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综合医院门诊实施医务人员防护规范化管理的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5
/ 2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综合医院门诊实施医务人员防护规范化管理的实践

李冬梅 买买提江 ·阿布都热西提 姚新宝 曹慧梅通讯作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新疆 830001

【摘要】 在新冠肺炎确诊及疑似病例不断增加的严峻形势下,医务人员发生感染暴露的风险不断加大。综合医院门诊根据新冠肺炎主要以飞沫和近距离接触传播为主的特点,通过防护流程标准化、培训教育规范化、防护用品科学合理配置、诊疗环境6S模式管理、诊疗防护措施标准化执行、重视医务人员心理防护、实施医务人员防护“两级”督导等规范化管理实践,不仅实现了医务人员零感染,还使有限的防护用品得到合理高效使用,营造了科学规范的防护文化。

【关键词】 新冠肺炎; 新发传染病; 医务人员防护; 规范化管理

我院门诊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帮助下对门诊医务人员防护进行规范化管理,取得良好成效,现汇报如下:

  1. 实施背景

2020年初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断扩大,全国各省相继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在确诊及疑似病例不断增加的严峻形势下医务人员被感染暴露风险激增。大型综合性医院门诊作为患者看病就医较为集中的场所,在此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时期既要为患有各种疾病的患者提供安全有序的门诊医疗服务,又要做好所有患者的发热预检分诊和传染病筛查工作,还要确保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医、技、护、药、行政管理及后勤服务保障等工作人员防护科学有效到位,避免交

叉感染。因此门诊管理者依据此次新冠肺炎主要以飞沫和近距离接触传播的特点,秉承严谨科学的管理思维,在医院感染管理专家的指导下,对门诊医务人员防护进行标准化设计与规范化管理,最大限度降低交叉感染风险,避免医务人员感染病例的发生,确保门诊医务人员身心健康、队伍稳定的同时门诊就诊流程顺畅,患者就诊需求得到满足,做到疫情防控与门诊日常医疗服务两不误。

2 对医务人员防护实施规范化管理的实践

2.1 防护流程标准化

新冠肺炎作为一种新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传染源、传染性、传播途径、诊疗、护理等都处于逐渐发现和不断认识的阶段[2],面对疫情防控的严峻性,为了帮助和指导医务人员在从事医疗活动时准确规范防护,避免交叉感染,医院感染管理专家指导门诊按照医院感染防控相关制度、标准指南结合门诊医、技、护、药、行政管理及后勤服务保障人员工作特点、与患者接触密度及风险系数制定分类、分级、简单易懂的防护流程,使门诊各类人员准确实施标准化防护。

2.2 培训教育规范化

面对此次新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门诊医务人员对此种传染病的认知参差不齐,对如何在从事医疗服务活动时正确安全防护还存在认识偏差,按照疫情防控避免聚集的要求,我们邀请医院感染管理专家针对新冠肺炎防护对门诊医务人员进行分类、分批次、分散式现场授课、线上培训及模拟演练等,并对培训效果进行实地考核,使门诊医务工作者尽快熟悉新冠肺炎诊疗相关知识,掌握标准化防护措施,指导防护用品规范使用等,既要避免防护错误、不到位,又要避免防护过度。

2.3 防护用品科学合理配置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突然且迅速,医务人员防护用品需求量突增,需要对医用口罩、帽子、隔离衣、防护服、手套、护目镜、面屏、手消毒剂、过氧乙酸卫生湿巾、消毒片等进行科学合理配置,我们安排门诊护士长专人管理防护物资,按照“量出为入”原则有计划领用防护用品,在优先保证备齐感染风险较大的门诊发热预检处、呼吸科、儿科、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可能有喷溅或有创诊疗的科室二级防护用品的基础上其它科室按照一级防护要求配置防护用品,做到防护用品配置专人管、有规划、有记录,账物相符。既能满足一线工作人员的防护需要,又避免浪费。

2.4 诊疗环境6S标准化管理

6S管理模式是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6个因素整合在一起的新型精益管理模式, 最早起源于日本, 属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及方法[3],探索将6S管理理念用于门诊诊疗环境的标准化管理,将护士分诊台、医生诊室、检查室、治疗室等诊疗物品、防护用品及设施环境等按照6S模式进行管理,建立台账,保证门诊各医疗服务活动场所环境清洁、物资齐全,定点放置,标识清楚,洁污分置,一次性物品定期核检效期,仪器设备按时检修保养,为门诊一线工作的医务人员从事相关诊疗服务提供安全有效的防护环境。

