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及其风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4
/ 2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及其风险

周进亮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0089

摘 要:EPC工程总承包模式作为一种新型合同形式,在现阶段建设工程中应用广泛,尤其是在国际建设项目及石油化工工程中发展迅速。其管理模式区别于传统合同形式,风险控制要素也有很大不同。本文通过EPC工程总承包含义、模式特征等内容,对其风险控制流程及要点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EPC工程;管理模式;风险控制要点

EPC工程总承包的最大优势即可获得高经济效益,投标方可将管理权全权授予招标方,无需亲自管理。但是这一模式也使得管理承包方管理风险控制工作难度上升,因此需要在项目前期阶段将各类风险因素严加把控,及时预防项目开展阶段可能发生的各项问题。正因为此,EPC工程总承包成为了现阶段我国工程管理领域的重要研究话题。

1 EPC工程总承包概述

1.1 EPC工程总承包内容

大型建设工程项目数量随着经济发展与贸易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而开始爆炸式增长,施工技术与项目管理趋于复杂化,难度也提升不少。然而传统的以设计-施工管理(DB)为基础的分段管理模式已经达不到建设单位的相关管理需求,基于此,全新的EPC工程总承包合同形式被提出并普及。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最初于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兴起并发展,逐步占领工程管理市场,其管理模式总结来说为全方位、全过程的项目管理机制。

E5f519a61446f5_html_baf2132950ce5af5.png PC总承包工程模式(见图1)又称为交钥匙工程管理(Turnkey Project Management),指的是总承包单位受建设单位的委托,全权对整个工程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阶段展开全过程、全方面的管理任务,交付满足合同要求的工程,待项目完成后,承包单位按照项目合同中的质量、施工工期及造价预算进行项目清算。

图1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示意图

1.2 EPC模式特征

事实上,与传统承包模式相比,EPC总承包项目虽然能够获取更多经济利益,但其管理模式更加复杂,风险管理工作难度也非常的大。其中,承包单位在其中更是挑大头,在签订合同之后,需要负责从项目设计、材料和设备挑选与准备到施工、项目交付审核等阶段的所有工作,并且必须符合项目招标方的所有要求,因此,这种管理模式对于承包方的专业性、管理体系方面的要求都更加严格。具体特征有①权责分明;②提高项目运作效率,获取高效益;③总价合同;④总承包商对分包商负责。

2 EPC工程总承包项目风险分析

2.1 主要风险特征

通常来说,工程项目风险(见图2)具有不确定性、非计划性以及非故意等特征,并且具有四种具备要素,即风险因素、风险概率、风险损失和风险事故。EPC总承包项目一般分为客观风险、技术风险以及道德风险这三种。

首先,客观风险包含的因素有自然灾害、法律政策以及经济因素。自然灾害属于不可抗力因素,发生概率相对较高,只能采取积极应对措施加以预防;法律政策主要指因国家政策变化导致潜在风险增加;经济因素包含财务、设备、货币汇率、税率等多种内容,由于建设工程目标就是收取经济利益,因此承包方相对注重这一方面的风险控制。其次,技术风险主要包括管理人员素养和经验、管理技术等方面内容,其控制不当易进一步造成后续工作难度加大。最后道德风险主要涉及合同问题和承包商、分包商违约等企业道德行为,这类风险很可能造成项目无法顺利展开,面临更多经济损失风险。

5f519a61446f5_html_f8f9f6c5e2e3b35b.jpg

图2 EPC模式业主方风险承担示意图

2.2 风险控制及处理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转型,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也在不断进行革新,承包模式更加趋于多样化,从整体来看,EPC工程承包项目仍然占据建设市场重要地位,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从风险控制能力方面来看,我国EPC工程承包项目的应用环境不够完善,经验不足。因此,在EPC工程承包项目中,承包商应做好项目管理,尽可能降低风险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EPC工程总承包项目中的风险控制、处理策略主要有三大类,即风险预防、风险转移、风险分散,这三类处理措施均是目前建设工程中常见的风险控制手段。

(1) 风险预防

顾名思义,风险预防手段主要在于“预防”,旨在项目开始前就通过调研、审核等方式对潜在风险进行调查,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因此,在EPC工程总承包当中,相关管理部门应重点针对项目薄弱环节展开预防工作,完善相关风险控制手段,加强工程设计和施工阶段方案的审核与复核力度,规避潜在风险,避免因管理不到位而导致的经济损失。基于此,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建立、健全项目风险管理体系,实施科学化预防与管理工作,合理指导风险控制活动。

(2) 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指将项目中的一部分风险通过合理化方式进行转移,由第三方承担部分管理工作的一种控制方法,是EPC工程总承包的一种较为普及化的风险控制手段。一般来说,风险转移可通过“分包”形式转移,如涉及分包、施工分包等,实现项目风险控制。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经常使用的转移形式就是分包给保险公司,由其承担一部分风险。在此方式中,项目总承包单位利用人身伤害险、工程保险等将部分风险交由保险公司管理,以此来减少建设单位及总承包方的风险损失,保证经济利益。

(3)风险分散

EPC项目中的风险分散手段指的是,承包商利用与外部的合作,通过风险分散来降低其风险损失。在EPC项目承包过程中,风险分线一般是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来实现的,目的在于降低承包商在EPC项目总承包项目中的风险。国际上,风险分散的常见处理方式是通过联合投标,共同参与项目竞价,以此来达到确保承包方经济效益的目的。

3 总结

工程建设领域当中,风险控制算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模块,其管理质量足以决定项目开展情况以及完成质量。因此,承包商对于整个项目的全过程管理需要涉及到设计、采购、施工等各个要素,充分做好风险管理工作,尤其是在项目施工阶段,其风险管理起到决定性作用,需要重点关注。

参考文献:

[1]李爽.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北方交通,2018(05):156-157+160.

[2]胡志国.EPC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浅析[J].吉林水利,2008(12):60-62.

[3]齐宝库,郭亮亮,白庶.EPC模式及其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应用探析[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02):167-169+173.

[4]王伍仁.EPC工程总承包项目执行中的风险管理[J].施工企业管理,2019(09):61-63.

[5]王赢,王楠.国际工程总承包(EPC)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8,18(03):123-12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