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院校法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31
/ 3

关于高职院校法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刘亚芳

许昌电气职业学院 河南许昌 461000

摘要:随着教学事业的不断改革和进步,我国的教学体系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高职院校的教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具有良好的发展空间。高职院校不仅要为社会提供单一的技术人才,更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高职院校,法律教学应注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正确定位人才的发展方向,提高高职院校法律教学氛围,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方式,改善法律教学在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从而为社会输出大量的人才。因此,研究法律教学的有效途径对高职院校的法律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法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引言

高职院校法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是我国传统法学教学的突出特点,这种传统的法学课程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严重制约和束缚了学生的法律思维,阻碍了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纠纷能力的提升。因此高职院校法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既具有必要性,更具有紧迫性。实践证明,高职院校法学课程完全沿用高校法学或非法学专业的教学模式显然是行不通的。

1高职院校法学课程教学模式现状估价

受中国法学教育大环境的影响,要从总体上评价高职院校法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是非常困难的。本文比较赞同何美欢教授的基本判断:在传授知识层面上,中国法学教育基础薄弱、覆盖面窄;在技能训练上则缺位空白”。这一判断折射到高职院校法学课程教学方面,同样存在着共性。法学课程难以保证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是课时不足、教学方式单一,纯粹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制约了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的实现。国内学术体制、职称晋升、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制度性问题,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教师在教学上的投入以及改进教学模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法学课程体系逻辑性强,需要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法律哲学思维。通过法学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改革,使难以理解和掌握的法学知识变难为易,把法学知识的技术性、抽象性变得具体而现实。法学学科具有较强的技术和抽象性,但很少涵盖道德性规范,所以对于学习法学课程的学生来说比较困难。如果要对这门课程有更加熟练的理解和运用,需要师生在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上寻求突破与创新。另外,从高职院校法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外部环境或条件而言,总体是多方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校方教务忽视教学、代课教师轻视教学、上课学生无视教学。校方教务部门在课时总量设计、代课教师在潜心推进教改、学生在专心努力学习等方面均安排的不够、准备的不足。教师教学纯粹以讲授为主,教学内容不同却仍采取单一固化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僵硬呆板不灵活,更是缺少以案释法、案法结合、实地现场法庭观摩等特色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之课程效果考核评估形式化色彩浓厚,法学课程教学模式偏离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路径成为必然。

2当前法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没有在法学新课导入中有效运用微课教学

在当前高校法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伊始就直接进入正题,开始讲解法学的相关知识点。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下,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得不到激发,教学的效率十分低下,教学的效果不明显。因此,我认为在法学新课导入阶段运用微课教学的方法,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提升教学的效率。

2.2没有在法学理论知识讲解中运用微课教学

在当前高校法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是利用讲授法向学生们讲解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而法学理论知识不同于其他的学科,其知识点较多,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且在短时间内学生们无法有效理解。那么,教师通过讲授的方法讲解知识点,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们无法有效学习法学的理论知识,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十分低下。而导致这样的问题,我认为主要是教师在法学课堂教学中没有利用微视频辅助教学所导致的。因此,在微课视域下的法学教学改革中,教师要着重去解决这个问题,提升教学效率,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

2.3没有在法学实践教学中运用微课教学

在当前高校法学教学中,有很多的课程是需要学生们根据相关的案例进行分析学习的。但是当前的实践教学中,教师基本上是利用文字资料的案例让学生们进行分析,这样的教学方法就会直接导致一个问题,即学生们无法直观地分析和认识案例中表现出的相关知识点,无法有效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和学习。因此,教师在法学实践教学中还要利用微课教学的方法,展示相关的案例,让学生们进行分析和学习,提升学生们对相关案例的分析理解能力,促进学生们的全面发展。

2.4没有利用微课对学生们进行考核点评

无论是什么学科的教学,考核点评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当前高校法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考核点评中主要是通过理论知识考试的方法对学生们进行考核点评。而学生们在面对这样的考核点评时,一般只能通过死记硬背相关的知识点应付教师,在考核结束之后,很快就会忘记相关的知识点,不利于学生们法学学习的长期发展。因此,我认为教师在法学考核点评中,可以利用微课解决这个问题,改善考核点评的方式,促进学生们的长期发展。

