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合理利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4
/ 2

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合理利用

吴俊莲

新疆乌鲁木齐市九十八中 新疆乌鲁木齐 831400

摘要:如何有效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更具吸引力,是新课程背景下,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思索和探究的问题。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可以有效地进行巩固训练;可以有效地拓宽学生知识面。从而使数学教学具有高质、高速、高量的特点。当然在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还要注重实效,处理好个关系。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有效利用

一、合理使用信息技术,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许多数学问题都来源于生活、生产中。多媒体计算机能够产生出一种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再加上适当的启发引导,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引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如在学习《频数与频率》时,先播放一段足球比赛影片剪辑,学生看得热情高涨,跃跃欲试,看完后问你最喜欢的足球明星是谁?然后播放由班长提前统计的50名同学最喜欢的足球明星,并提问:由上面的数据表表示方法,你能很快说出本班同学最喜欢的足球明星吗?当发现不能很快说出来时,再投影有代表性的两种数据表示方式:表格和条形统计图,从而引入本节内容。就这样,通过电教媒体诱导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带着感情去认真地想、去理解、去计算、去体会,变被动为主动,大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二、合理使用信息技术,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评价一堂课成功与否,关键是看是否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如何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呢?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不失为一种捷径。在新授课中,教师如果恰当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态演示,化静为动,动静结合,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同时调动学生的感官协同作用,可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建构,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七年级代数“频率分布”,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引着学生在“60名女学生身高”数据中,找最大值,最小值,再分组,一个一个地数出每组中数据的个数,计算频率,绘频率分布表,画频率分布直方图,既繁琐又费时。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简洁明了,把60个数据输入Excel,排序,最大值和最小值,各组中的频数,一目了然,用Excel还能方便地绘出柱状图,类似频率分布直方图。若教师重点讲透步骤、方法和道理,把非智力过程交给计算机处理,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是信息社会对基础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需要。

有些概念的引入,可以通过多媒体动态模拟演示来进行观察。以前在讲授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像时,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然后再进行总结。由于黑板上的图像是死的,教师花了九牛二虎之力,相当一部分的学生还是难以理解图像的变化过程,只能靠死记硬背结论来“掌握”知识。现在用《几何画板》展示y=ax2+bx+c的图像,只要分别输入几组a、b、c的值,就可以真实地观察到函数图像的变化及相互关系,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三、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进行巩固训练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能灵活地掌握和应用知识。要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在新课后的巩固训练中就需要大量的形式多样的练习来完成这种训练,而信息技术就具备大容量、高效率的特点。因此,在巩固训练中,适时适当地采用信息技术,不仅可以加大练习量、让学生多见题型,增强学生解题的灵活性,还可提高学生的兴趣,做到省时高效。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时,进行巩固练习时,我共设计了五道大题。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我以闯关的游戏形式进行,以明辨是非、点将台、庐山真面目、问不倒、变变变、这样有趣的名目串起来,依次呈现,同时还配以形式多样的激励和表扬,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运用信息技术,有效拓宽学生知识面

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通过网络资源,下载一些古今中外数学家、科学家的生平介绍、故事、趣闻等选择合适的时间呈现给学生,通过增强数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时,学生探究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之后,教师饶有兴味地问道:“你们知道第一个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人是谁吗?”学生一脸茫然,教师随即点击鼠标,大屏上出现了“帕斯卡”的生平简介及其发现这一数学知识的简要情况。随后,教师借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博大精深和奥妙无穷,可谓是一举两得。

五、注重实效,适宜运用信息技术,着力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运用信息技术呈现的画面与数学知识的关系

信息技术是辅助数学课堂教学的,无论在哪一个教学环节,对画面的处理都要以教学内容为重中之重,切不可一昧地为追求画面的形象与生动,对画面进行过分的渲染,从而降低了数学性。在一次试教课上,一位教师使用的课件从头至尾声音不断,可以说画面上每出现一个内容就伴随着一种声音,且声音效果变换无穷,其结果又如何呢?——有些同学在模仿某种效果的声音,有些同学在小声议论哪种声音好听,还有个别同学在猜测下次会出现什么声音……由此可见,我们在运用一些效果时一定要慎重,要在关键内容之处适当使用一些声、形、色、像的特殊效果,以起到强调和特别说明的作用。

2、运用多媒体课件与课堂生成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是教师根据教学预案预先制作好的,但是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因为担心课件上设置的内容完不成,因此不敢放手学生,即使是放手了,也只是走走形式,草草收场后,赶紧进行预设的下一个环节,课堂很难有精彩的生成,即使有精彩的生成,教师也往往会忽视其价值所在,而是死拉硬拽把学生拉到课件上来。课件的使用如同放电影,看似整个过程很顺当,很完整,其实充其量教师也只不过充当了一个放映者的角色,学生也只是一个观看者。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就是由于教师没有处理好课件与课堂生成的关系,才会被课件牢牢地绑住了手脚。我认为课件是辅助教学的,对与课件上的内容我们应灵活应用。当课堂中出现一些精彩的生成时,我们宁可放弃课件上的内容,也要让精彩的生成闪现其光芒,让学生的再创造得以展现。如果学生在某一环节确实没有掌握好,教师完全可以回到某个环节重复放映讲解。

3、运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的关系

现在,大多数公开课上板书都被教师毫不留情地省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大屏显示。认真思索一下:大屏真的能代替板书吗?我想未必!大屏上的知识只能短暂保留,而对中学生来说很多知识需要在其理解的基础上不断重现,才能达到巩固和强化的作用。如果把重要的、关键的知识简明厄要地板书到黑板上,可以让其在本节课内随时参考,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因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同时,要更加精心设计板书,力求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的完美结合,突破教学重难点。

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势态,影响着我们的教学工作。但是任何一项先进的技术,只有加以合理的利用才可能有效地为我们服务。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但要深钻教材,还要努力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我们的数学课堂高效而富有活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愉快、高效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