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说”促思,以“说”促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26
/ 2

以“说”促思,以“说”促学

高君怡

四川省成都市马家河小学校 四川成都 610041

[摘要]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就不能是简单的“思维+数字”的结果,而应该是“思维+数字+表达”的思维语言外显化的训练过程。低段学生正处于学习数学的初级阶段,因此,培养低段学生的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最有效途径之一。从“乐说”,“敢说”等方面探索如何“说数学”。

[关键字]低段数学 思维能力 说数学

“说”是一种双向或多向互动的语言实践活动。低年级学生想说、爱说, 但有时不知如何去说, 也不知从哪去说。他们习惯以讲故事的形式慢节奏地讲,语言表达重复、罗嗦、拖沓现象严重。所以,在低段的数学教学中就应尝试着教小朋友学会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达,帮助刚起步的学生把想清楚了的问题说清楚。下面就低段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从“说数学”开始。

一、“敢说”数学,“乐说”数学

1、评价激励—“敢说”

由于个性差异和生活环境的具体影响,有的学生胆怯害羞,欲言又止的惟恐讲错;有的学生上课从不主动发言,;有的学生则干脆站立低头不语。例如班上有个女生,性格非常内向,上课从不主动回答问题,即使“被迫”发言也是吞吞吐吐。了解她的性格之后,我发现这类学生的自尊心很强,我只能尽可能地实现师生间的“零距离”。于是我下课经常和她套近乎,问问她有什么爱好,最喜欢和谁一起玩儿等等各种问题;上课只要她举手,立马请她,不管正确与否,总是给与及时评价、鼓励。两年了,这个女生变化非常大,每每上课,她的手总是举得高高的,回答问题条理清楚,语言完整规范。让学生拥有安全感,从内心深处萌生表达的勇气,产生积极表达的兴趣,有一定成功的体验,进而树立敢说的信心,养成敢说的习惯。

2、创设情境——“乐说”

数学课堂中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的语言兴趣不仅是数学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让学生产生语言交际的浓厚兴趣,有话想说。比如:二年级教学《十年的变化》时,用PPT向他们展示了马家河小学近十年的变化, PPT一放完,学生们一个一个争着说 “十年前马小二年级只有135人,现在比十年前增加了117人” ..... 个个“ 说”得津津有味。听到自己身边的小故事,学生就自然而然地会讲、想讲。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二、示范模仿帮助“说数学”

低年级学生模仿性较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结合低年级没有书面作业要求,制作新课微课视频发在班级群,让孩子,特别是学困生照样子规范表达,训练语言的准确性准确性是数学语言在表述时最基本要求,没有准确也就没有了数学。例如二年级《三位数笔算竖式》,将写竖式计算过程录制成为视频,发在群里,作为家庭作业,学生仿照视频边说边写,通过观看和操学算理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又能说准确的数学语言。

5f461b47c0a89_html_a2665ca7130292a0.png5f461b47c0a89_html_345c84b050a43f8b.jpg

三、实践操作激发“说数学”

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对于重难点的突破,或播放操作视频,或运用白板移动功能,或使用相关数学APP等手段。例如一年级《古人计数》,让学生捆小棒很困难。将捆小棒的过程录制成为视频,学生看完以后再进行操作,就容易多了。通过观看和操作,学生进一步理解了“10个一就是十”这一重点。让学生边操作、边讲述、边归纳,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5f461b47c0a89_html_4bfed3d2d415efcd.png

四、搭建平台给机会“说数学”

1、立足课堂

课上要给每个学生说自己想法的机会,可以个人独自小声说,同位之间练习说,四人小组互相说。为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进行“ 说”的训练提供了机会, 这需要教师进行良好的训练, 训练叙述的条理性。要有意识的激发帮助孩子形成规范的语言表达习惯。如“我是这样想的„„”、“我认为„„”、“因为„„所以„„”。 如在比较312和285的大小时,学生表述比较的方法:因为312和285都是三位数,就要从最高位比起,他们的最高位都是百位,312的百位上是3,285的百位上是2,300大于200,所以312大于285。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训练了语言的连贯性,促进了思维的逻辑性。长此训练,学生就会习惯于说想法。学生说得有根有据、有条有理,思考问题自然就会有条理。

2、立足作业

在新理念指导下,作业设计不应拘泥于传统书面作业形式。一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少,大部分题目看不懂,自己根本无法独立完成,强迫学生多写重复的类似的作业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容易导致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为了让学生拥有轻松、愉快的心情,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口头作业。例如,学了数数以后,我布置学生在家中或大自然中找一找、猜一猜、数一数,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我们今天学过的数来表示。学了《认识物体和图形》、《比一比》后,让孩找一找家中哪些物体和我们今天学过的物体形状和图形一样,比一比这些图形有什么不同,比一比谁比谁多,谁比谁少,谁和谁一样多。比一比一家人中,谁最高,谁最矮,然后说给大家听。这样不仅巩固了新知,还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我也会把最基本的语句句式发在群里,例如: “原来……,又……,一共……?”

“原来……,离开……,还剩……?”

“原来有3只小动物,又跑来了2只。一共有几只呢?”

这样既让孩子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和谐统一,又为家长搭建一个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平台。

5f461b47c0a89_html_52c0ec34e717aa49.jpg5f461b47c0a89_html_ebef97629d9b6633.jpg5f461b47c0a89_html_89e73ac74c3f6c53.jpg

以“说”促思,以“说”促学,把“说数学”进行到底, 就能提高低段数学思维的敏捷性、条理性,为更好地敢“说”、会“说”、能“说”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钟启泉.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 核心素养研究的构图[N].中国教育报

[2]王强,教学生活化,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核心素养[J]

[3]王洪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的建构策略[J].黑龙江教育,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