3法律教学改革模式路径研究

3.1优化法学课程结构

在高职院校内部开设的法学专业课程,需要结合实际的教学目标以及国家最新出台的课程改革目标,并以高职生的学习需求为导向,来有针对性地优化法学课程结构。在设计法学课程时,要注重法律课程的实践性,针对学校内部法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来设置符合法学教学改革的法律课程。此外,高职院校还需要给经管专业、建筑专业、财经专业开设与专业相关的法律课程,进而提高学校内部不同专业高职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知识应用能力。此外,学校还需要加强对于法律课程的考核,增加法律课程的学分,以及增加法律课程内容。在整个高职生学习过程中,提高法学课程占比。高职院校要结合不同专业对于法律知识具体学习状况,设置合理的法学课程体系。此外,将公司法、知识产权法都纳入高职生的法律课程体系当中,通过合理地设置法学课程内容,就会大幅度地提高高职生的法律意识,以及促进高职生法学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

3.2改革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在高职课堂设置活动的方法,来增强法律课程的趣味性。教师重点在课堂上培养高职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置一些趣味活动,来调动高职生的积极性。此外,通过开展社会的实践活动,来激发高职生对法律知识的热情。在推动高职院校内部法学教学改革过程中,将提高法律专业高职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改革的目标,为社会提供优秀的综合性法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发挥高职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来激发高职生的思考,逐步培养高职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教师在上课之前要深入地研究课程的内容,开展备课工作,并结合课程的重点内容设置一些关键性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提问,以此来激发高职生的思考。在设计课堂问题时,要保持与课堂内容相一致。例如,教师在讲解公司破产中的财产分配问题时,教师可以以国内三鹿奶粉事件作为法学课堂讲解的案例内容。如教师提问如果给使用毒奶粉的人开展赔偿以及赔偿权的相关问题,通过一系列提问可以促进教师与高职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沟通,进而深入地研讨法律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路径和方法。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通过开展小组讨论的形式,来促进高职生自主地学习,相互配合和协作。

3.3开展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在推动法学课上的改革中,要增加法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内容。通过给高职生设置适当的法学实践课程,来提高高职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学校也可以与企业进行合作,建立企业合作平台。通过合作平台的形式,来帮助高职生到企业进行实习,以了解企业经营中在的法律纠纷问题,以及如何将法律知识运用到实际的问题解决过程中。此外,高职生要在实践平台上积极学习以及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内开展法律知识的比赛、竞赛活动以及模拟法庭的形式,来促进高职生灵活地应用法律知识。

3.4对接技能鉴定

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应用性能力,学生热衷于追逐双证(毕业证、职业技能资格证)。因此,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再是学生拿到毕业证就算完成了高职阶段的学习,而是与就业创业相衔接。特别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对高职学生通过职业技能资格鉴定的要求更高更严,这就要求教学课程的设计要强化突出职业技能资格鉴定考试的适应性和有效衔接。

3.4发挥电教优势

多媒体教学设备是电化教学的载体和平台,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催生了多媒体教学手段,为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提供了抓手。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可视性、便捷性、先进性使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网络技术的一个主要优势是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块、教学方法等的快速传输,实现最大限度的优势互补。通过相互交流,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网络教学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教学改革中师资力量不足、教师素质不达标的问题。同时多媒体教学模式,还可以把法学理论知识,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变成直观的音频和视频形式,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为提高。

3.5加强师资培养

为适应新课程改革,高职院校法学教学模式改革应强力提升改革的实效性,促进学生法律素养的养成,突出课程改革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针对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法学教师教学理念落后、不适应新教学模式要求等问题,教育师资管理部门应积极开展培训工作,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融入教师教学之中,鼓励教师进行法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大力聘请优秀教师传授教学经验,不断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的创新意识。为建立科学有效的就业需求指标体系,保证教学质量上档次上台阶,学校应跟踪并及时调整法学教学评价标准,降低应试成绩的比重,同时将学生对法学运用能力的考核纳入综合素质考核以及教师教学评价考核体系之中,从而使教学评价标准和模式方法更加科学规范。

结语

在高职院校法学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教师应及时转换角色,由传统型的课堂主导者逐渐向现代型的学生学习主体的参与者和引导者转变。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并且运用有效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法律哲学的兴趣,从而养成自主学习和探究实践的良好习惯。高职院校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高等教育的半壁,改革开放以来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的合格人才,教师应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教学目标,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法学教学模式的改革设计才能彰显出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参考文献

[1]葛云松.法学教育的理想[J],中外法学,2019(2):285.

[2]胡忠惠.法学教育中引入情境模拟教学法探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9(4):150-152.

[3]周赞梅.高职院校法律基础课教学模式的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20(6):143-144.

[4]李文发.浅论法学教育改革的若干问题[J].教育与职业,2019(27):16-17.

[5]夏燕.法理学教学改革的一点思考谈“互动式”在法理学教学之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20(20):88-89.

[6]陈虹伟.访何勤华教授———实现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良性互动[EB/OL].http://www.sina.com.cn.

[7]谭世贵.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改革与协调[J].法治论坛,2019(2):1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