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小学体育教学如何实施德育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31
/ 1

谈谈小学体育教学如何实施德育教育

黄焰

通川区七小新锦学校 四川达州 635000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是非常讲究策略和艺术性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德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切实有效地实施德育教育,值得我们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深入探讨。

  1. 及时建立课堂规则

在小学生体育课中,教师应制定一定的课堂规则,开展课堂日常教育。课堂规则在建立过程中也具有德育渗透的功能,好的规则可以使学生积极遵守规则并成为一个有礼貌、有纪律、思想积极的好学生。当小学生的活动受到体育规则的约束时,学生就可以通过体育活动强化规范意识,使学生自觉遵守规则。排队训练不仅是锻炼学生身体的重要课程,也是提高学生集体意识,遵守组织纪律的有效手段。作为一项集体活动,在队列排练过程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和谐统一。但由于小学年龄小,个性活泼,自控能力不强,所以在练习过程中往往会暴露出一些不良习惯,这时教师就应该对学生的行为实施有针对性的纠正,使他们意识到这种行为会影响其他学生,帮助学生更加专注于训练,达到改善组织纪律,实现文明教育的目的。

  1. 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小学体育教学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举措,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树立健康意识,从而实现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体育教师需要提高体育教育水平,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平衡学生的身心发展。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教师采取体育教育可以有效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帮助他们正常发育,使其身体健康得到保证。通过将体育教育渗透到体育课中,学生可以建立对身体美的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健康才是真正的美,并能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1. 不断提高安全意识

学生在参加某些运动项目时,如果没有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就容易发生意外,不仅会对学生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还会影响体育教学。因此,教师应加强责任感,增加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次数,以便于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避免体育课堂教学中发生意外事故。

四、培养道德意识,促进心理素质的提高

小学生的体育行为特征明显,所以当学生难以开展活动时,教师应对其进行详细观察,对学生的心理进行适时调整,使其克服心理困难,提高自身的体育水平。参加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并能培养他们的道德素质,在开展体育活动时,教师应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并鼓励学生使他们增强自信心,帮助他们克服缺点,还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和进度,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科学合理,从而达到提高体育锻炼水平的效果。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的身体潜能,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使他们养成勇敢、无畏和诚实等优秀品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人才。

五、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团队精神

学生可以学习他人与同龄人的成功经验,通过合作和竞赛活动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以团队形式开展的大多数运动以及团队中的各种体育活动,都可以以班级,小组为临时组成团队。在一个小组项目中,该团队就是身体活动的基本单位,并且身体活动对团队意识的形成非常有利。由于小学生自律能力差,体质虚弱,加之安全意识也弱,这就要求在体育课上,教师一方面要组织纪律,另一方面要时刻注意学生的安全,防止运动事故发生。教师应该认识到,对一个学生的团队能力的培养其实不仅仅是为了在当前阶段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能够跟上教师的教学布置,更加重要的是,这样的教学能帮助学生逐渐的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同时也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强化自己的合作能力,明白只有大家通过相互帮助、共同努力,才能够有效的解决好面临的团队性问题。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要发挥好自己的特长,帮助团队更好地进行尝试和探索,让团队有效地解决好面临的问题。在上课之前,教师要训练学生,告诉他们不遵守纪律的危险。大多数学生都会听从劝告,抑制自己不说话和玩耍,并认真听讲。而对于“固执”的学生来说,教师不能简单地直接进行惩罚,而是可以采用一些来自教材的游戏,而且游戏必须与纪律有关,要求学生都要遵守纪律,遵守规则,使那些“固执”的学生遵守规则,积极配合老师的要求完成整个游戏,然后取得好成绩。

在体育教育中,德育教育可以实现学生身心平衡发展,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不仅要保证学生的体育锻炼,还要使学生建立以体育为美的意识。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树立良好的德育品质,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素质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