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2
/ 3

微课在儿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曲航菲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辽宁 沈阳 110022

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教育行业的创新变革,微课作为一种高度灵活的移动学习模式,在儿科护理学的教学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微课在我国护理教学方面的应用及教学方法,探究了儿科护理教学的特点和现状、微课在儿科护理学中的应用模式、微课在儿科护理学中的设计方法,对微课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综合价值评估,以期为儿科护理教学工作的多元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微课;儿科护理;微课教学;应用价值

作者简介:曲航菲 1982年6月 女 汉 黑龙江省大庆市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小儿神经内分泌遗传代谢内科病房 主管护师 本科 儿科护理教学,儿科临床护理管理工作 辽宁省沈阳市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1. 儿科护理教学的特点及现状

  1. 儿科护理学特点

儿科护理学是医学专业教学中重要的一门基础护理学科,儿科护理学的护理对象是儿童,儿童的身体及心理发育情况与成人相比,尚未完善,因此儿科护理相比普通护理,难度更大,对护理人员的知识储备、护理技能、细心与耐心、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更为严格。儿科护理学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儿科护理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还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儿童心理学、儿童发育特点与性格特征、沟通技巧能方面的知识,以应对未来儿科护理的重要工作[1]。儿科护理学课程的知识要点多、内容复杂、涉及范围广,学习难度较大,对教师来说,如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是儿科护理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7]

  1. 儿科护理教学现状

传统的儿科护理学教学模式,是以 LBL(Lecture-Based Learning)模式,即教师为主导的授课式教学方法为主,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向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是条理清晰,教师能够根据课本内容,对理论知识进行详细划分、解释、总结,并传达给学生,但其缺点是理论知识的内容量大、学生吸收起来非常困难,教学效率低,学生课业压力较大,尤其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教育革新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进步的医学事业发展,因此,儿科护理教学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一直都在寻求创新和突破。

目前,儿科护理学在教学方式上,除了传统的LBL模式,还引入了很多创新的教学方法,如问题情境式教学法PBL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以临床病例为基础的CBL(Case-Based Learning)教学法,微课、翻转课堂、互动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式教学法TBL(Team-Based Learning),临床技能模式教学方法等,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的使用,丰富了儿科护理教学的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在创新及应用上的不足,为儿科护理教学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全新思路[8]。未来的儿科护理学专业,将会向更加科学、更加有效、更加系统的多元化教学时代,不断迈进。

  1. 微课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1. 辅助传统教学

前文提到,儿科护理专业的主要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的LBL模式,教师将课本中的知识内容进行梳理总结,以理论授课的方式传递给学生,操作技能的实践培训由于受到场地、人员、资源的限制,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操作示教,学生在课后练习。儿科护理专业的课程知识较为繁杂,学生掌握起来难度大,花费的时间多,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较差。尤其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的不足,容易导致学生在进入真正的临床护理工作当中时,难以将课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转化,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不足。

微课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引入,可以弥补传统教学在趣味性、应用性、实践性等方面的不足,将课程内容进行有效拆分,将难点重点集中教学,以学生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传播。同时,微课短小精悍、灵活多变的方式,也让儿科护理专业的学习不在受到时间、地点的局限,学生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碎片化的进行学习,学习的节奏更加容易掌握。

  1. 以微课为基础的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可译为“颠倒课堂”,是指将课程内外的时间进行颠倒,将学习的主导权由老师转移到学生。翻转课堂的概念其最早起源于美国的一所中学,并迅速传遍全球,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上的时间进行主动的儿科护理课程学习,以交流互助的模式解决问题,课堂不再是教师主导的纯授课模式,学生可以通过翻转课堂,在课上实现自主化的学习安排,灵活控制学习节奏,掌握学习进度,提升学习效果。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学生可以把每一个线上学习的时间当做课堂,同时,他们也可以在课堂上通过学习微课获取自己想要获得的知识,教师可以通过授课与协作相结合的形式,将课堂时间由学生自主安排,促成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

翻转课堂模式是一种个性化、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它与微课的结合,可以让儿科护理的学习更加灵活、主动、个性化,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微课及翻转课堂的模式,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节奏,学生的参与感更强,收获的知识更加实用,学习质量得到提升。

(三)混合教学模式

所谓混合教学,就是将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与互联网教学的优势进行结合,以多元化的手段丰富教学工作,提升教学质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现代化的儿科护理教学工作中,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既可以发挥教学中的引导、启发、教授作用,又可以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方法,学生也可以灵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掌握自己的节奏,对自身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管理[4]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突出教学的多元化、多样性及适用性,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教学可以在任何地方以任何形式展开,而学生的学习也不再受到各种局限,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会成为未来一段时间,主导儿科护理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是顺应医学事业及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未来医学界所真正需要的高素质儿科护理人才的关键步骤[5]

  1. 微课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设计方法

(一)突出移动式、碎片化的微课设计

微课的设计要依循移动式、碎片化的设计特征,时长一般控制在十分钟以内,风格简约,符合潮流,生动形象,贴近生活。满足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知识点进行有效的传播[6]

学生利用微课进行学习的平台一般是电脑或者移动终端,因此,微课的设计要符合当今互联网思维的潮流,选择学生喜欢的风格,符合大众的普遍审美需求,切忌使用一些低俗、负能量的内容,注意设计美观、风格简约、内容准确、语言生活化[9]

