特殊时期家长与孩子的陪伴——重复的力量

陆琳霞

宝山区共富实验学校 上海市 201906

摘要:疫情期间不幸中的小幸运是,作为小学老师的我,可以每天陪伴我的孩子了。满满的120天,我和我的女儿小花生朝夕相处。我变得更了解她,也更加爱她。她也和我们倍加亲密。

关键词:家庭教育 儿童教育 亲子关系

美育的坚持——大树下谈画画

花生喜欢画画,尤其爱画心目中的恐龙世界。她先是趴在小方桌上画。后来我们在阳台上给她支起了画架,她就开始像模像样地站在画架前面画。每次一画就是一个半小时,每天一幅,满满当当,雷打不动,其实我和爸爸心里暗暗佩服着她。兴趣真的是最好的老师。画画的时候,瞧着她专注的样子,我们能感受到她乐此不疲。

在孩子专心画画的时候,最好不要发问。通常这种时候,我就在边上的小桌边享受咖啡和阅读的乐趣。这种愉快的气氛,越发能让孩子的心情安定下来,激发她对绘画的热情。 即便我自己曾对画中那些捕猎的场面有所担忧,但我也不会强行要求她画我们想要的内容。想画什么就去画什么。因为我相信只有诚实地画出自己的感受,才能够产生出长久的耐心和毅力。

随着她收拾好彩笔,大声宣布:我画完啦!母女俩迎来了上午最快乐的一个环节——《大树下谈画画》节目。握住卡通麦克风,我说:“大家好,我是主持人,五1班的陆琳霞。”她接道:“大家好,我是中3班的须昕。”然后我们一起说:“欢迎又来到我们的《大树下谈画画》的节目!今天的主题是……”常常先是她讲述自己的构思,有时候是我们轮流看着作品来编故事,偶尔我们还会给假想中的观众们留点画面上的悬念。

孩子的画是“听”了才能够明白的东西。被“听”了,被理解了,就有了表达的乐趣。绘画也是在训练和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一幅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动或是想法而画出来的画,即使在技术上还不成熟,也能够传达到欣赏者的内心深处。而父母亲和家人,当仁不让就扮演着目前最重要的欣赏者的角色。

从她的作品中,我们了解到她喜欢哪种恐龙,为什么喜欢它。这点很重要,在生活中,这让我们仨拥有只有我们听得懂的梗,让我们常常会心一笑,增加亲密感。我也常常能发现,她把自己的生活画进了画作中,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理解编进了故事里。

正因为她每日稳定出产一幅作品,并且对恐龙有着这份天然的痴迷与执着,我们在翻阅以往画纸的时候,清晰地找到了她笔下恐龙的“演变”轨迹,从简单到越发复杂,很有趣。想到曾经读到一句话:孩子不是从你说了什么,而是从你做了什么来感受你的支持。当家长将她的画隆重地挂在墙上,静静欣赏。这就是最好的支持!于是一个点子突然冒了出来——既然不能出去,为什么不在家办一场画展呢?

说干就干!爸爸连夜挑选好展示的作品,分类钉在作品墙上。我写好了父母寄语,大大的字体打印好,布置上去。我们邀请了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来参加画展。孩子虽然有点害羞,但仍然努力为“观众们”讲解自己的画。我们在作品墙前面轮流和小画家合影留念。对我们每个人,这是一次特别的家庭聚会,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现在虽然我已经回到学校去上课,但小花生无论是去爷爷奶奶家,还是外公外婆家,仍然每天带回一幅恐龙画作。上午的《大树下谈画画》变成了《台等下谈画画》,还有了特邀嘉宾——下班回来的爸爸。

劳动的参与——家务人人有责

想要在家过得舒服,收纳整理至关重要。做家务的时候就不能陪孩子了,怎么办呢?一天做饭加整理,算下来要花不少的时间。

要不,跟我一起做?好!

接下来的问题是:她能做什么?你会发现——是一切。

早晨头一件事情是洗衣服。花生负责从脏衣篮运衣物到洗衣机里,关门。我把洗衣液、柔顺剂和衣物消毒剂倒入不同的瓶盖,她负责一个一个倒进指定的地方,然后旋转按钮,按“开始”。确保听到洗衣机运转的声音,离开!

