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的几点经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2
/ 2

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的几点经验

龙志壮

广西梧州市岑溪市梨木镇河木中心小学 543206

摘要:语文学习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已经从基础的字词发展到写作教学,学生可以利用语言文字来初步感知生活并反映生活。如何借助形象科学的教学方法促使语文课多一些语文味,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是目前的一个教学难题。本文即立足于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主要谈论了笔者个人的几点教学经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教学经验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在课上能够独立进行文章的阅读,且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顺利完成课程学习。同时,学生自主性的凸显,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教师可以在当前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的引领下,不断促进学生在课上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体会到参与语文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在全程参与、全体参与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一、品读遣词造句,启迪学生智慧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决定了其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本就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一门语言,其需要学生在不断的应用过程中掌握技巧。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生活经验较少,学习能力还需要教师不断的培养,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是教师所必须做到的。教材中的许多文章文质兼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语言感悟训练,品味语言,通过诵读引导学生赏析,注意诵读过程中语句的音律、节奏、语调等,将学生代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之中,进而促使学生发现语言文字的精妙。

例如,《威尼斯的小艇》虽然是马克·吐温的一篇文章,但其翻译过来的文字仍然兼具形神、灵活多变,为学生展示了瑰丽的异国风情与小艇的独特作用。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这篇写景散文为学生诵读描写小艇的句子,在诵读的过程中为学生出示威尼斯独特风情的展示,包括威尼斯小艇的构造特点等,让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诵读以及具体图片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还要将威尼斯小艇与人们之间的密切关系引入教学,学习作者是如何将人物的活动与景物的描写联系起来的。

二、注重课堂互动,保证课堂教学节奏

就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而言,不少教师将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理解为吸引学生关注,调动学生注意力的策略,但其实师生之间的互动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水平和听课情况的主要手段,也是学生从教师那里获得学习信息的有效渠道。师生之间的互动不仅仅限于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高年级的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更加强调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到语文学习的本质。同时,课堂上的互动还能够起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调整课堂教学节奏的作用。课堂是一个动态生成的场地,因此学生在课上的生成需要教师良好的把握,是否及时与学生互动、如何互动等,以调整课堂教学节奏。

例如,《桥》这篇课文中所用的语言贴近生活,简练生动,在表达上也设置了悬念,文中多用简短的句和段来渲染气氛,增加文章的表现力,还应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学生在阅读时自然不存在问题,能够了解到文章描写的主要人物老汉的沉着冷静与舍己为人,但对文章的深入理解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帮助。从文学的角度上来说,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微型小说,因此教师在课上还要着重讲解小说的写作特点。通过上述教学重点问题,积极创设与学生互动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互动过程中全面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人物高尚的精神与品质。教师:“文章中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有哪些?请勾画出来并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人们在遇到洪水时的表现是怎么样的?作者对主人公老汉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描写?作者在描写老汉的喊话时大多用了感叹号,体现出来了老汉的哪些特点?文章为什么要以‘桥’为题?”

三、设计预习任务,培养预习习惯

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预习能力,但由于教师所设计的预习任务单一,多为观察生活、阅读课文、查找生字、体会感情等,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基础或学生是否对预习任务感兴趣。为避免预习形同虚设,笔者在教学中也进行了相关实践,试图通过为学生设计科学、合理、有趣的预习任务,增强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促进学生逐步养成正确的预习习惯。针对课文的阅读,除了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熟读文章以外,还要求学生查阅文章作者相关的故事或写作背景,鼓励学生在课上分享有关作者的趣事。不仅仅是古诗词的鉴赏,现代文的品读,都需要学生全面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这样学生就能够站在作者的视角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还能够减少课堂上教师的讲解时间,课堂真正变为学生探讨、探究的场地。

总之,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需要教师明确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学习能力,带领学生品读文章的遣词造句,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并逐步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对于学生而言均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曾炳仙. 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方法研究[J].基础教育研究,2018(07):49-50.

[2]高亚芬.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问题及发展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8(10):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