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病局部用药的现状及展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31
/ 2

口腔黏膜病局部用药的现状及展望

张福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呼和浩特市口腔医院 010030

摘要:口腔黏膜病是口腔的常见病、多发病, 而且多为慢性病, 其中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口腔扁平苔藓和灼口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三大疾病。近10年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 环境污染的加剧, 社会压力的增大, 以及饮食结构、心理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口腔黏膜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原来不常见的疾病已变为较为常见的疾病, 如口腔念珠菌病、寻常型天疱疮和自伤性溃疡等。虽然口腔黏膜病发病率不及龋病和牙周病高, 但对健康的危害性比较大, 不仅影响患者讲话、进食、吞咽和张口等生理活动, 而且影响患者美观、心理和生活质量, 甚至危及生命。因此, 对口腔黏膜病早期诊断, 及时系统的规范治疗, 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口腔黏膜病局部用药;现状;展望;

分析口腔医院门诊口腔黏膜病的分布及临床用药特点。分析科室各种疾病的处方分布情况及各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分析处方量排名前三位的疾病进行具体的用药情况。用药特点以局部结合全身用药及中西药结合治疗的方式为主。医院口腔黏膜病病种分布较广,药物治疗方案也较为合理,但存在一些超说明书用药现象,需要相关指南来进一步规范。

一、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9口腔黏膜病科电子处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研究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计算不同疾病在处方中所占百分比,总结口腔黏膜病科的疾病分布情况; 将处方药物参照《新编药物学》的相关标准分类整理,通过计算各类药物在处方中所占的百分比,总结所使用药物的种类和剂型; 分析处方量排名前三位的口腔黏膜疾病的用药方案。

、结果

各种疾病处方分布情况我院2019 年门诊总处方量为16200张,其中口腔黏膜病科总处方量为1588张,占全院门诊总处方量的9.8%,主要涉及19 种疾病。其中口腔扁平苔藓( OLP)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RAU) 、灼口综合征( BMS) 的处方量最多,分别占口腔黏膜病科总处方量的百分比为51. 6% ( 819 /1 588) ,21. 9% ( 348 /1 588) ,4. 6% ( 73 /1 588) 。常见疾病用药特点处方数量排名前三位的口腔黏膜科疾病分别为OLP、RAU 和BMS,常采用局部和全身药物治疗结合及中西药结合的治疗方式。

