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微型日记成为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阶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27
/ 2

让微型日记成为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阶梯

徐娅

浙江省台州市文渊小学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我以“微型日记”的习作为抓手,让学生抓住生活中的线索,在活动中创作,在创作中实践。于是,通过有效的指导课,激发学生写微型日记的兴趣;开展各种丰富的集体活动,让学生进行“微”创作,叩开学生写作之门;进行多元化的评价,把学生带上写作的绿色通道上,让学生爱上写作,改变学生“难为无米之炊”的习作困境。让微型日记真正成为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阶梯。

【关键词】 微型日记 指导课 活动 多元化评价

害怕写作文,似乎是很多学生的通病。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经常抱怨作文难写,或者说无题材可以写。作为老师的我们,也常感到的困惑:学生是越写越差,教师是越改越生气,我们在学生身上花费很多力气,可最后收效甚微,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得不到提高。结果造成了“学生怕写,教师难改”的尴尬局面。我认为,要想改变学生的现状,微型日记就是一个好方法。所谓微型日记,篇幅可详可略、可长可短,字数一般100到200之间,但也并非指篇幅的短小内容,可以是一点感受、一些发现、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瞬间、一件见闻等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那么怎么做才能让学生喜欢上写微型日记,让微型日记真正成为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阶梯呢?

一、指导课,转“忧””为“喜”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呀,它是人们前进的动力,可以培养人的主动性。有了这个强大的动力,那么记微型日记就不是强加给学生的任务了,而是学生自己的动力了,那么怎样才能使微型日记变为学生的“乐事”呢?

(一)以境激趣,以趣生情

想要让学生喜欢记微型日记,就要给学生创造记微型日记的情境,让学生有话想写,有话可写。这就需要教师敲开学生的智慧之门,巧妙引导,让学生轻松感受其中的乐趣。记得上学期期末,教室到处是垃圾,抽屉杂乱,下课了他们还特爱追逐打闹,乱踩践踏草。于是我对这些现象进行实地拍照取样,然后做成课件,开始了我的第一节写话指导课。我问:上面的这些照片拍的是哪个地方?看到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能为这些图片配一句话或配一句宣传语吗?你能写下来为它们宣传一下?这节指导课,就这简单的几个问题,学生就能畅所欲言。因为这些画面贴近学生的生活,才会让他们生感兴趣,才会表达他们的想法。为了维持学生写话的热情,我把这些宣传语打印起来张贴在教室的各个角落。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张贴出来,觉得很有成就感。智慧地点拨,巧妙地引导,我叩开了学生的习作大门,让他们轻松感受其中的乐趣。

(二)“少”而“精”,让情思自然流淌

既然想要学生记出好日记,爱上写日记,那么我的要求就不能太多,也不能太高。这样学生就会有记日记的兴趣,他们的情感也能自然地流露出来。

寒假,我组织学生在家里进行贴春联,包包饺子,挂对联等活动,并让学生拍照,在照片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做成一张卡片。开学了,同学们都交了很多的作品过来,于是我就在幻灯片中呈现优秀的作品。其中一个学生这样写道:今天,我和爸爸在贴对联时,我看见爸爸把福贴反,我说:“爸爸,福贴反了!”爸爸说:“这你就不知道了吧?福倒过来代表‘福到了’的意思。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却表达了学生真实的想法,流露了真情实感。这次活动,我想告诉孩子们的是,只有把自己亲身体验的,把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写下来,这样的微型日记才是最好的。而且这次的写话任务,要求简单,目标明确,学生感兴趣。通过这几次的指导,学生似乎明白了原来记微型日记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

二、及时“微”创作,叩开写作大门

(一) “新”话题,聊起来

叶圣陶这样说过:“生活如源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缺少可写的题材,而是缺少敏锐的触角。那么微型日记创作的题材来源于哪里呢?当然是来自于生活。学生练笔的题材常常因为他们的忽视而被隐藏,于是我每天要求同学门留心观察周边事物的,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记录下来。每节语文课上课前5分钟,是我们班小小故事会。学生把生活中可写的题材记录下来,在故事会上与大家一起聊起来。因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了达到我的预期效果,我从一开始的“推荐制”,改成后来的“轮值制”,再到积极参与的“PK制”。故事会成了孩子学习交流、展示风采的舞台。慢慢地,学生在交流中就领悟到了:原来生活中有那么多丰富的写作题材。生活中的人与事,光与影,生与色,成了学生记微型日记的素材积累。我让“微型日记”成为学生手写内心的一种倾吐,让他们在教师的引领之下把生活中的点滴变成文字记录下来,积攒下来,使得生活成为习作的活水之源。

