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1
/ 2

科学建立环境管理体系的探讨 

王星博

保定市生态环境局涿州市分局 河北保定 072750

【摘  要】随着环境管理会计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发展以及世界各国对环保重视程度的提高,学者们开始关注环境管理控制体系的发展。通过梳理国内外环境管理会计、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控制体系的相关文献,指出现有研究内容的界限和交叉点,进一步明确了环境管理控制体系的定位框架、概念,并从时间、控制、管理层次三个维度构建了环境管理控制体系的三维模型。然后扩展了环境管理控制体系的影响因素和经济效果,并对环境管理控制体系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环境管理控制体系;环境管理会计;环境管理体系;文献综述   工业革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环境生态问题也愈演愈烈,从而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环保的关注。20世纪70~80年代,企业管理者、研究者首先针对传统会计忽视企业发展过程中损害自然环境的问题进行了修正,于是产生了环境会计(EA),其中环境管理会计(EMA)是企业关注的重点,因为环境管理会计是企业内部实施环境管理、核算环境管理成本与收益的管理工具。到20世纪90年代,学者们开始关注从战略方面考虑环境问题的环境管理体系(EMS),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管理标准,包括环境目标、环境管理实施过程等,但是对于解决企业实践中的环境问题仍然成效不大,对于环境信息的披露各个企业也是参差不齐。

 1 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环境问题不只是一个国家、一个区域的问题,更是全世界共同的问题。自进入20世纪以来,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突飞猛进,在一波又一波科技革命浪潮的冲击下,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不断涌现,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显著增强,生态恶化、环境污染、资源耗竭,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接踵而来。伴随着现代人类活动的增加,近几十年,全世界都切身感受到恶劣的环境正在慢慢侵蚀着我们的生存空间。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损耗、酸雨蔓延、淡水危机、空气污染、海洋污染、水污染、光污染、噪音污染、视觉污染,危险性废物污染及越境转移等众多方面的危机迅猛来袭,致使人类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生存与发展的巨大挑战。   2 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这是世界各国政府探讨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的第一次国际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和《世界环境行动计划》,同年第27届联合国大会还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上世纪80年代开始,欧美的一些公司为了提高在公眾中的形象,开始建立各自的环境管理方式,这是环境管理体系的雏形。1985年荷兰率先提出建立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概念,英国也在质量体系标准(BS 5750)基础上,制定BS 7750环境管理体系。英国的BS 7750和欧盟的环境审核实施后,欧洲的许多国家纷纷开展认证活动,这些实践活动奠定了ISO 14000系列标准产生的基础。1996年ISO 14001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s–Requirements with guidance for use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环境保护工作真正的注入标准化管理的思维。2015年,随着全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增多,本着与时俱进和对应现实的思考,ISO 14001经过2004年和2015年两次严格修订,因其最具科学的管理构架和缜密的管理流程,已经被视为国际公认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核心,被各国广泛采纳。   3 对标分解GB/T 24001-2016   我国实施了各种策略对环境进行全方位的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引进国际先进管理经验方面,一直紧密跟踪ISO国际先进的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先后颁布了GB/T 24001-1996、GB/T 24001-2004和GB/T 24001-2016。尤其是GB/T 24001-2016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O 14001:2015之精华。GB/T 24001-2016的主要核心内容、方法及管理模式是基于策划、实施、检查与改进(PDCA)的概念构建。通过前瞻性的视角,对环境、社会和经济三大支柱进行平衡,并最终实现环境建设良性可持续发展目标。   3.1 领导作用   GB/T 24001-2016标准强化了领导作用,领导作用在整个标准的执行过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核心作用,环境管理标准过程的各要素都和领导作用有关,并贯穿始终,决定着环境管理方法贯彻的结果。   GB/T 24001-2016规定了单位的最高管理者应从诸多方面证实其在环境管理体系中的领导作用和承诺。其中包括:对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负责;确保建立环境方针、环境目标和结果实现;确保环境管理体系在实施过程中的要求融入组织业务过程;指导支持员工在实施其有效性的过程中做出贡献;促进保护环境并持续改进等。   3.2 策划   策划是指实施环境保护过程中,建立组织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满足环境因素、合规义务、措施的策划等要求所需的响应过程。组织在进行环境管理策划时,应考虑到环境管理所提及的问题与要求,确保环境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其预期的结果;预防和减少不期望的影响,包括外部环境状况对组织的潜在影响;最终使整个策划能够实现持续改进。  

 3.3 实施   实施是指运行环境管理策划过程中,组织应建立、实施、控制并保持满足环境管理体系要求以及实施达到环境保护的目标,并有效改善组织的环境绩效。组织的管理环境体系在运行中的日常环境管理活动范围十分广泛,它包含着产品和服务生命周期所有的过程和活动,以及管理过程、支持过程等全部活动,并使得运行实施得到控制。   3.4 检查   检查是指组织应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其环境绩效。监视和测量是指为了判断是否达到规定要求或评价管理和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对重要环境因素运行、合规性义务、运行控制状态,组织的环境目标等要素进行定期测定。监视和测量的结果应是可靠的、可重复的和可追溯的。组织环境监视和测量获得的信息通过收集、分析、传递和反馈,以便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为持续改进环境绩效作出决策,并提供必要的依据。环境绩效评价的结果应作为管理评审的考核输入项之一。   3.5 改进   组织须对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进行监视、测量和分析、合规性评价和内部审核,才能充分了解环境管理体系运行的实际情况,发现存在哪些差距,从而寻找改进的机会。通过PDCA循环的模式对体系及其要素实施有效的改进,有效提高环境管理体系水平,增强组织的环境绩效。改进方式包括纠正措施、持续改进、突破性變革和创新等。通过改进在组织内营造一个自上而下的强化环境意识的氛围,包括增强风险意识、问题意识、管理意识和改进意识,真正做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4 结语   近年来,我国提出构建环境生态可持续发展等环境建设新理念,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要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些都体现出我国治理生态环境的坚定决心。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将助力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GB/T 24001-2016[S].   [2] 梁健,鲁树基.2015版ISO 14000系列标准培训教材:环境管理体系教程(第二版)[M].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2016.   [3] 黄进,林翎,王顺祺,等. GB/T 24001-2016《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理解与实施[M].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2017.

相关关键词

摘  要随着环境管理会计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发展以及世界各国对环保重视程度的提高,学者们开始关注环境管理控制体系的发展。通过梳理国内外环境管理会计 环境管理体系 环境管理控制体系的相关文献,指出现有研究内容的界限和交叉点,进一步明确了环境管理控制体系的定位框架 概念,并从时间 控制 管理层次三个维度构建了环境管理控制体系的三维模型。然后扩展了环境管理控制体系的影响因素和经济效果,并对环境管理控制体系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环境管理控制体系 环境管理会计 环境管理体系 文献综述   工业革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环境生态问题也愈演愈烈,从而引发了社会各界对环保的关注。 20世纪 70~ 80年代,企业管理者 研究者首先针对传统会计忽视企业发展过程中损害自然环境的问题进行了修正,于是产生了环境会计( EA),其中环境管理会计( EMA)是企业关注的重点,因为环境管理会计是企业内部实施环境管理 核算环境管理成本与收益的管理工具。到 20世纪 90年代,学者们开始关注从战略方面考虑环境问题的环境管理体系( EMS),制定了一系列的环境管理标准,包括环境目标 环境管理实施过程等,但是对于解决企业实践中的环境问题仍然成效不大,对于环境信息的披露各个企业也是参差不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