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4
/ 2

浅议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

何永明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正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如何有效地进行学生培养,如果更好地对创业教育进行规范。本文将针对高职创业教育给予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作为第三张教育护照,可以缓解高职院校的就业压力,有助于提高社会就业率。创业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高职院校非常重视创业教育,但效果并不明显。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创业教育基因

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当前高职教育强调专业对口,过分强调“岗位型”人才培养,突出学生从事某项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大多数高职院校缺乏创业教育理念,不开设创业相关课程,也不开展创业活动,创业教育只是对专业教育和就业教育的补充。2012年8月,教育部发布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与教学基本要求》,要求本科院校必须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程;创业课程仍由学院自行决定。

(二)实践型创业指导教师匮乏

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指导教师队伍极为不足。从教师指导学生的时间来看,他们不可能长期与学生相处,而且大多数教师都有短期的指导行为。要开展长期有效的创业教育,必须依靠学校创业指导教师。目前,学校创业指导教师的主体是从事管理教学或学生就业指导。由于缺乏创业经验,这类教师很难解决大学生实际创业中存在的问题。然而,校外创业指导教师的管理体制还不完善,制约了校外创业指导教师的作用。国外大学在选拔和任命创业导师方面尤其谨慎。他们不仅选拔具有相当学术造诣的教授,还特别注重根据创业教育课程的特点,选聘具有创业实践经验的教师。

(三)创业教育没有形成规模

目前,高职院校只关注少数人的创业活动,而忽视了大多数人的创业教育。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只是少数学生的行为,并没有形成普及化的趋势。高职创业教育只关注少数学生的创业规划和经营,而忽视了对大多数学生的创业教育。为了培养学生老板,目前高职创业计划竞赛、创业报告和创业培训只允许少数学生参加,这只是少数学生的一项活动。创业教育并没有成为所有学生的正常行为,不利于培养全体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

(四)对创业教育效果的评价有失公允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深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创业教育基本上是以课堂理论教学为基础,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过分强调教师的教学,忽视学生的学习。目前,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仅限于理论教学,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创业能力要求较高的实践能力,其培养必须与实践密切相关;如果创业教育局限于知识层面,就无法培养创业能力,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创业教育不仅需要理论教学,更需要创业实践。创业能力是一种社会实践能力,其培养与创业实践密切相关。目前,高校评价体系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利于学生创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这是创业教育与其他自主教育最大的区别。用这样一个标准来评价高校创业教育,不难看出它们与现实的距离。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对策分析

(一)更新观念,将创业教育纳入教学体系

在《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宣言:前景与行动》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高校必须把培养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使毕业生“不仅能成为求职者,而且能成为就业的创造者”。高职院校没有意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而是把创业教育作为就业教育的补充,把创业教育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权宜之计。创业教育在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没有形成正常的教学行为,只有少数高职院校形成了一种教育探索行为。

(二)完善创业型教师和课程建设

解决创业型教师缺乏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合格的专职创业指导教师,完善校外创业指导教师制度。要加强创业教师培训,培养专业的创业指导教师,而不是把教师在职培训作为解决教师问题的根本途径。同时,要完善校外指导教师制度,实行企业家导师制,促进大学生就业。以“传、帮、导”为指导思想,签订导师指导协议,鼓励大学生获得创业经验,学习管理方法,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创业成功率。

(三)对全体学生进行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生活态度教育,其有效性并不一定与学生是否从事创业有关。对创业教育的内涵有误解。高职院校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全面、合理、科学地认识创业教育,把创业教育的本质扎根于人才培养中。在教学中,必须突出学生发展的核心目标,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成长。创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老板,更要培养全体学生的创业能力。创业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即使他们今后不从事创业活动,创业教育培养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也必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强化创业实践在效果评价中的作用

为了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高校必须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提供实践平台。创业教育是一种能力本位的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创业实践。从“学习”到“创业”,大学生必须以勤工俭学计划、创业尝试等实践活动为中介,这是大学生创业人才成长的基本模式[6]。过分依赖理论教学,盲目强调显性知识的学习,忽视创业实践的开展,不利于高职创业教育的发展。实践教学是我国高职创业教育与发达国家的最大差距,也是制约创业教育实效性的最大瓶颈。高职院校创业实践教学仅限于“自娱自乐”。许多创业竞赛最终被“异化”为激情演讲比赛。重形式、轻内容的活动违背了创业教育的初衷。外部制度参与程度低,直接导致创业教育效果不明显。为了增强创业实践的有效性,高职院校必须开放办学体制,将创业实践推向社会,使其在市场化的环境中直接成长。

参考文献:

[1]万言创业教育要走出校园【N].光明日报,201卜02一23(。4).

[2]席升阳.我国大学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26.

作者简介:

何永明

出生年月:

1981.11

性别:

民族:

籍贯(精确到市):

浙江义乌

当前职务:

当前职称:副教授

学历:本科

研究方向:高职教育

,计算机技术

作者单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单位所在地:义乌市学院路2号

单位所在地邮编:32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