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中的工程勘察与地基处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5
/ 2

建筑工程中的工程勘察与地基处理

徐涛

安徽四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 合肥 230000

摘要:我国幅员辽阔,岩土勘察过程复杂,要求勘察人员应熟练掌握不同的地基环境情况,在面临勘察处理技术不能满足需求时,尽量确保设计参数的准确性与实用性,避免给后期地基开展工作造成困扰,与此同时最大限度的保障工程质量及效益。近几年,国内逐步建立起相对完整的地基处理体系,再加上高层建筑技术经验的逐步累积,工程施工水平得到改进和完善。在工程设计与施工环节,岩土勘察一直是关键环节,一旦出现问题,直接影响了对后期施工的质量,并严重影响施工进度。本文分析了当前岩土勘察概况,提出建筑工程地基处理中的部分关键技术。

关键词:建筑工程;岩土勘察;地基处理技术

建筑工程的质量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危,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工程寿命和效益的发挥,确保建筑工程建设质量意义重大。地基处理是建筑工程质量保证体系中的关键技术环节,岩土勘察直接服务于地基设计,是确保建筑工程安全稳定、技术经济合理的关键。因此,加强地基处理前岩土勘察十分有必要。

1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概况

1.1概况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工程施工技术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在施工过程中,地质条件直接影响了地基处理方法,施工前进行岩土工程勘察是十分有必要的,可以准确掌握施工场地的地质条件,提出针对性的地质问题应急预案,判断场地地质条件,可以充分保证地基处理相关工作的效率。现阶段岩土勘察中存在的问题,如下:①、施工现场地质环境存在问题,比如地质形态复杂,岩土体空洞、存在不明物体等,尤其是有些难以位置的岩土体问题。对于风化岩土质来说,松软土质中的岩土参数很难进行设计确定。②、对岩土勘察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加剧了市场竞争,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忽略了岩土勘察过程,工作不到位造成了岩土勘察设计数据缺乏合理性,加大地基处理难度,增加地基处理风险。③、监管不到位。国内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工作,多出现了越级承接,其主要原因是监管部门缺乏相应的监管能力,导致建筑企业没有科学的市场竞争机制可以遵循,在地基处理工作中出现严重浪费,并可能引发安全隐患。

1.2岩土勘察的基本内容

建筑工程中所所说的地基,指的是承载上层结构荷载的土层,地基质量直接影响了建筑整体质量。岩土勘察则是结合工程建造需要具备的条件,对场地土质、环境进行分析评估,一般来说,岩土勘察工作任务分为以下方面:①、构建建筑平面设计图,掌握场地地质条件,确定地基承载力,保证地基稳定性。②、确定防震区域场地,明确场地规格与土体规格,调查地下水位情况和附近水资源等。③、通过勘察数据分析桩基的稳定性,根据计算结果对深基坑进行设计,确定技术数据。在进行地基降水设计时,应测量地下水变化的情况,做好水位演变分析,试验地层的渗透性,确定建筑物周边土体条件,判断建筑物周围水资源环境是否会给建筑材料造成干扰,进一步探究地基土体的变化情况,判断地下水的干扰情况,制定相对合理的应对方案。开挖前,首先确定岩土参数,合理运用参数来确定桩基稳定性,最后确定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

2工程建设前岩土勘察的主要任务

2.1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地质条件的基础,是造成各种地质现象的原因,对施工场地稳定性影响很大,并且它还制约着地壳、岩土体和建筑地基的稳定性,所以,地质构造是岩土勘察的重点。

2.2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即地表的形态,作为地质构造的具体外在形式,可以深动形象地表征风雪、雷电、雨和霜等外力对地质条件作用的结果,便于及时发现不良地质现象,探明建设区物理地质现象目前所处的状态和未来发展演变的趋势,以及建筑物和地质环境是否会受其威胁,勘察意义重大。

2.3水文地质条件。在岩土地质调查中,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可以全面了解地下水的储存与活动,为决策建筑工程的地基深度和基坑的挖掘提供信息。

2.4周边建筑物。建设区内及其周边已有建筑物与地质环境关系的调查是工程地质勘察中特殊的研究任务,它有助于获取周边建筑物与拟建建筑物的关联信息,基于此,便可以判明拟建建筑物对地质环境的适应性和建筑工地的工程地质条件,以及对拟建建筑物可能的变形情况作出正确的预测。

