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重度磨耗患者的固定咬合重建修复

/ 2

牙齿重度磨耗患者的固定咬合重建修复

孔静静 解建立 * (通讯作者)

济南市口腔医院修复科 山东,济南 250012

关键词:重度磨耗 咬合重建 固定修复

牙列严重磨耗在中老年口腔病人中比较常见,引起该病症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习惯性紧咬牙、夜磨牙、过大咬合力等,常引起牙本质的暴露、牙合曲线及牙合平面位置的异常、面下1/3距离降低,进而导致牙齿敏感、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咀嚼肌功能异常、面容衰老等[1]。临床工作中对这类患者需要进行咬合重建治疗,提高其咀嚼功能,改善颞下颌关节功能,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结合1例典型的牙列重度磨损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咬合重建治疗技术方法进行一定的探讨。

患者,男性,45岁。近5年来,全口牙齿磨耗严重,有4颗磨牙已出现牙髓炎症状并行根管治疗,咬合关系错乱、咀嚼效率下降,要求修复。既往体健,否认系统疾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患者颌面部左右基本对称,面下1/3过短,唇部肌肉松弛,侧面轮廓为直面形。双侧颞下颌关节髁突动度基本一致,无弹响及疼痛,开口度38mm,开口型↓。11、12、21、22、31、32切端重度磨耗,暴露牙本质,32、33、34、44、46舌倾,35、45唇向错位,37牙合面重度磨耗,16、17、27、36牙合面重度磨耗,牙本质暴露,牙合面可见充填物。牙尖交错位时,上下牙列没有广泛均匀的接触关系。上下牙列中线不一致,11、12与31、41、42、43之间反牙合,上前牙、下前牙龈缘线位置异常、不协调(见图1)。牙合曲线异常,息止牙合间隙为6 mm。曲面断层片检查:22根尖1/3吸收,23埋伏牙,14先天缺失,16、17、27、36已行根管治疗。双侧髁突形态基本对称,双侧下颌升支宽度基本对称,关节髁突无明显退行性变。关节薛氏位片检查无明显异常。诊断:(1)16、17、27、36牙体缺损(2)前牙反牙合(3)牙列重度磨耗。治疗方案:(1)正畸治疗后修复治疗,但患者拒绝正畸(2)制作17-27稳定型牙合垫式义齿,拟升高垂直距离,戴用牙合垫观察至少3个月,若双侧颞下颌关节区及咀嚼肌区无明显不适,可行全口固定咬合重建修复治疗,患者选择此方案。

治疗步骤:(1)全口龈上洁治。(2)拔除22牙及23埋伏牙。(3)制取颌位关系,利用息止牙合间隙减去2mm的方法,将垂直距离抬高4mm,将颌位记录转移至牙合架,技师制作牙合垫式义齿。患者佩戴义齿3个月,戴用期间根据患者适应情况进行适当调磨,颞下颌关节无明显不适症状(见图2)。(4)11、12、31、32、41、42、35、45行根管治疗。(5)采用面弓和颌位关系转移技术将抬高的垂直高度及其正中关系咬合转移到牙合架上。按照前牙的美学设计要求[2],确定切缘位置、冠延长手术位置等,但患者拒绝冠延长术。在牙合架上完成诊断蜡型,重建上下颌前牙适合的覆盖覆牙合关系,恢复合曲线,并使上下颌拥有均匀而稳定的咬合接触关系,前伸合及侧方咬合无干扰[3]。34、43、44牙未进行任何处理,余留牙行固定咬合重建。(6)按照诊断蜡型对上、下前牙进行固定修复,重建面下1/3高度(见图3)。(7)右侧后牙区固定修复。(8)左侧后牙区固定修复,完成咬合重建治疗程序(见图4)。

5f64671b19819_html_6ebd9ac8c339617e.png5f64671b19819_html_ddb42630cd5b4af6.png

A正面咬合照 B咬合力检查

图1 治疗前检查图片

5f64671b19819_html_e4f698f8dd47d9e0.jpg5f64671b19819_html_9af2b5a1ac61f092.jpg

图 2 过渡性牙合垫性义齿戴入 图3 上、下前牙修复后

5f64671b19819_html_747ef67910ccfaff.jpg5f64671b19819_html_c35b9befddb9cf2f.png

A正面咬合照 B 咬合力检查

图 4 修复完成后照片

咬合重建修复的基本过程包括修复前检查与修复方案的制定、修复前治疗、新颌位关系的确定、暂时性牙合垫的戴用、过渡修复体和永久修复体的制作等,最终实现全牙弓牙合面的再造、颌位的改正、合适垂直距离的恢复及正常牙合关系的重建[4]

该患者口内多颗牙重度磨耗伴有前牙反牙合、个别牙齿错位,出现垂直距离降低、咀嚼功能下降等临床症状,适合进行咬合重建治疗。在序列治疗的过程中,面下1/3距离的确定非常重要,过渡性合垫式义齿的使用可以使新建的咬合位适应关节肌肉的解剖生理情况。定期对颞下颌关节区及咀嚼肌进行系统的临床检查和评估,考虑机体的适应性,顾及患者口颌系统形态和功能协调,并按照患者的感觉结合临床重复调整,最终确定新的垂直距离及咬合关系。

该患者完成咬合重建治疗后,恢复了咀嚼功能,牙尖交错位时达到最广泛的咬合接触关系,咬合力分布均匀(见图4B),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满足患者对牙齿形态美观诸方面的需求,改善了垂直距离过低引起的衰老面容,患者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精神状态得到明显改善。修复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复查,患者适应性良好,颞下颌关节区及咀嚼肌无不适症状,嘱患者每半年复查。

[1] Stewart B. Restoration of the severely worn dentition using a systematized approach for a predictable prognosis[J]. Int J Periodontics Restorative Dent, 1998, 18(1) : 46-57.

[2] 谭建国. 牙齿美学修复的美学分析与设计[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1, 04(8):449-450.

[3] 王美青. 口腔修复中的咬合接触问题[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2, 30(6):557-561.

[4] 殷新民. 咬合重建的序列治疗[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08, 1(2):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