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3
/ 2

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初探

徐灵军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人民小学章安校区 318017

摘要: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根本目的,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教育的主战场。本文重点分析当下小学生在数学解决问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培养的教学实施策略,以期望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关键词:解决问题 数学思维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到: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于我们小学数学科有其独特的核心素养,其中包括用数学观点、数学思维方式和数学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小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不再仅仅只停留在要求学生会解决已有的问题,而是要求学生自己能发现问题,会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基本目标: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这些都迫使着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现以下几个问题:(1)受应试教育影响,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重视正确率忽视问题的适时性,从而导致学生所提问题简单化;(2)学生缺少生活经验,问题不符合实际;(3)学生在读懂和信息的选择上存在问题。

基于以上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教学经验,提出以下几点教学实施策略。

一、创设合适教学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在创设情境根本意义是诱发学生提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寻找数学知识的源头,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思想,引导学生探索数学发展规律。因此我们创设的情境必须是符合小学生年龄的、符合数学学科特点的、适合数学学习内容。

  1. 情境生活化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只有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学生永远保持亢奋的学习状态”。《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数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各种地方的特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例如,在教学折线统计图时,根据目前新型冠状病毒全国确诊的人数,老师截取最近一段时间的数据作为教学素材,通过制作折线统计图,让学生分析疫情,增大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同时,时学生明白可以通过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

  1. 情境可操作化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智慧在手指尖上”。小学生有识字少,理解能力差,抽象概括、逻辑分析能力弱的学习特征。学生在亲自操作,亲自体验的过程中能更好的观察知识之间联系,更利于理解掌握知识。《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例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黄爱华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先提出“为什么下水道盖子是圆的”这一问题,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怎么把杯盖放入杯子里,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无论怎么转杯盖就是放不进去,黄特适时引导,使学生明白直径在生活中的运用,而不是干巴巴的给出数学书上直径定义。

二、合理安排探究过程

(一)探究过程的有序性

在教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如何进行问题的思考,要引导学生去反思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要引导学生去感悟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把“解决问题”过程分为三个,分别是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在阅读与理解中,让学生自己去观察问题、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获取有用信息,把信息转化为数学语言。在分析与解答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要学会等待,要给学生足够悟的时间和空间。在回顾与反思中,我们要要创设民主活跃的氛围,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整个解题过程的看法。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数学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99页《解决问题》一课时,先让学生阅读与理解把题干中描述的半杯,用数学符号杯表示出来,在分析与解答中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研究,在回顾与反思环节让学生回顾整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说说可以怎样验算,这个过程的关键点,所用到的知识。

(二)探究方法选择的多样性

每一个问题都有其独特性,每一类问题都有其共性,因此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探究方法。小学阶段主要有画图法、列表法、线段图分析法、估算法、比较优化法、多媒体演示法等等。例如,在认识圆锥这节课中,把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木棒,看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教师利用几何画板或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辅助工具,把转动的形状在白板上体现出来,学生观察它的形状,归纳出它的特征。

  1. 探究内容间的关联性

数学知识很少有孤立的存在,知识间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很少只用一种数学知识去解决的,往往需要多种数学知识的总和运用才能解决问题。探究内容的关联,有的是横向的联系,也就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有的是纵向联系,就是指同一学科间的联系。因此在探究的过程中要关注内容间的关联性。例如,《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与科学的《种子萌发实验记录》,通过计算种子数与发芽数计算发芽率,沟通了数学与科学的间联系,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三、设计恰当作业

(一)作业设计生活化

数学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它是枯燥无味的,因为每天面对数学公式、法则、数量关系等,除了解题再解题,计算再计算再无其他,所以小学生学习数学兴趣越来越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增加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低段学习统计《数据收集整理》这单元后,让学生亲自到学校附近或家附近路口统计车辆的通行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原因,让数学真正地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二)作业设计多解化

新课程标准把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拓展为“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力。”。在小学数学问题中,由于思考角度不同,可以得到不同结题方法,在寻找解法多样化的同时,拓宽学生思路,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组合图形面积》后,老师布置了如下题目:求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m)。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5f5093b442bbe_html_75945727da4bb45d.png
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师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解决的能力,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用数学的眼光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董宝书.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 [N].发展导报,2018-10-23.

[2]韩琴.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J].读写算,2015,(10).

[3]李进学.解析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9,(10).

[4]段慧琴.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方法.[J].学周刊,2019,(10).

[5]李媛媛.人教版小学数学“解决问题”内容分析与教学策略研究.学术论文数据库.2017.1.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