(二) “热”活动,记起来

学生应该在活动中习作。让孩子信手拈来的三五句话来帮助他们抓住活动中的线索,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有了这些线索,就有了一条走向记忆的绿色通道。于是我组织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跳绳比赛”、 “招聘小主持人”“班级读书活动”、“诗歌大会”、“故事会”等,他们玩得开心,写得具体生动。如:“气象预报”游戏,下课了,老师带我们到操场玩,老师当预报员,其他同学面对老师,站成一列横队,“气象预报”开始啦!当预报员大喊:“起大雾!”我们马上做出反应,说:“不怕”,当她说:“刮大风”,我们又说:“不怕”,直到听到“打雷咯!”我们像一个个囚犯一样,抱头蹲下,如果动作迟缓,就会被预报员发现判出局。有趣好玩的活动,成了学生写作素材的第一手材料,这样的日记有童年的乐趣,更有生活的气息。

(三)“剪贴”画,做起来

“剪贴式日记”就是“剪剪、贴贴、画画、写写”。剪剪画画贴贴是学生最喜欢做的事。剪:可以剪些小插图、小照片、广告等。然后把自己所喜爱剪下来贴在日记本上,在旁边写上几句或一段话。为了让学生喜欢上这种剪贴画,我先做好一本精美的剪贴画日记,让学生一边欣赏,一边听我详细地介绍这本剪贴式日记。我再指导学生给自己的日记本取一个好听名儿,例如“知心朋友”、“精彩童年”、“我的学习生活”、“这就是我”等等,学生每人备一本日记本,孩子们的剪贴式日记就从此开始……剪贴写话能大大提高学生记微型日记的兴趣,通过让孩子们剪、贴、画这些乐于接受的方式,激发孩子们写作的兴趣,为学生的写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 、 评价至“心”

记微型日记是一件辛苦的、长期的事情,一旦学生对微型日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它必将成为开启学生习作才能的一把好钥匙,也将成为学生们一生的精神财富。当然在写日记的过程中更需要引导和鼓励。

(一)多元评价,激发潜能

在学生的微型日记上,我采用“符号语言评价”“教师激励性语言评价” “班级展示台”“学生自评”等方式,激励学生,激发潜能。同时被我选中的日记会发表在班上的展示台。每一期学生的作品都在更换,所以展示台成了班级的一个亮点,一个学期下来,把学生展示的作品集结成册,作为礼物送给学生,这极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二)赏识评价,关注差异

因班级里学生的知识水平、写作能力不一样,对于学生的要求也不一样,我不能一概而论。对于优等生,我侧重其选材立意、遣词造句等方面;但对于写作能力差的学生来说,只要他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即可他。尤其是学生,没有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兴趣。当他们在“微型日记”的习作中不断获得自我肯定的时候,才会对习作产生真正的兴趣。评价时要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总之,学生害怕写作文不是天生的,不外乎无话可写,硬憋生造。语文教师要慢慢引导,用恰当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乐趣,逐渐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我认为,写微型日记并不是最终目的,我想让学生通过微型日记记录的事件、情感等,逐渐转变成意识,形成写作的思路,练习语言表达、布局构思等能力。我认为让学生喜欢上记微型日记,才是叩开习作启蒙教学大门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1]石红丽. “笔尖微博”里的精彩[J].小学语文教师, 2015.04

[2]牛同和 魏玉敏.小学生日记评价的策略[J].小学语文教师学,2014.2

[3]衡清婷. 及时“微”创作,叩开习作教学大门[J]. 小学语文教师学,2015.10

[4]丁文雯.让微型日记成为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阶梯[M].新课程,2014.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