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24
/ 2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

原语瞳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 河北沧州 061199

摘要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频繁,经济活动几乎是相互联系的,构成了经济全球化。世贸组织是连接各种经济文化的平台,也是连接各国经济往来的组织,世界各国都积极参与其中。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格局的变化,我国的经济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何抓住机遇,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发展我国经济成为重要课题。文章重点分析了在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应如何面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挑战,把握发展机遇。

关键词区域经济;经济新常态;挑战

前言:在对“新常态”做了全面的解读之后,我们应该认识到两点——重视新常态,以及发展经济新常态。但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不仅是对外贸易,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而且是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所受到的冲击。所以我国在发展区域经济时,要促进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抓住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机遇,就目前的形势来说,就是要有计划地发展区域经济,不能盲目地去盲目地去发展。为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发展区域经济所面临的机遇,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1.中国新常态的概念

“经济新常态”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名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是指中国经济逐步进入以更大格局为特征的形态,发展结构更加完整,经济发展形式更加多元,经济发展更加科学、客观,经济发展更加注重均衡,为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新常态,本文从几个方面来阐释它。

1.1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出现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不断发展,现已进入国际贸易领域,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的产业链的经济效益主要依赖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1]。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我们逐渐发现,第一、二产业的资金、资源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浪费现象,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逐渐出现了第三产业,第三产业以服务为主导,这为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使经济增长由传统的增长方式转向新的增长方式,从而带动了消费和需求。

1.2经济发展结构的科学调控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调整阶段,也是逐步由高速增长阶段进入稳定发展阶段。而在改革开放时期,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为涉足国际贸易,因而选择了快速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途径和发展模式,这也给中国带来了诸多弊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正处于一个调整阶段,因此,要稳定发展中国经济,采取“稳中求快”的战略措施。这就要求国家政府着眼于长远,科学调控,追求中国经济的长远性,而不是只着眼于眼前利益,要有协调性、前瞻性,尽可能科学地调控经济发展结构,以进一步提高中国经济发展水平。

2.以经济新常态为背景的区域经济现状与机遇分析

虽然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结构更加完善,但发展过程中的区域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此为背景,对区域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2.1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差异显著

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间接导致了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这一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有关政策和改革目标的实现程度;国家采取的调控手段不同,使统一的办法难以实行,经济发展的差异也难以缩小。当前,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以通过结合地方特点以及一些宏观调控手段和国家的一些政策,尽量缩小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这不仅是挑战,而且是巨大的机遇,如果能够抓住这个机遇,就能够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一个层次[1]

2.2较严重的地方割据现象

现实社会中,在今天这样的背景下,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利益输送问题比较严重,相当于地方割据现象仍然存在。各地区受地方利益的诱惑,在有限的资源内各地区争抢资源,以求提高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最主要的是各地区之间,在竞争过程中没有贸易往来,也缺乏资源的共享和交流联系,以免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本地区,造成国家的拖累。这也导致了我国各地区的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在本就不足的资源下,又有大量资源被浪费,难以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尽管它也是目前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大现状,也是一大难题,但它也是一大挑战。

3.经济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对策分析

3.1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加强政府干预

就目前来看,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世界上还属于发展中国家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国需要加大区域经济发展力度,只有区域经济发展足够强大,才能在世界范围内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我们所说的区域经济发展,简单地说,就是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水平,虽然我们的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但市场发育还不够完善,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够统一[2],比如,京津冀的经济发展水平要高于其他地区,西部的经济发展水平要低于沿海和内陆地区,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要高于其他城市。但无论如何,区域经济的发展都要靠政府的调控和干预,也要靠政府的一些经济政策来防止市场失灵,政府也要加大资金投入,把钱用到发展经济水平较低的地区,从而实现全国经济的均衡发展。

3.2统筹发展,建立健全机制

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上,主要按地理位置来划分,主要分为西部、东部、北部和南部四个经济地带,西部地区是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地区,西部地区比较贫瘠,很难种植植物,要想发展西部地区的经济,必须把其他三个地区的需要运过去,即我们常说的“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战略措施,用来发展西部地区的经济;东部地区是沿海地区,与其他国家毗邻,比较适合发展高科技产品和出口产业;南部地区是热带地区,气候比较适宜,比较适合作物种植,而其他三个地区的水果大多是从南部运过去,所以经济发展水平比较好;北京是我国的首都,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但同时也存在着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在分析了我国的四个经济地带之后,需要统筹兼顾四个地区的需要运过去,这样经济发展水平才能更好。

3.3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有地方特色经济

中西部地区目前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地区,在这种情况下,劳动生产力较低,生活质量较低,人口增长较快,交通不便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但根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和经济新常态下的基础条件,必须充分发挥中西部地区的优势,尽可能地解决中西部地区的困难,利用地方的优势发展经济,进一步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我们国家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处的区域范围不同,具有的地方特色也不同,为了经济的发展,要充分发挥地方经济的特色,要充分利用地方特色,用地方特色来吸引投资,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结语

总之,当今每一个国家都要参与国际交往,世界各国之间的国际交往和经贸往来是不可避免的,要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代并驾齐驱。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区域经济已成为各国经济的主导力量,区域经济是支撑各国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形态也在不断变化。全球经济水平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逐步得提高,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为统筹全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健全协调发展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机制。

参考文献:

[1]郭先登.关于大国区域经济空间新格局理论与实践新发展的研究[J].环渤海2017 (1).

[2]孙久文.“一带一路”战略与加速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J].2017 (1).