三、讨论

口腔黏膜科常用的口服药物中,免疫调节剂类使用率最高,主要用于OLP、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等疾病的治疗,中成药使用频率次之,且涉及种类较多。单一的中成药治疗疗程长,但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 而单一的西药治疗,疗程短、易复发、有一定的不良反应。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和免疫抑制的双重作用,中效激素泼尼松片较为常用,根据患者病情决定药物的使用剂量与疗程长短。此外,我院抗菌药物主要为第一、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或奥硝唑,抗真菌药物主要是制霉素片。此类疾病治疗过程中还可辅以维生素、微量元素等。针剂常用于治疗萎缩性舌炎。本结果显示,我院口腔黏膜疾病涉及范围较广。OLP、RAU 和BMS 处方数量最多。药物治疗是口腔黏膜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通过局部与全身药物相结合及中西药结合的的方式,可有效控制病情或使某些疾病痊愈。OLP 是一种由淋巴细胞介导的慢性或亚急性潜在的炎性口腔黏膜病。由于病情常反复迁延,难以根治,现主要以缓解疼痛、治愈糜烂、降低癌变潜能为治疗目的。全身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多有明显不良反应,因此常将局部外用药作为一线用药,但长时间应用仍需密切观察,以防止出现肾上腺抑制和继发念珠菌感染以及由此演变成的全身用药可能。曲安奈德口腔软膏或地塞米松片剂( 碾碎) 为局部常用的激素类药物,对于病情急性加重或病变广泛者,则应系统使用激素,如醋酸泼尼松片,采用小剂量、短疗程的给药方案。而对有肾上腺皮质激素禁忌证或疗效不佳的患者,可选择使用二线药物免疫调节剂,如白芍总苷胶囊、羟氯喹片等。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均应注意避免机会菌感染,对于迁延不愈的OLP 常伴发念珠菌感染,抗真菌药可用制霉素片( 碾碎) 或碳酸氢钠液等。从中医角度,OLP 患者治疗大都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滋阴降火为主,如可使用口炎清颗粒、活血止痛胶囊等中成药。口腔黏膜病要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临床治疗方式主要是局部结合全身治疗。中西药结合虽能扬长避短,达到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绝大多数研究仅局限于临床疗效的观察阶段,未满足随机对照双盲的试验设计原则,因此规范科研设计,探索治疗机制为中医药治疗口腔黏膜病急需解决的问题。我院用药基本合理规范,对临床用药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也存在一些根据临床经验用药的超说明书用药现象。因为在国家基本药物中,缺少治疗口腔黏膜病的专用药物,若严格按药品说明书,可以使用的治疗药物很少。因此,希望相关部门可以针对超说明书用药尽快制订指南或规定,以便指导和规范医疗机构的超说明书用药现象。局部用药的研究与开发绝不仅仅局限于以上题目,临床医师如与药物及制剂研究人员共同协作,将会发现更多可深入研究的课题。研究人类功能基因的关键技术是细胞水平的功能筛选技术,特别是新药开发中应用高通量和高内涵筛选技术,这将在功能基因研究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局部用药的研发同样也可达到高科技水平与创新。通过实验研究将能揭示:各类剂型时病变黏膜上皮的吸附时间与载体药物释放度的药效;局部用药如何抑制炎症细胞,抗自由基、抑制炎症介质释放和抗炎介质的效应;药物对上皮细胞分化生长调节和凋亡的影响;对口腔黏膜腔上皮细胞作用明确的分子靶点以及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毒性等指标。这需要有更精确与更灵敏的手段对药物研究指标进行测定。可选用智能化细胞筛选、体内体外信号测试、微流体操作系统等技术来实现。比较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更具有优势的前沿研究技术可用于分析机体组织器官在病理、生理过程和基因变异中的代谢变化,这一技术的应用将为新药及其剂型的开发和研制提供一个崭新的平台。在开发新剂型口腔黏膜局部用药的过程中,如能应用多种前沿技术,将会大大提高对口腔黏膜病在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的认识,推进口腔黏膜病的应用性基础研究进程。口腔黏膜病除了全身治疗外,局部用药是必要的治疗手段。它可避免肝、胃肠道的首过作用,减少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局部用药在各临床学科中均有广泛应用:如中医、外科、儿科、眼科、妇科、五官科及皮肤学科等,尤其在皮肤科中有着更广泛的应用。消化科亦用局部药物保护胃黏膜;呼吸科使用粉末剂吸人替代或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炎、气管炎和哮喘;免疫科使用胰岛素粉剂吸人治疗糖尿病等。通过口颊及鼻黏膜用药可替代全身给药已为国际共识。

许多口腔黏膜病的病因尚不清楚,疗效尚不满意,因此,需要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对口腔黏膜病局部用药的研究亦应列入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希望在不远的将来,口腔临床医师能与药物学、制剂学的研究人员共同协作,开发出适合于口腔黏膜环境特点、并配有相应涂药器的新剂型口腔黏膜局部用药,这将是广大口腔黏膜病患者的福音。

参考文献:

[1] 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黏膜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周红梅. 口腔扁平苔藓诊疗指南( 试行) [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7,47( 7) : 399-401.

[2] 程斌,李秉琦,洪筠.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药物治疗[J].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7,16( 6) : 482-483.

[3]张新. 白芍总苷和维生素B2 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疗效评定[D]. 银川: 宁夏医科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