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课证融合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5
/ 2

1+X课证融合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卢陈涛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温州  325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工程建设的发展也有了改善。构建课证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实施1+X证书制度的有效举措,科学、规范、合理的课程体系能够有效推动1+X证书制度的实施。基于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依托专业之一的工程造价专业,探讨了1+X证书背景下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以及具体建设方案,以期为后续试点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提供思路与借鉴。

关键词:1+X课证融合背景;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

引言

“1+X”证书面向在校学生和社会人员,具有不同技能水平的考生考取相应级别的证书。“1+X”证书制度的核心是企业深度参与,产教高度融合,建立起可以伴随学习者终身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并在社会和企业中有较高的认可度,相应级别的证书可以对应不同的薪资水平。

1 1+X证书制度含义及意义

近年来,国家制定并颁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这当中包括制定和完善20条关于职教发展同改革的举措。非常明确包含1+X证书制度试点,在积极鼓励学生顺利获取毕业证书的同时,也要不断努力考取不同种类的职业技能证书。考取X证书不但是毕业生和社会成员职业技能水平的一项技能凭证同样也是对他们学习成果和学习经历的认可。技能等级证书反应了岗位群能力的要求,也是对这项职业活动、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的有效体现。这里涵盖面广包括了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和技能实操,可以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学生在自主选择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与考核,可以不将其作为毕业的限制条件。目前,高职教育学历证书体系相对比较完善,1+X的体系建立主要在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体系的建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体系的建立主要包括技能等级证书范畴的认定和后期的管理两个方面的问题,范畴的认定需要国家、企业和学校等多个维度共同确立,后期的管理既需要国家层面上的管理,也需要多层级的管理机构,保证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依照1+X证书制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高职院校将1+X证书制度试点与工程造价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紧密结合,推进学历证书和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有机衔接,可以提升工程造价专业职业教育质量和学生就业能力,可以更好地建好用好校内外实训基地,同时深化高职工程造价专业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促进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

2优化措施分析

2.1确定培养规格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经过前期进行人才需求调研分析,参考高等职业学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标准,最终确定我校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规格部分关于知识和能力的表述主要包括:知识要求:首先一点必须牢牢掌握政治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的知识和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专业英语知识、基本人文知识;还需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工程经济、经济法基础、法规;环境保护、安全消防、文明生产等相关知识;熟悉常用建筑材料的名称、规格性能、检验方法、储备保管、使用等方面知识;了解建筑识图、建筑结构、施工工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等知识;掌握CAD、BIM建模、基于BIM确定工程造价等知识;掌握工程造价原理、工程造价控制、编制计价定额、招标投标的基本知识;掌握建筑工程概预算、工程量清单、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工程结算编制方法和建筑统计等知识;了解在建筑安装学习过程中制图、识图、计量等知识。能力要求:具有不断创新求索的学习、终身学习、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清晰的语音、文字表达和沟通能力;具有施工图识读、正确使用相应标准图集、CAD建筑图绘制、建筑信息模型建模能力;具有正确选择建设工程定额,学会查找定额和定额换算的能力;能够编制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量清单、工程量清单报价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工程造价管理和控制能力,能够与团队合作完成工程投标报价的各项工作;能够处理工程变更、价格调整等引起的工程造价变化工作、能够编制工程结算;能够组织并参与不同公司基层项目部的经营管理和施工项目管理工作;能够运用一种或多种工程造价软件,具备利用专业软件进行工程计价的能力。

2.2重构新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在现有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基础上,高职院校要结合实际重构“学历+职业技能”相融合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引进企业积极参与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全过程,采用校企现代学徒制模式,开展招生培养工作,明确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精准培养工程造价专业学生。重新论证高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将第一批试点的X证书建筑信息模型考核点,按照初、中、高级标准,对应上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让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明确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学习的重点内容,从而全面提升工程造价专业学生职业技能。

2.3借助1+X课证融合,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

实行1+X证书制度,是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建立的重要制度设计。1+X证书制度通过将企业实际需求与学生在校学历教育内容有机融合,将岗位(群)对人才的需求具体化为若干个技能点,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形式将其有效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最终实现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也进一步推动了校企全方位的深度合作。相较于传统的职业教育方式,1+X证书制度的推行给校企合作以更明确的方式和路径。在1+X证书背景下,企业可以更深度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体系的建设、课程内容的设计和课程标准的制定、教材资源的开发、课程考核和评价、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环节,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分工合作,共同承担1与X的培育任务,充分发挥“双元”育人机制作用。工程造价专业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在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建设方面,可以将企业的需求具体化为课程,将企业承担的真实建设项目工作任务引入课堂教学,校企共同开发课程内容和教学资源,由校企双方共同安排教师对学生进行授课和指导学生操作训练,在学生学的过程中强化技能培养,为企业进行人才储备,最终构建校企协同育人共同体。

2.4加强“1+X”证书制度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实现“1+X”证书制度必须有一支具有“1+X”证书制度先进理念,胜任“1+X”证书课证融合的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专业骨干教师、企业兼职教师组成的师资队伍。其中,企业兼职教师队伍尤其重要,对于“1+X”证书制度是否落地,是否与“双证书”制度区分开有直接的作用。在已有师资队伍不满足课证融合要求时,企业兼职教师可以作为人才培养的主力,同时也肩负起培养在校专职教师的责任。专兼职教师共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优质教学资源,面向社会考生开展“1+X”培训。在“1+X”证书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与企业、行业保持紧密联系是非常必要的,可以通过企业调研、顶岗实践等途径加强在校教师的培养。

结语

1+X证书制度推行的最终目的是要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通过强化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构建课证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是实施1+X证书制度的有效举措,科学、规范、合理的课程体系能够有效推动1+X证书制度的实施,而“双师型”教师队伍、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及深度的校企合作都是深化课证融合课程体系落实的有力保障。工程造价专业作为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依托专业之一,通过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证融合课程体系构建以及教学模式改革等措施,相信会在提升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解决社会对技术服务型技能人才需求方面取得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敏.浅析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高尔夫球运动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12):28,30.

[2]谢光园.高职园林类专业“1+X”证书体系设计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22):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