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规范儿科急诊护士急救护理行为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5
/ 2

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在规范儿科急诊护士急救护理行为中的应用

胡环环

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康巴什部(儿科) 内蒙鄂尔多斯 017010

摘要:目的:应用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规范儿科急诊护士的急救护理行为,提高抢救质量,保障患儿安全。方法:将2019年7-12月在我院儿科急诊实施急救的患儿402例设为对照组,2020年1-5月在我院儿科急诊实施急救的患儿396例设为实验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急救护理,实验组制定并应用标准化的急救护理流程,并对急救护理工作进行持续的质量控制。比较两组患儿的抢救室滞留率、护士的抢救医嘱延迟执行率、护士的急救处置行为正确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抢救室滞留率、抢救医嘱延迟执行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护士急救处置行为正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能有效规范护士的急救护理行为,提高急救护理质量。

关键词:救护理;儿科;急救护理流程;抢救室滞留时间

引言

护士应急能力是指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能敏锐地观察到疗养员的病情变化,并进行分、判断,用熟练的技能技巧,沉着果断地配合抢救和护理的能力。疗养院的护理工作实践性强,涉及的学科多,而目前疗养院护理人员对于危急重症、抢救和病情突变等各种突发事件,常表现为束手无策,操作程序混乱。因此,强化急救知识及抢救流程在疗养护理中显得尤为重要。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我院儿科急诊实施急救的患儿为研究对象。选取2019年7-12月纳入的患儿作为对照组,2020年1-5月纳入患儿作为实验组。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儿科急诊护理干预,接诊后,护士长安排护理人员开展各项护理工作,遵医嘱实施各项操作。试验组实施儿科急诊护理流程优化下的护理干预,具体为:

(1)人员优化。固定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一组人员作为急诊各组组长,并合理排班,使每个护理组、每个班次都实施组长负责制,并对组长定期考核。(2)优化系统支持。各组组长每班都必须对设备仪器、药品进行检查、消毒工作,以保证所有设备都处于完好、正常运转状态。(3)急救技能强化培训。对组长按照“儿科高级生命支持培训”模式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并考核,考核合格者才任命护理组长。(4)完善急救流程,强化责任考核。如在接到120电话通知后,由抢救组组长全权负责,及时获得患儿信息,做好抢救准备。到达抢救室后由组长亲自与120急救人员完成交接,并及时完成各项生命指征的监测,第一时间完成心电监护、吸氧、静脉通路、血糖四项操作。(5)优化绿色通道。严格遵守《急诊绿色通道制度》,遵循先抢救,后收费的原则,减少等待时间。(6)优化各项护理记录单。整合部分护理记录单,优化格式化内容,减少护理记录的书写种类,缩短记录的书写时间。(7)实施专人负责安抚、解释工作。该项工作由各组组长负责,在解释安抚前主动介绍自己护理组长的身份,以便更好地取得家属的信任。

1.3评价指标

1.3.1抢救医嘱延迟执行率

抢救医嘱延迟执行是指所有的危重患儿抢救过程中发生的抢救医嘱延迟30min执行,包括吸痰、吸氧、给药、心肺复苏、心电监测、体位放置、转运等。抢救医嘱延迟执行率=当月抢救医嘱延迟执行的例次/当月急救患儿的总例次×100%。

1.3.2抢救室滞留率

抢救室滞留是指每一例患儿急救完成后,6h内未及时转入急诊留观室或进行专科转院治疗的患儿例数。抢救室滞留率=当月急救患儿在抢救室滞留的例次/当月急救患儿的总例次×100%。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实施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抢救效率比较

试验组完成分诊评估时间、完成心电监护时间、完成静脉采血时间、静脉用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试验组家属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规范了护士的急救护理行为

本研究使用的标准化急救处置模板是基于儿科急诊常见病种的急救流程和病情观察要点,结合科室存在的问题而制定的护理措施模板。在使用之前,全体护士均接受模板中处置措施的理论和实践培训,保证其熟悉常见病种的处置流程。在实施过程中,由护理骨干和护士长对抢救护理工作进行督查和质控,并将存在的问题进行公示。急救护理流程的规范为抢救护理工作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依据,提高了护士对重点病种的急救流程的认知,并通过不断实践和事后反馈,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为抢救护理工作的及时、迅速、准确执行提供了保障。

3.2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实现了持续质量改善

PDCA循环管理改善了抢救护理工作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法作为一种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体系,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中,是质量持续改进的有效工具。PDCA循环管理模式用于急诊护理管理中,被证实可提高护士的综合急救能力、提升急诊科护理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应用标准化急救护理流程,通过培训-考核-检查反馈-不断改进,强化了护士的专科理论知识和专科护理能力。且通过发现问题,不断总结,对模板的反复修订,使得急救流程、物品管理和护理行为都得到了改进。

本研究采用循环法改善了抢救护理工作:①改进模板的病情观察和处置措施9处;②护理行为不规范的现象没有重复出现;③改善护理流程4项:规定了抢救室备用状态的标准,以及责任人和完成时间;改善了吸氧的用物和吸氧装置,实现吸氧操作的统一和用物规范放置;规定了抢救护理工作的责任人顺序,保证了抢救工作优先;急救设备的耗材如心电监护的电极片、吸痰吸氧管存放于设备侧面,减少寻找耗材造成的抢救医嘱延迟执行。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急救处置模板后,患儿去向不明、未及时登记“三无”患者的信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更好地保障了患儿的安全。

急诊科作为院内专门急救和院前急救的重要部门,对后续的治疗非常重要,而建立规范化、系统化的急诊快捷护理流程能够避免护理人员盲目工作以及漏失护理环节,不仅可以促进急救护理工作的开展,缩短治疗时间,也可以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使用急诊快捷流程接诊至确诊时间、确诊至转入科室治疗时间、死亡率、致残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急诊快捷流程抢救,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明显下降,这与本次研究结果大致相同,说明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儿抢救的影响显著,可提升抢救效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孙文娟,夏瑜青,钱雯,等.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儿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4):178-180.

[2]刘惠君,刘桂霞,鲍莲华,等.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儿急救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7,28(S3):304.

[3]王冬,曲鑫.老年急诊留观患儿的优化抢救护理流程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10):103-10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