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7
/ 2

浅谈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

陆诗远 1 朱习平 2 陈有凤 3

1-2-3 中建安装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23

摘要:建设工程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工程的机械设备是完成项目建设的重要保证,其管理水平决定了项目的质量水平和经济效益。论文通过总结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常见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期提升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

关键词:工程;机械设备;施工管理;保养和维护

施工设备长期在露天情况下作业,使用环境十分恶劣,设备的技术结构也非常复杂,维护难度较高,设备的流动范围较大和跨越距离较远也为设备的管理加大了难度。所以,机械设备的科学管理对节约工程的成本、提高施工效率有着显著的影响。本文就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结合实际的项目经验提出提升管理水平的相应策略,以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整体水平。

2施工机械管理常见问题

2.1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由于多数施工的机械设备都采用租赁或外包的形式,产权单位较为混乱,工程项目部无法直接管理机械设备,制度很难落实到位。分包公司为节约成本经常出现不按照规范保养设备、不按要求聘请专业工程技术人员、超负荷使用设备等现象,为安全生产和施工计划的落实埋下隐患。

2.2技术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多数施工单位对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缺乏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意识,无法保证施工过程中设备的低故障率。另外,设备的更新换代和技术的进步需要技术人员与时俱进,但由于施工单位的急功近利,很少进行相应的技术培训和教育。

2.3机械更新较慢,施工效率低下

施工单位仅关注眼前利益,为节约成本使用濒临淘汰的设备,机械更新较慢,施工效率不高,施工质量难以保证。一旦发生事故不仅会影响施工的整体进度和安排,甚至导致人员伤亡,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

2.4机械设备费用核算不准确

在施工之前管理人员应根据实际的工程需要准确地配置和安排所需要的机械设备,但由于没有充分了解施工需求和特点,经常出现和实际要求的设备不匹配的情况,所需费用和实际发生费用出入较大,造成资源的浪费。

3设备管理水平提升策略

3.1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1)做好组织工作。项目部在施工前,应该认真勘察施工现场,分析招标文件中对设备的技术要求,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和机械设备的技术和数量需求,明确主导和配套机械设备的规格、数量和型号。有必要对机械设备的状态进行检查,严禁老旧、低效的设备进场施工。

2)做好进场前的培训工作。在施工队伍进场前或者施工淡季,应该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及管理方面的培训,培训的重点放在安全生产、施工工艺、设备维护保养、新技术的应用、节能、施工质量标准等方面,全面提升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培养团队的凝聚力。

3)设备进场前的准备工作。设备进场前需要针对不同的设备类型,制定不一样的工作内容。

3.2施工过程中的工作

1)合理使用机械设备。使用和调度机械设备时要进行全面的考虑,其考虑的因素有:水文、天气、机械设备的生产能力、冬季施工带来的成本增加、环境污染天气带来的政策停工、施工的总体计划等。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各个分项工程的差异,合理地调遣同类机械设备,以提高设备的使用率。

2)做好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在施工过程中,应该根据施工的强度对设备进行保养,施工强度较高时,一定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保养,不能因为赶工期对设备造成更大的磨损,给施工带来更大的损失。如果同类的施工项目较多,可以根据经验购买一些总成件备用,例如,装卸机前后差速器总成、离合器和变速器总成等。在每一个工序结束后,应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修和保养,对存在问题的机械设备及时修理,若设备状况较差、维修难度大,交由专门的修配厂进行修理。

3)建立机械设备动态台账和单机核算账目。为更科学地管理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根据使用过程中的数据管理机械设备。

4)建立点检制和巡检制。点检制是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在设备运行前后对设备进行监护,可以发现设备的异常,及时采取措施,主动将故障缩小在最小的范围以内。施工过程中设备80%的故障都是在日常的检查中发现的。巡检制是对点检制的深化,主要由经验丰富的维修和管理人员参与,在对设备的巡检后对设备进行重点的监控和检查。

3.3施工结束后的工作

施工结束后,需要对设备的状态进行全面的检查,同时对照原有的施工计划,分析项目延误和提前的原因,全面核算机械的使用成本,归纳主要的支出成本、超支项目、节约项目,针对该项目提出可以改进的策略。部分机械备在生产以及投入使用之前,其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施工企业针对投入到施工现场中的机械设备进行有效验收管理工作,针对设备在使用时所用到的每一项功能都进行测试,看其是否符合规定标准,测试的每一个部位都达到规定的标准之后,方可进行验收,如果在这期间发现该设备的问题,要及时与厂商进行协商,对其进行设备更换或者退货处理。这就需要有关工作者,以及施工企业有关负责部门制定出可实行的有效方法。其次,在施工以前还要详细了解施工现场的具体状况,加强针对整个建筑过程的把控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要确保施工质量,要进一步确保施工的安全性,才能更有利于施工各个方面发展,同时推动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

3.4加大有关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针对工程项目有关工作人员要组织整体学习工作,让其可以更好知晓机械标准使用规则,帮助该人员能够合理规范的操作机械设备,针对项目中机械设备的巡逻工作,应该配置具有专业知识的管理人才,为了进一步确保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需要巡视人员认真工作,若发现设备有任何异样现象,可以准确判断出设备问题的类别。在进行设备安全管理过程中,可以采取局长负责制,为每一台机械设备都安排一位机长,如果该设备出现问题,务必有专业人员对该设备进行负责,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其次,还要针对这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奖惩政策,这样可以更好奇六关人员开展工作,确保设备故障不会发生。目前社会中计算机网络快速发展,每一个工程都离不开运用该网络系统,所以信息化也逐渐成为当代建筑行业中必须发展的趋势。在管理机械设备时,不能过于依靠人力,务必要将其跟计算机网络系统相互融合,这样的状况才能更好进行管理,并且将管理效率提升上来。

3.5制定健全管理制度以及管理体系

针对工程机械设备进行安全管理,可以建立更加完善且科学的管理方案。机械设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采取可操作且有效的规划。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务必制定合理的机械设备使用计划,特别是应急预案。如果机械设备发生问题,必须及时、毫不拖延地解决,以便更好地管理。在施工过程中,钢结构施工时,务必及时清理周围障碍物,避免其对机械使用造成很大影响。另外要求施工单位有关人员和有关责任部门制定有效的计划。施工前对现场情况进行现场调查,加强对施工全过程的把控。最重要的是确保施工质量。只有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才能从其他方面进行施工。这样才能更好推动钢结构的施工,使其施工更加有效。

4结语

机械设备的管理是以项目部为组织核心,多部门参与的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为了达到高效、低成本、科学的使用机械设备,需要在建立基本的管理和使用制度的情况下,不断地完善和发展,针对每一个项目的特点编制管理计划,并做好项目的总结。

参考文献

[1]莫胜.提升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策略研究[J].江西建材,2017(16):104-105.

[2]薛晨旺.机械设备的现状及展望[J].科技展望,2016,25(12):57-58.

[3]李正军,张建武.浅谈机电设备的维修和管理[J].技术与市场,2014,21(12):212.

[4]邓家权.施工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14(23):158.

[5]张理科.浅析施工中机械设备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电子世界,2014(3):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