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山传统民族文化“四宝”对学校教育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4
/ 2

马山传统民族文化“四宝”对学校教育的作用

韦飞灵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马山县白山镇城北小学 , 广西 南宁 530600

摘要:新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上新课改的不断推荐,学生的综合素养要也被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瑰宝,需要被一代一代的发扬并传承下去,民族文化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气节,爱国情结,可以促进学校教育。马山作为壮族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有着优秀的壮族民族传统文化。

关键词:马山;传统民族文化;壮族;学校教育

在当前一些校园教育中,依然深受传统教学理念的限制,将主要的精力都放到学生的文化教育上,常常出现文化科目占据传统民族文化活动课堂的现象。另外,学校在开展传统民族文化活动课程的时候,也基本上都是由学校进行策划,之后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只有参与执行的部分,并未直接参与到所有的环节中,致使活动价值大打折扣。开展能让学生心中产生共鸣的“传统民族文化”课程,引导学生在知行合一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

一、依托学校,让“传统民族文化”贯穿始终

(一)传统民族文化活动课保证每周一课时。

传统民族文化活动课程的目标主要由组织意识、道德养成、政治启蒙、成长取向组成。为了更好地开设具有针对性的“传统民族文化”课程,学校应积极开设系列活动课程,这样,既符合学生成长发展的认知水平及规律,同时又不会给教师增加工作负担,设计出的活动课程保质保量。比如,在主题为“我爱家乡”的民族文化主题活动中,学校各年级都开展了具有设计感的活动,分别是“家乡的歌”第一课、“壮族情”主题故事分享会、“我和家乡有约”照片展、“我和我的民族梦”主题演讲、“寻访新时代”汇报活动。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主题设有不一样的目标与难点,旨在让每个学生既能有所收获,又能针对不足有所反思。

(二)立足实际,“传统民族文化”主题教育活动贴近学生生活。

“传统民族文化”的开展形式须立足实际。比如,学校引导学生了解与马山壮族传统民族文化“四宝”相关的内容。学校传统民族文化基于学生视角,以小见大,从实际活动出发,通过校园电视台采访,借助现场连线、VCR、沙龙等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知晓原来“四宝”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用好学科教材,可以使得政治主题教育显得更加生动。教师可以结合这些其他学科,设计“传统民族文化”主题活动,这样既易于学生接受,又能让他们在活动中产生新的感想。

二、社会联动,在实践体验中内化“传统民族文化”

(一)以家庭为基础,提高“传统民族文化”课程的一致性和互补性。

每年寒暑假期间,家庭辅导员都会结合传统民族文化“家乡的美”“传承四宝”等活动,组织学生组建假日小队,制订活动方案,走进社区、走上街头开展主题活动。队员们亲身参与以“传统民族文化”为主题的假日小队活动,不仅感受到活动的快乐,还学习了许多马山传统民族文化知识,开阔了视野。活动后,学校动员队员在家庭辅导员的帮助下,将活动的经过、感受、体验进行整合。活动育人,实践内化,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

(二)以社会为平台,发挥“传统民族文化”课程的实践性和体验性。

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在“传统民族文化”课程中,如何真正引导队员从马山传统民族文化活动中汲取道德滋养和文化精髓,成为合格的小公民,是“传统民族文化”课程积极探索的命题。

三、平台展示,在仪式中升华“传统民族文化”的精神

(一)传统民族文化活动课程实施的原则

传统民族文化活动课程是中小学阶段中最为重要的一门课程,是引领学生健康成长、提升其思想道德素养的重要途径。全面加强传统民族文化活动课程有两个原则。原则一:需求原则。在开展传统民族文化活动课程的时候,应紧紧围绕学生这一群体的实际需求,将其作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立足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确保所设计的传统民族文化活动课程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传统民族文化活动课程中,并从中获得相应的教育。原则二:创新型原则。喧嚣在建设传统民族文化活动课程的时候,还必须要紧紧围绕创新性的原则,确保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新颖,吸引青少年和儿童积极参与其中,进而促使学生在活动参与的过程中,关注他人、关注社会,最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丰富传统民族文化活动课程内容,创新传统民族文化活动形式

针对马山传统民族文化活动内容、形式单一的现状,为了进一步提升传统民族文化活动课程的价值,促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均可得到一定的收获,必须要立足于当前传统民族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一方面,在丰富马山传统民族文化活动内容的时候,可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活动主题,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另一方面,还要创新传统民族文化活动形式。学校在加强传统民族文化活动课程建设的时候,必须要对活动形式进行创新,不能将马山传统民族文化活动局限在课堂、学校中,还要紧紧围绕“形式创新”的原则,不断拓展其活动的路径。具体来说,可组织学生开展“学旅”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拓展自己的眼界,并完成对学生独立自主的培养。

(三)内化驱动,全面助力学生成长。

丰富多彩的展示既能促进使学生内化“马山传统民族文化精神”,又让学生心中美好的品德不断生长。在传统民族文化员代表大会中,队员们履行职权成长为学校的主人。在外出研学中,学生们认真学习成长为革命先辈的接班人。为把学生培养成心怀美好品格的新时代好少年,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同努力助推“传统民族文化”课程实施,让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触动学生的心灵。

四、结束语

将马山传统民族文化融入校园教学当中,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传承和发扬壮族优秀的民族文化,让民族特色滋润学生的内心,伴随他们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韩彦军.以团队主题活动促进城郊青少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甘肃教育,2018,(79).

[2]王旭.“互联网+”背景下少先队活动融合文化德育的创新探讨[J].北极光,2018,(56).

[3]郭正会.以体验教育活动为载体的少先队文化研究——探索农村少先队活动文化建设[J].华夏教师,201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