2.5 诊疗防护措施标准化执行

根据此次新冠肺炎的传播特点指导门诊各类医务人员规范执行标准化防护措施,将防护流程以图文形式张贴在工作区域,指导医务人员规范穿戴帽子、口罩、工作服等、正确实施手卫生和污物处理,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时必须戴手套,实施有可能喷溅或有创的诊疗操作时佩戴护目镜/面屏、手套、隔离衣/防护服、鞋套等。普通诊室定时开窗通风,严格执行诊室一医一患,候诊患者及家属保持一米以上距离,医务人员正确佩戴口罩、帽子,诊疗前后清洁双手和消毒,接诊呼吸道疾病的诊室必须进行空气消毒每日2次,诊疗结束终末消毒。

2.6 重视医务人员心理防护

此次新冠肺炎是一种新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疫情迅速在全国蔓延,具有人传人和聚集性发病特点,门诊医务人员每天接待大量的就诊患者,特别是从事发热预检分诊、接诊呼吸道疾病患者及实施有可能喷溅或有创诊疗的医务人员,工作负荷重,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比较大。因此关注医务人员心理防护非常重要,为医务人员配备足够的标准防护用品, 根据门诊不同岗位工作特点和强度科学合理排班和轮休,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和谐的工作氛围,必要时精神心理科予以针对性专业化心理干预,将医务人员自身心理状态调试到合适的状态,提升工作积极性和效率[4],使医务人员以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应对此次疫情。

2.7 实施医务人员防护“两级”督导

疫情期间由门诊部主任、护士长组成医务人员防护一级督导组,按照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每日督查门诊所有区域医务人员防护基本知识、防护措施标准执行,防护环境和物资保障,污物处理,医务人员排班轮休和每日体温监测与上报等,发现问题坚持“第一时间整改”原则及时协调解决。另外以医院感染控制专家为核心的院级督导组每周巡查门诊,对门诊医务人员防护情况进行实地专项督导提出整改建议,同时帮助和指导门诊管理者对门诊医务人员防护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避免医务人员交叉感染的发生。

3 成效

3.1 实现医务人员零感染

疫情早期因对新冠肺炎的认知局限,门诊医务人员对此种传染病的防护意识和行为存在不足和过度两种状态,通过对门诊医务人员防护进行规范化管理使门诊医务人员正确认识疫情期间进行科学规范防护对于避免交叉感染和保障身心健康的重大意义,防护意识不断增强,防护措施均能正确规范执行,医务人员防护从“被动服从监督”变为“自觉主动执行”,疫情期间门诊医务人员实现零感染。

3.2 有限的防护用品实现合理高效使用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造成防护用品紧缺的情况下,通过将有限的防护用品按照医护人员不同岗位感染风险进行分层、分级科学配置并指导有计划、规范高效使用,教育一线医务人员面对新型冠状病毒防护用品使用不正确、不规范、使用不足和过度均会增加感染风险,使医务人员自觉按照标准防护规范使用防护用品,既实现了紧缺防护用品目标精确高效使用,又保障了医务人员的标准防护需求。

3.3 营造科学规范的防护文化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不断报告的医务人员感染病例敲响了科学防护的警钟,综合医院门诊病人较多,易聚集,医疗服务内容涉及广泛,交叉感染风险高。及早对医务人员防护进行规范化管理,促使医务人执行科学规范的防护成为了一种行为自觉,既保护了患者又保护了医务人员。同时也在门诊营造了全员参与,全程无死角,人人重视防护,人人规范防护的文化氛围。

4 小结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医务人员清醒认识到综合性医院与传染病已是零距离接触。因为患者一旦有了症状会先到综合医院就医,不愿到传染病医院就诊, 害怕自己感染上别的疾病。这使得综合医院成为防治传染病的第一道防线[5]。因此综合医院门诊管理者应把传染病防控作为常态工作,传染病预检、医务人员防护必须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这样即使遇突发传染病疫情医务人员也能从容应对,确保医院感染降到最低的同时也为门诊常规诊疗服务的安全有序开展提供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 宋诗尧,谭敏英,周玉萍. 初诊与复诊患者对大型综合性医院门诊预检分诊服务的需求及满意情况的调查分析[J]. 华西医学,2015,30(7): 1331-1333.

[2] 张丹,余媛,陈军华,等. 大型综合医院发热门诊新冠预检分诊管理实践[J]. 护理研究,2020,34(4): 1-2

[3] 李治纲,任秀云. 6S管理模式用于提高医院药房工作效率效果评价 [J].中国药业,2019,28(13):92-94

[4] 宫箭,高岩石. 口腔门诊消毒室工作人员的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6):293

[5] 邓惠萍,宋秀玲. 加强传染病防护意识的必要性及其对策[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8,15(3): 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