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戏剧表演音乐化,丰富小学音乐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1
/ 2

让戏剧表演音乐化,丰富小学音乐课堂

陈栎伊

上海市浦东新区万科实验小学 200000

摘要:受新课改影响,当前小学音乐学科虽然受到了更高的重视,其整体教学水平也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但从学科兴趣培养、核心素养发展的角度来看,却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而将音乐化的戏剧表演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则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基于此,本文对戏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相关教学经验,为戏剧表演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小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音乐素养有所促进。

关键词:戏剧表演;音乐化;小学音乐

引言:戏剧作为一种以动作、歌唱、对白等方式进行表演的艺术形式,其在表演、唱腔、伴奏等方面都与音乐存在着很深的联系,虽然从内容上来看,戏剧相对于小学音乐教学稍显复杂,但如果能够从中提取出音乐元素,并将其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出来,仍然能够使小学音乐课程内容得到极大丰富,同时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1. 戏剧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戏剧作为独立的综合性艺术形式,通常会包含文学、音乐、表演、美术等多种文化艺术元素,而从音乐教育的视角来看,其应用价值也同样可以从多方面得到体现。首先,当前我国的小学音乐教材虽然充分考虑了小学生音乐学习需求、知识基础与能力发展情况,具有着较强的针对性,但由于教材篇幅相对有限,因此往往很难满足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而通过音乐化戏剧表演的融入,则能够充分发挥出戏剧艺术在形式、内容上的多样化特点,使小学音乐课程内容变得更加丰富,进而满足学生音乐学习需求[1]。其次,戏剧表演通常会围绕某种故事或情节展开,具有着很强的故事性,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如果能够将戏剧表演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中,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必然会得到明显提升,其学习体验也能够随之得到优化。最后,戏剧本身具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如果能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通过戏剧表现的形式将其凸显出来,那么学生就能够受到良好的艺术、文化熏陶,进而达到“扩展艺术视野,提高审美水平”的效果

  1. 戏剧表演融入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1. 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戏剧的类型十分多样,在内容上也稍显复杂,对于很少接触戏剧的小学生来说,学习起来往往会显得比较吃力,尤其是在刚刚展开戏剧教学的情况下,其教学效果更是很难保证。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还需从班级环境及课余活动入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戏剧学习氛围,使学生拥有更多接触戏剧、了解戏剧的机会,并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戏剧的熏陶与感染,实现艺术素养的有效提升。这样在将音乐化戏剧表演融入教学中后,学生对戏剧会显得的更加熟悉,各种教学活动的展开自然也会变得更加轻松、自然[2]。例如在班级布置方面,可以选择在墙壁上粘贴一些精美的戏剧剧照、海报、戏曲脸谱,并在黑板报或宣传窗中对戏剧艺术的相关知识进行宣传,以帮助学生了解戏剧艺术。而在实践活动方面,则可以利用自习课或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观看戏剧表演、收听经典唱段等活动,在班级中营造出浓厚的艺术氛围。

  1. 尊重学生兴趣特点

对于小学生来说,戏剧的形式多样化与故事性特征虽然具有着较强吸引力,但面对不同类型、内容的戏剧,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呈现出明显差距,如果学生某种形式的戏剧或某个戏剧作品缺乏兴趣,那么课堂教学效果也会随之受到直接影响。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想实现对音乐化戏剧表演的有效应用,还需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并根据班级学生的兴趣特征来选择合适的戏剧学习内容,以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灯碗花开》这首山西民歌时,由于歌曲具有着真挚动人、情感强烈的特点,无论是旋律还是歌词,都极富表现力与感染力,因此教师完全可以先为学生播放蒲剧、晋剧等山西地区戏剧的相关视频,之后再为学生讲解《灯碗花开》的歌词内容,并鼓励其模仿戏剧的表演形式,尝试完成对灯碗花开的演唱。虽然从戏剧表演的角度来看,学生仅通过简单的观看后模仿,很难把握住戏剧表演的要点,但这种以模仿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活动,却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为其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而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生成与发展显然是非常有利的。

  1.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

小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如果教师以戏剧表演视频或乐曲音频为基础,要求学生进行“严丝合缝”的戏剧表演模仿,那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思维活跃度就很容易受到限制,并对音乐学科的课堂教学效果造成影响。因此为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教师还需在教学中放宽对学生的要求,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音乐理解来展开想象,对戏剧中的故事进行续写或改变,之后围绕改变、续写后的故事展开戏剧表演。这样一来,由于戏剧故事与自身音乐理解、想象相契合,因此在进行音乐化戏剧表演时,情感表达也会显得更为真挚,这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与音乐想象力提升都是非常有利的[3]。例如在学习《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这首歌曲时,教师就可以先为学生讲述一些革命时期青少年的英勇事迹,以激发其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感,之后鼓励学生根据革命故事展开想象,将少年英雄们保家卫国的感人情景及其英勇形象归纳整理为塑像造型,并在欣赏歌曲的过程对塑像造型进行不断调整。待学生确定塑像造型后,再鼓励学生随着音乐的伴奏开展英雄造型表演,并在间奏时变换动作、随机组合,表演英雄群像。在这样的表演活动中,学生虽然并未参与到歌曲的演唱中,其艺术效果与真正的戏剧表演也相去甚远,但却能够营造出崇高、肃静、积极的氛围,使学生带着崇敬、怀念的感情,在音乐中完成戏剧式的表演活动,同时加深对歌曲情感内涵、核心思想的理解,而这也正是小学音乐融入戏剧表演的目的所在。

结束语:总而言之,音乐化的戏剧表演虽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着很高应用价值,能够为课程内容拓展及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艺术素养提升提供较大帮助,但要想将其有效应用于实际教学,仍然需要在班级学习氛围营造、学生兴趣把握等方面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张春香.教育戏剧融入音乐课堂的尝试[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9(06):33-35.

[2]何洁莹.戏剧融入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北方音乐,2018,38(14):186.

[3]赵文静.谈戏剧元素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的运用[J].戏剧之家,2014(12):186.

陈栎伊 19891月 女 汉族 黑龙江大庆 研究生 上海市浦东新区万科实验小学 上海市浦东新区万科实验小学 二级教师 研究方向: 小学音乐教学方向 2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