(二)构建内容丰富的资料库,突出实用性

微课教学的设计除了短小精悍、灵活多变外,还应注重学生反复学习的需求,可以在学习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可能需要搜集多种学习资料,进行反复学习、反复研究,才能形成结论并记忆和使用,因此,微课资源应当可以保存和反复观看,教师可以将微课资源教师可以将儿科教学中所需要的微课资源上传至统一平台,配合课件、练习等内容,形成一个系统的资料库,学生可以在资料库中选择和筛选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三)构建微社区

互联网学习注重知识的交互性,微课即是一种学习资源,也是一种学习手段,微课要在儿科护理的教学中真正发挥作用,就应当建立体系化的管理社区,教师在平台中构建微社区,可以通过后台的管理督促学生完成微课的学习,观看学习进度,检查学习效果[8]。通过有效的监督反馈机制,将微课的作用真正落地,确保学生在微课的学习中有计划、有安排、有节奏、有收获。

(四)搭建交流平台

学习的过程也是交流思想的过程,互联网技术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交流形式更加多样便捷,微课的学习不仅仅是观看视频,而应是一系列结果的沟通与反馈,教师应当注重为学生搭建更加有效的交流平台,鼓励学生的自我表达,学生在学习中的感受、收获、难点,都可以通过平台进行有效的表达.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反馈,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模式,学生也可以通过彼此间的交流,达成共识,形成见解[9]

  1. 微课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1)研究对象:选取2017级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分为两个理论大班,选取其中一个理论大班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另外一个理论大班为实验组采用微课程辅助传统教学方法,分别90名。两组学生均由同一教师进行理论授课,并保证之前所学课程的成绩无显著差异。课前对照组按照教师的要求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自行预习;实验组则使用手机或电脑下载相关微视频进行预习。

(2)实验方法:

课前:

微视频制作:在《儿科护理学》课程内容中选取一个知识点进行微视频制作,教师为实验组学生建立QQ群,在授课前3天将微视频上传至QQ群中。学生可在线观看,也可下载至电脑或手机中学习。

课中:

老师与学生进行积极沟通,让学生对微课的制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微课的选题和制作方法更适合学生的需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考、质疑,创造有利于培养学生护理评判性思维的教学环境。

课后:

教师应针对已完成的教学活动进行教学反思以促进教学质量,学生在作业分享、学习测试评价和相互总结分析中实现对知识的进一步内化。

评价方法:

  1. 教学满意度调查

方法:使用自拟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表,划分为五级标准:非常同意、比较同意、一般、比较不同意、非常不同意,内容十项:1.可调动学习积极性;2.提高自主学习能力;3.提高综合分析能力;4.提高解决问题能力;5.提高团队协作能力;6.更多的参与机会;7.提高学习效率;8.更能牢固掌握理论知识;9.该教学能增进师生感情;10.该学习模式值得推广。

  1. 学习积极主动性

方法:使用学习积极主动性(active learning state, ALS)测量表,划分为五级标准:非常好、较好、一般、较差、很差,内容21项。

评价结果:通过此教学实践,可以清晰的发现,微课在儿科护理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满意度,强化学生在儿科护理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增进师生交流,是一种值得在儿科护理学专业教学中进行推广的教学方法。

表1 满意度及学习积极主动性分析

组别

例数

满意度

学习积极主动性

传统教学方法

90

78(86.67)

76(84.44)

微课教学方法

90

88(97.78)

87(96.67)

表2 不同时间实施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

组别

课前

课中

课后

传统教学方法

70(77.78)

75(83.33)

70(77.78)

微课教学方法

85(94.44)

85(94.44)

83(92.22)

通过此教学实践,可以清晰展示微课在儿科护理专业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教师应注重微课课题选择的可执行性,注重课前准备、课中控制与协调及课后的有效评估,落实微课的使用与儿科护理教学工作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的优势,突出主题,明确目标,拆分步骤,引导结论,同时注重微课视频应包含教学素材、指导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反馈工具等辅助性教学资源,注重该教学手段的综合应用,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微课是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下的新时代产物,微课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创新了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手段。未来的医学行业,充满机遇与挑战,多元化教学模式下的儿科护理教学,将会培养更多优秀的综合型人才,为医学行业的不断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李红燕,丁萍,宋真.微课在护理教学模式与实践中的应用进展J .安徽医药,2017,21 (02):204-207.

[2]徐文兰, 张阳. 微课在高职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思考[J]. 卫生职业教育, 2016, 34(10):99-101.

[3]赵红,姚平波,刘玉环,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蛇志,2016,28(1) : 108-109.

[4]余凡. 微课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 中国高新区, 2018(13):98.

[5]苏姗娜.浅谈微课在中职临床护理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26) :9 -11.

[6]于海英. 微课在中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17(2):118-120.

[7]周湘涛. 微课在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 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 2016(7):189-189.

[8]王静, 田智慧. 微课在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华护理教育, 2016, 13(6):417-419.

[9]罗丽芳, 寇桂香, 李娜,等.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卫生职业教育, 2016, 34(8):104-106.

基金项目:微观系统工程及 SIMPP 分析方法在护理学专业健康评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2016B-HL036)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6年医学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