到晾衣服时,她会跑到阳台按按键,让自动晾衣架下降。她还不会单手开关晾衣夹,所以她就负责递给我衣服,我来夹。最后,她让晾衣架升到最高,大功告成!

傍晚,收好衣服,我们一人一个篮子,抱到衣帽间去。我特地把属于她的抽屉调整到最低,这样她就可以轻松地把叠好的衣物分类放进自己的抽屉了。晾晒衣服和叠衣服的过程中,我们会聊天,编故事。于是,她会觉得很有趣。有时候,她叠好自己的衣服,我交给他一些我们的小物件,并且表扬她,动作比妈妈还快呢!

一日三餐加下午茶,吃完之后锅碗瓢盆少不了。花生能做什么?收盘子。她耐心地把餐盘一个一个从餐厅安全运输到厨房的台面上来,交给我处理一下厨余垃圾,然后她小心翼翼地放进洗碗机里。这真的省了我不知道多少个餐厅和厨房之间的来回。

家务,一起做了,便是乐趣了。

当然,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开始孩子只会做一个步骤;几天后熟练了,再多加一个步骤;渐渐地,一连串的操作就这样完成了。

在这个漫长的假期,家务分配变得更加合理,小花生也努力参与者一切能参与的劳动。她其实不知道,她的加入真的让我对我们一家三口新开始不久的独立生活更添了一份信心呢!最辛苦的日子一定会过去,生活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我也相信,在这一起的劳动中,我们也在用实际行动告诉她什么是独立,她也会知道,家庭的运转靠我们每一个人。

学习氛围的营造——终身学习的快乐

在这个漫长的假期里,书本是最好的朋友,它可以带着我们在任何地方“旅行”。家里随手可及之处,都放上了不同类型的书籍。吃完早餐,可以拿出一本读;睡前在爸爸怀里读一本。阳光和煦的午后,在阳台上,我们各自翻着自己喜欢的书籍,无论它是只有几行字的绘本也好,诗集也好,甚至菜谱也行。趁此机会,我们俩还整理了书架,为书籍们重新分了类。她最喜欢也是最厚重的百科全书们放最底层,依次往上是绘本和学习类,再高一点是我们大人的。整理书的过程中,她也直观地感受到,爸爸妈妈也看书。如果想看我们的书,那就要认识很多很多的字。整理很累,所以看完要及时放回去。

这样舒适的氛围,孩子的心里一定会种上热爱阅读的小苗。

除了阅读,这个假期我们也在学习。最大的感受便是,每天只做一点点,遇到问题不着急。我总是告诉她,学习不是靠你某一天做了很多很多,而是你每天都在做一点,就一定会进步。即使一天两天效果不明显,但只要坚持,你会发现很多问题水到渠成,迎刃而解。

本来因为耽误了报班而焦虑的我们,在一天天陪伴她的学习中,也丢掉了焦虑。我们一起享受学习的过程,养成学习的好习惯,探索学习的规律。

虽然老师平时也有寒暑假,但也从来没有像疫情期间这样每天相依为命守在家里。去不了别的地方,也没有客人,只有家人,只有彼此。因此,家的潜力被无限挖掘着。这个假期让我感受到最大的便是重复所蕴含的力量。养成好习惯贵在坚持。好习惯不是说出来的,是日复一复,形成的。一旦形成,她不会觉得累。

结语

也许像书上说的,5岁是亲子关系最和谐的年纪。也许要感激这段漫长假期的机遇我们朝夕相伴。她变得更懂事、更会学、也更快乐。作为父母的我们,也直面我们的育儿问题,去积极解决。最终,我们的心态也更好。

喜爱那些日子!

女儿在我的身边画画。

我放声朗读自己的作品,给自己,给女儿,给鹦鹉。

就这么每日重复。日子相似,却又相看两不厌。

任何一件事,每天重复,以及沉浸于此,它便会融入我们的生命。这些日子,我们没有去任何地方,却从未觉得空虚。

这是多好的一种状态啊!多年之后,她长大了,我们能否各自回忆起2020年这一连串在阳台的美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