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2
/ 2

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应用

邓颖 1 简啟波 2

1 广东弘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2 广东省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摘要:海绵城市建设是当今城市发展的热潮之一,广东各城市响应国家号召,积极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的研究和实践,但由于不同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不同城市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应用情况不一,其整体规划应用体系缺少统一的标准和模板,较难高效推广。本文倡导完善规划应用体系,在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中进行相应规定和设计,将建设思路设定好,区域指标控制好,建设要求落实好。

关键词:海绵城市、规划应用、透水、广东

1 引言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随后,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的法规政策和标准规范,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全国掀起了一股海绵城市建设的热潮,涵盖理论研究到规划实践,并在不同城市进行了探索。

广东水资源丰富、降水充沛,但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滞后,排水设施缺乏,近年来“水浸街”事件频发,各大城市纷纷出现城市洪涝灾害、热岛效应、地面沉降等城市问题,究其原因与城市透水率的迅速下降紧密相关,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紧急且必要。为此,广东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不断开展海绵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生态绿色城市相关实践。

2 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应用情况

广东在国内各大省份中较早地进行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城市透水性建设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推出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广东省城市低碳生态建设规划技术指南》、《广州市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办法》、《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引及标准图集》、《珠海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等规范标准,并进行了《广州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及实施方案》、《深圳市光明新区再生水及雨洪利用详细规划》、《珠海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5-2020)》等规划实践探索。

广东不同城市对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规划应用情况不一,其中以广州、深圳、佛山、珠海应用较好。以广州为例,一般会在规划条件中对新建住宅项目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指标和设施要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包括绿色屋顶率、建筑物室外可渗透地面率、道路及庭院渗透铺装率及下沉式绿地率,其中绿色屋顶率为鼓励性指标,其余为约束性指标;设施要求配建雨水调蓄设施、下沉式绿地、植草沟、雨水花园等。佛山、珠海一般会在规划条件中明确要求新建住宅项目年径总流量控制率的指标要求。其他城市,如中山、惠州,会在规划条件写明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应符合地区的规范和标准;但也有部分城市,如东莞、汕头,并未在规划条件中明确提及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总的来说,各个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应用情况差异较大,整体规划应用体系缺少统一的标准和模板,较难高效推广。

3 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应用体系

为促进各城市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充分落地,应完善规划应用体系,在不同层次的规划中进行相应规定和设计。

3.1 城市总体规划

要将海绵城市建设的要求落到实处,首先应该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进行介入,设置整体规划的思路和指标,从而对下层次规划进行指导。具体内容上,城市总规应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与发展思路,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专题研究,划定透水控制目标分区,并针对每个分区的特点,提出不同的开发控制策略。通过科学预测与分级设置,明确大型透水设施的总体布局与建设标准,提出透水型道路的建设比例,同时将海绵城市的建设要求融入生态绿地系统和城市雨水系统工程的规划设计中。

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在总规的基础上,进行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更为系统和全面地开展海绵城市建设。

3.2 控制性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和指标管控落地的重要规划阶段,通过规划布局、指标控制、实施管理等途径落实上层次规划提出的海绵城市控制目标与要求,建立涵盖用地规划、绿地系统、雨水工程的海绵城市规划指标控制体系。其中,用地规划指标包括容积率、透水率等控制指标;绿地系统指标包括绿地率、下沉绿地率、绿色屋顶指标等控制指标;雨水工程指标包括雨水流量、雨水水质等控制指标。在用地规划布局上,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与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安排,通过优化功能布局与细化用地分类,调整优化大型透水工程设施布局,落实大型城市透水设施用地,按透水设施设置标准安排好地块单元透水设施的类型与规模,衔接好不同城市片区、地块单元之间的透水、排水设施。此外,在道路交通、绿地系统、雨水系统等规划子项中也相应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进行相应优化。

3.3 修建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是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落地执行和检验的阶段,应在各建设工程的规划出让条件中落实其所在地块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制定的海绵生态建设控制指标,包括绿地率、透水铺装率、下沉式绿地率、屋顶绿化率等透水控制指标。在建筑设计、交通设施、场地设计、公园绿地设计等方面,结合建设工程特点针对性采用适用的透水工程设施,同时适当减少地面停车泊位比例,在非机动车道、户外停车场和其他硬质铺地优先采用透水铺装。在满足建筑间距、道路后退距离、建筑日照等基本建设标准,以及居民日常活动需求的基础上,确定所采用的透水工程设施的类型、规模、位置、竖向设计及管理措施等内容。

4 结语

广东进行海绵城市建设具有良好的现实条件,也同样具备扎实的规划实践基础,应积极探索出一套合理的规划应用体系,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将建设思路设定好,在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将区域指标控制好,最后在修建性详细规划阶段将建设要求落实好。在不同层次的规划设计中,拆分好海绵城市建设的重难点,具体的指标则结合不同城市的现实条件和发展情况制定,一城一指标,提高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应用体系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 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绿地规划探索——以南昌市为例[J]. 胡而思,李桂章,杨帆. 包装世界. 2016(05)

[2]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J]. 邓国安. 建材与装饰. 2016(26)

[3] 我国海绵城市建设配套机制与保障措施现状与建议[J]. 俞茜 李娜 张念强. 水利水电技术. 2020(S1)

作者简介:

邓 颖,女,硕士,注册规划师,广东弘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简啟波,男,注册规划师,广东省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