2.5人类活动。建设区及其附近人类的生产活动通常会对建筑场地的稳定性带来不利的额影响,因此,应该重视对人类活动的勘察。

3地基处理技术分析

3.1  砂石垫层处理技术

为了提高地基的均匀性、降低地下的孔隙水压力,并实现对地基的有效保护,则需要重视砂石垫层处理技术的运用。这种处理技术应用中是将地基下面不合格的土质清除出来,然后再将该区域压实,并填入性能可靠的砂石,促使地基应用过程中可形成良好的持力层。同时,在碎石土、高回填土和黄土的地基加固过程中,可考虑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运用,但需要对其应用中的地基含水量较大、处理过程难以控制等方面的问题加以考虑。

3.2  桩基础处理技术

在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础施工技术已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桩基础处理技术按照当前工程建设施工方式进行分类,可将其分为预制桩与灌注桩技术。现阶段,应用较广泛的技术包括灌注桩技术、人工挖孔桩技术以及预应力管桩技术等。在应用灌注桩技术时,由于可能会出现孔地沉渣情况,从而降低桩体承载能力。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大量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人员研发了灌注桩后压浆技术。将这一技术运用在岩土工程中,可通过高压装置将水泥压入桩底,基础桩底残留的沉渣,从而能对桩体周边土壤的性质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尽可能提高桩体承载能力。人工挖空桩技术是在人力帮助之下,进行钢筋混凝土现场浇筑作业的。这种施工技术的优点较突出,如:成本相对较低,抗震性能强,其直径较大,可以承载楼层少但压力大的结构,且不会产生其他建筑垃圾与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也较小。但要注意在运用人孔挖孔桩施工时,需结合现场地下水量大小进行扩孔;如果存在透水层需注意设置环状钢筋圈,并回填混凝土;桩护壁施工过程中应确保护壁稳定性。而预应力管桩包括先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后张法预应力管桩。前一种是通过利用离心成型法以及先张法预应力技术来制成的空心混凝土预制构件。沉桩方法包括静压法、射水法与锤击法等,而静压法是运用较广泛的方法之一。而锤击法会产生强烈震动。噪音,会对周围居民生活与工作产生严重影响。所以,在岩土工程建设过程中,因根据周围环境与具体施工要求等合理选择沉桩方法。

3.3  换填法

换填法是指对在地基软土深度较大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地基的整体强度以及透水性,施工企业对软土的上部进行挖掘处理,然后使用灰土、素土等结构强度高、压缩性低的建筑材料进行换填操作,形成垫层,在土壤回填的基础上,进行夯实处理。换填法能够有效提升软土地基的承载力,实现岩土工程地基的有效处理,与其他地基处理方式不同,换填法在施工过程之中,应当按照先深后浅的原则,对地基进行分层铺设,铺设环节应当保证垫层的结构强度以及密实度。在这一过程之中,对于垫层材料应当结合岩土工程的施工要求进行合理选择,可以选用颗粒半径在5mm~40mm之间的砂石,也可以使用人工垫层材料。在完成垫层铺设之后,在进行夯实作业之前,可以对垫层进行湿透处理,避免夯实环节出现垫层断裂的情况。在完成整个换填处理后,还需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垫层进行检测,确保垫层施工质量。

3.4  夯实处理法

从构成来看,软土地基主要由碎石、粉土等低饱和度物质组成,基于这种特性,在地基处理环节,可以采取夯实法来进行处理。通过夯击,使得土壤进一步被压实,确保软土的密实度处于合理的范围之内,一般情况下爱,强夯法能够对地基1.2m范围内的土壤起到加固作用。在这种背景下,施工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夯实法的调整,确保夯实效果。

4结语

在建筑工程中想要保证施工质量与建筑功能,就需要做好岩土勘察工作及地基处理工作。可以说岩土勘察是地基处理的依据,保证了地基处理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因此,想要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就必须落实岩土勘察和地基处理工作。采取科学、可行、有效的勘察方法,切实掌握地基土问题,并且结合施工情况进行针对性处理,从而在最大限度上保证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何民华.浅谈城市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J].科技信息,2016(05)322-335.

[2]杨嘉玮,罗敏.浅谈建筑工程的岩土勘察及地基处理技术 [J] .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0):43-45.

[3]张宁,史传迪,郭军.岩土工程中地基与桩基础处理技术的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16):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