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实施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1
/ 2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非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实施效果观察

邓娟

宁乡市人民医院, 湖南 宁乡

【摘要】目的:为提供更多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依据,本文观察了临床护理路径在其中的实施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44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组护理治疗,组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患者2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将最终两种护理方式的实施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护理后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患者最终临床治疗有效率也较高,且发生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及住院时间均较少,两组指标数据对比存在的差异值较大(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护理治疗中,可使患者心功能水平有效改善,减少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和住院时间。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效果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一种高发的心血管危重症,该病已成为目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由于发病后病情比较危急,且病情发展较快,因此需要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有效的治疗,才能最大限度减轻疾病对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的威胁。为此,本文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运用了临床护理路径配合,并将其应用价值在下文中给予研究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44例观察病例为我院2018年7月-2020年7月收治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2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12例,女性患者10例,年龄均值(62.0±3.2)岁。观察组患者中有13例男,9例女,年龄均值(62.5±3.3)岁,两组患者资料对比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添加临床护理路径,①风险评估:患者入院后立即开展基础救治措施以及相关检查,并为患者建立个人档案,详细填写患者病情、发病时间、意识状态以及心理状态等,根据掌握结果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方案。②优化急救流程:救治过程中要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缩短患者入院办理各环节,同时要迅速给予患者有效吸氧以及建立输液通道,同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变化情况,针对意识清醒患者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认知教育以及心理疏导,最大限度缓解患者的过度焦虑恐慌情绪,以便提高治疗效率。③并发症预防:要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给予有效吸氧处理。每日定期对患者进行叩背排痰以及吸痰处理,在过程中要严格做到无菌操作,避免肺部感染发生;并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痰液排出,以便确保患者呼吸畅通。并要定期对患者进行体位调整,帮助患者进行肢体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避免压疮以及下肢血栓发生。

1.3观察标准

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脏功能指标改善程度采用我院自制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对比,总分值为10分,分数越高表明心功能改善越好。记录两组患者发生的不良心血管事件情况及住院时间并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SPSS20.0为本文数据分析统计软件,(5f4dffd0e85f0_html_1fd5ae32fa445ab9.gif ±s)和t检验/n(%)和x²检验为此次计量和计数资料描述方法,当两者数据存在显著差异时为P<0.05。

2结果

2.1对比两组临床各指标改善情况

记录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治疗前的心功能结果显示差异数值未达到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护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占有显著优势,且发生的不良心血管事件以及住院时间均较少,组间指标差异数值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1对比两组护理效果(n=225f4dffd0e85f0_html_1fd5ae32fa445ab9.gif ±s)

心功能/分

住院时间/d

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后

干预后

观察组

6.3±0.4

9.4±0.5

8.2±3.5

2(9.1)

对照组

6.2±0.2

8.3±0.3

11.6±3.8

8(36.4)

T/

1.0488

8.8483

3.0868

4.6588

P

0.3003

0.0000

0.0036

0.0308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等特征。而急性非ST抬高心梗通常是由动脉硬化斑块破裂所致,其心电图显示急性心肌缺血性损害,但不存在ST段抬高现象。该病若救治不及时,会加重对心肌的损伤,从而会导致患者出现心衰症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所以,针对急性非ST抬高心梗患者应积极采取多方干预,最大限度提高临床救治效率,是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1]。为此,本文章中对急性非ST抬高心梗患者采取了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最终所取得的应用效果较好。该护理措施主要是通过及时对患者开展风险评估,能够迅速掌握患者的病情以及存在的危险因素,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确保了临床护理的准确性;并及时为患者开展优化绿色通道检查流程,从而避免了检查阶段延长救治时间;并在救治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认知以及心理干预,不仅提升患者的认知度,并能最大限度缓解患者的过度焦虑情绪,因此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并发症预防以及日常监护力度,最终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减少患者救治期间并发症发生几率,最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2]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措施对提升急性非ST抬高心梗患者的救治效果以及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桃燕.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的护理效果[J].饮食保健,2018,5(020):206-207.

[2]逄锦,张静萍,柏晓玲,等.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患者护理路径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19,34(05):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